草原生活綜藝|我們對自由的追逐永不停歇

2023-08-11   深度文娛

原標題:草原生活綜藝|我們對自由的追逐永不停歇

沒有人會拒絕草原,就像沒有人會拒絕自由。

每年暑期,有不少人都選擇到壯闊無垠的內蒙大草原上開展消夏之旅。

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感受著陣陣清風,人們總會找到一種舒適,一種忘了世俗、忘了煩憂的舒適。

不少綜藝製作方也捕捉到了人們心中對於自由的嚮往,近兩年紛紛選擇來到內蒙草原上錄製綜藝。央視頻「央young之夏」草原之夜歌會縱情開唱,全方位展現了內蒙古地區的特色少數民族文化,將人們對於恣意草原生活的期待推向又一個高峰。

以烏拉蓋草原為舞台的大型文化類舞詩畫創演秀《芍藥花開時》在央視頻連播六天,立體式呈現草原風光。《你好生活》第四季嘉賓以體驗互動的方式充分感受錫林郭勒盟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閃亮的日子》被網友譽為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宣傳片。BEJ48團綜《草原和你有個約會》喚醒了年輕人結伴去草原的衝動。

告別了室內棚拍,一股青青草原的活力微風正吹過螢屏。

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大草原上可以做什麼?

賽馬、摔跤、放歌、美食,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民俗總能激發人們新鮮的體驗熱情。

不同類型的草原綜藝則把內蒙古游牧民族貫穿生活的習俗以及風土人情多維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裡有能歌善舞的傳統。馬頭琴蒼涼悠揚,歌聲悅耳明亮,每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幾支草原之歌縈繞心頭。

「央young之夏」草原之夜歌會便把舞台「搬」到了平頂山錫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質公園,總台主持人與內蒙古原生態音樂人激情「唱聊」,以正青春之姿,共襄草原夏日自由熾熱的文化融合盛會。一份「歌單」,解鎖眾多「草原神曲」,在音樂中感受「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風情;一場歌會,不僅集齊「草原三寶」:呼麥、長調、馬頭琴,更有現代流行與草原風格的跨界混搭。

《你好生活》第四季中,尼格買提用心寫下有關草原的美好記憶:「夢中的草原寬廣遼闊,夜幕落下人們笑著唱著,從四處走來,天邊傳來馬頭琴聲,古老的呼麥穿透雲層……」治癒系的文案,是烏蘭牧騎文藝演出餘韻悠長的迴響,是一曲《鴻雁》縈繞心頭久久未曾散去的心靈震顫。

《芍藥花開時》邀請多位「舞者天團」化身草原精靈,他們以烏拉蓋地區九曲灣、賀斯格淖爾、馬鬃山、白樺林及漁村楊樹林、野狼谷、芍藥谷六大特色景點為天然舞台,身著主題服飾,化身為地、水、山、林、火、花等自然元素,於天地間翩然起舞。剛柔並濟的舞姿,完美詮釋了烏拉蓋地區瑰麗壯美的地理風貌與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

這裡有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與與多姿多彩的生活意趣。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蒙民俗,彰顯出特有的地域風格和包容並蓄的精神氣概。

《非遺里的中國·內蒙古篇》中,英姿颯爽的射手們在奔馳的駿馬上展示乘馬射箭的驚艷絕技;年輕的服裝設計師在潮流服飾大秀中融合「內蒙古多民族服飾」的傳統元素;國寶級音樂大師和95後樂隊的「草原音樂三寶」演奏旋律悠揚;會發光的新潮蒙古包盡顯「蒙古包營造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央視頻民俗類實景體驗互動真人秀《天邊草原的來客》,全方位展示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草原人民的熱血青春,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內蒙古草原的美麗和神秘。

這裡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原住民對生活的熱愛都澆築在食物上。以肉為食,以乳為飲,造就了舌尖上的草原味道,蘊藏著草原人民的生活智慧。

東方衛視《打卡吧!吃貨團》曾到達天驕聖地鄂爾多斯伊市金霍洛旗,吃貨團成員丁禹兮、劉雨昕等人在鄂爾多斯市品味了當地特色美食烤全羊。

夜晚的篝火點亮了獨屬蘇泊罕大草原的浪漫和儀式,《全羊贊》則全方位展現了烤全羊的禮儀。

「草原人民對生活的熱愛都澆築在食物上。例如烤全羊,是佐以最好的配料,搭配草原上特色的沙蔥烤制出蒙古族獨有的美味珍饈」。

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內容,正多角度凸顯著大草原的自然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幸福之美,無形之中注入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宏大命題,也讓更多的觀眾理解生態保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實現了綜藝節目有意思與有意義的最大公約數。

一場遠離城市喧囂的自由追逐

每一類垂向綜藝類型的流行,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綜藝是最先敏銳感知主流情緒的載體,是社交輿論的話題源頭。其背後折射的,是觀眾審美喜好的變遷。

承擔過多期望和壓力讓脫口秀成為年輕人情緒的共振場,青年恐婚恐育則讓觀察類戀綜長盛不衰,全民盼冬奧帶來體育競技類綜藝的熙熙攘攘。

而草原綜藝漸成氣候背後的原因,本質上源於受眾對於自由生活、無拘無束的嚮往。

草原生活、草原文化距離常年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群非常遙遠,但它又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特別是與自然、寧靜相密切關聯。

現代化生活下的人們生活節奏快,渴望心靈安寧。特別是此前持續的疫情既是一次警示,也是一場「教育」,這或許是一場返璞歸真的錘鍊和成長,逐漸讓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變得清晰和透徹,對自然、自由的嚮往從被遮蔽的都市生活中逐漸顯露出來。

因為草原與自然密切關聯,而自然又關聯著無拘無束,草原生活類綜藝作為一種沉浸式的藝術創作,剝離了現實生活本身的艱辛,對照於單一、快速的現代城市生活,就顯示出強大的魅力。所以,草原生活類視頻漸成潮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並會在一段時間持續下去。

譬如在《閃亮的日子》休番特輯中,呼倫貝爾的美景讓閃亮旅行團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旅行。

牧馬的草原、連綿的森林、北國濃郁的民族風、鹿鈴激盪的大興安嶺、傳奇的額爾古納河以及異域風情的邊境小鎮,開闊的美景,讓人忘掉長期在侷促、繁雜的生活狀態下積聚的煩惱,帶來的是生命的朝氣活力,寧靜豁達的心境。

節目嘉賓紛紛在綜藝中表達,「趁著年輕,能出去感受就感受」「找到奮鬥的目標了,整片草原、蓋個房子、建個籃球場」「原來我們最佳住的地方,是內蒙古,在內蒙古願望都能實現」「多知道了一個以後可以帶爸爸媽媽來的地方」……

在草原上隨風起舞,在星空下篝火露營,一起聆聽天籟之聲,感受一份獨屬於內蒙古的極致浪漫。

沒有複雜的規則,沒有被規訓的語言,沒有快節奏的工作壓力,在大草原上漫無目的的行走,本身就是一種無憂無慮的療愈。

人們對草原文化的眷戀,既是一種對自然、大地的精神嚮往,也是一種時代發展下價值取向變化的縮影。

一次文旅雙向奔赴的全新樣本

草原生活綜藝的生動展示,也讓更多人心中「出去耍」的種子生根發芽。

對於地方文旅而言,綜藝助力毫無疑問為其打開了一條發展新路。

以烏拉蓋草原為例,由於緊鄰邊境、隱藏在最遠和最偏僻的草原深處,成為為數不多的保存極其完整的天然草原,因此被譽為「天邊草原」,但知名度相比於呼倫貝爾大草原則遠遠不如。

今年9月,烏拉蓋管理區與央視聯手,推出《乘著大巴看中國·芍藥花開時》《天邊草原的來客》系列綜藝,打造烏拉蓋地域特色文娛產業,將烏拉蓋特色草原文化推向全國,從綜藝播出反響口碑來看,這步「先手棋」取得了不俗效果。

這個夏天的綜藝,把「天邊草原」帶到了更多人的眼前,打響了烏拉蓋草原的知名度,並促成了一場場在路上的旅途。

特別是《芍藥花開時》,從創排到播出是對烏拉蓋地區文旅資源的一次全方位的創新輸出。

山水林田湖草沙,原生態又富於變化的自然景觀是烏拉蓋結合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耳目一新的舞蹈表現形式,和當地的美景完美融合,具備超越單一畫面、語言或是音樂的綜合視聽魅力和極為生動的情感價值,有創意、更有新意。

從這一意義上而言,《芍藥花開時》為文旅融合提供了嶄新啟發,展現了以文促旅、以旅興商、以商彰文的多種可能性。

「央young之夏」則以文藝輕騎兵的姿態深入草原,一展游牧民族生活的多姿魅力。傳統草原藝人和表演團體在家鄉舞台上全方位展示民宿文化,講好美麗草原故事,全方位內外交互釋放信息價值,讓更多年輕觀眾對草原文化的興趣被激發。

更重要的是,這場融媒體實踐將草原文化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以多樣化、時尚化的方式呈現,成功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的關注和喜愛。許多青年迫不及待想要來入夢草原,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央young之夏」以出色的口碑,一展青春IP綜藝同樣具備把「收視率」轉化為「客流量」的重要實力。

從「線上賞景」到「線下打卡」的夢幻聯動,在心之所向的驅動下,觀眾在行萬里路中體驗到草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用文化元素為旅遊增添底蘊,讓「詩」與「遠方」交相輝映。草原生活的清新綜藝,既是對這一潮流的呈現,也是對這一潮流的引領,文藝作品之於社會和公益事業的價值,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