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年生14胎,36歲失血去世,半年後丈夫再娶,子女飽受繼母刁難

2024-01-01   古今記實1

原標題:她16年生14胎,36歲失血去世,半年後丈夫再娶,子女飽受繼母刁難

說起中國現代文學,就不得不提起沈從文。他的小說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描繪了一個個詩意盎然的世界。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除了文學作品為人們所熟知,沈從文和妻子張兆和的愛情故事,更是成為文學史上一段的美談。與錢鍾書和楊絳一樣,沈張兩人也是一對才子佳人。

張兆和出生於大戶人家,在父親和母親的影響之下,她從小飽讀詩書,成為一代才女。她上面還有三個姐姐,各個都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不同的領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那個年代,作為女子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十分不易。四姐妹能有如此之幸,多虧了她們的母親,陸英。一個在舊社會苦苦掙扎,試圖擺脫封建禮教,卻最終紅顏薄命的新女性。

陸英出生在揚州,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地方。雖然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但陸家還是因為祖上的蔭庇富甲一方。她身處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又是大戶人家的女子,因此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她不僅學習傳統的封建禮教,如三從四德,琴棋書畫等,而且能夠接觸到很多新的思想,在她的心中對於自身價值的認識有了一定的覺醒。

只可惜,家族的禁錮和整個社會的落後,讓她沒能走出富麗豪華的宅子,也無法從精神上擺脫舊社會的思想,更不能拒絕家族的安排。等待她成年以後,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十里紅妝,聲勢浩大地嫁給了合肥張家。

這是一場典型的古代包辦婚姻,張家祖上對朝廷有功,在合肥是數一數二的富貴人家,兩家之間確實是門當戶對。出嫁那天的陣仗更是羨煞旁人,人們紛紛感嘆陸英真是好命。殊不知,外人看來的好命,卻開啟了陸英的生命倒計時。

陸英的丈夫,張武齡,是一個飽讀詩書,正直善良的人,但在他的價值觀里,對於妻子的定位只是生兒育女的工具罷了。結婚之初,他按照自己接受的傳統觀念,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妻子還是十分體貼周到,主持中饋的權力也放心的交給了陸英。

只是,張家這一支,子嗣單薄,連張武齡都是過繼而來,因而陸英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便是傳宗接代。婚後不久,陸英便懷上了孩子,只可惜,這個全家翹首以盼的孩子是個女孩。即使是在現代社會,接受過一定教育的人都會有重男輕女的想法,何況是當時的張家。長輩們都盼著能夠延續香火,這讓陸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她雖受過新式教育,但在一個封建的大家族中,整日被灌輸封建思想,她難免陷入了錯誤的觀念之中,無法自拔。

命運似乎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人,她接連生下三個女兒,第四個好不容易是個兒子,還早早夭折。她在張家的地位也大不如前,即使面對婆婆和其他長輩的冷嘲暗諷,她還是盡心輔佐丈夫,教養女兒。此後陸英接連懷孕,生下的全是男孩,這時她的心才終於如釋重負。

直到36歲那年,此時距離嫁到張家已經過去了16年,她卻懷孕整整十四次,最終生下五個男孩,四個女孩。這十六年,正是一個女子最美好的年紀,她卻生生挺著肚子,挨過了十四年,可想而知,這對一個女人的身體傷害有多大。最終,她因為牙齒出血難以控制,離開了人世,結束了她短暫的一生。

她死後,張武齡並沒有對這個為他付出一生的女人有過多的留戀,半年以後就娶了續弦。這位繼母一進門對陸英的幾個孩子就沒有好感,生怕這些孩子會威脅到自己孩子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她總是處處刁難,罰跪禁足更是家常便飯。或許陸英這一生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始終不忘對孩子的教育,並且保有一顆善良的心。她生前對家中僕人非常仁義,沒有主母架子,誰家有了困難,她總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讓僕人們非常感激,總是背地裡照顧陸英留下的這幾個孩子。

對陸英來說,她的一生除了兒女什麼都是虛無,她就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她生在一個「吃人」的社會,是封建禮教將這個鮮活的生命蠶食。希望這樣的悲劇在現代的社會不要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