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居》中,外地媳婦究竟有多難?

2022-03-24     紅顏秀影

原標題:在《心居》中,外地媳婦究竟有多難?

自2009年《蝸居》成功後,

滕華濤導演一直現實類題材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蝸居》改編自知名作家六六的同名小說,

故事描繪了一對來上海打拚多年的姐妹,像一把手術刀一樣切開了底層奮鬥的真相,

而自《蝸居》之後,滕華濤導演,不斷突破自我

創作了諸如《王貴與安娜》、《雙面膠》這種講述日常生活和倫理家常的佳作。

不僅如此,在《蝸居》中,滕華濤和海清的合作也從那時起奠定了基礎,

於是,有了滕華濤製作,「鐵打的海清,流水的男演員」這種模式一直在延續。

之後到了《失戀33天》,熟諳現代生活的滕華濤大刀闊斧,

他用全新的陣容,用一個全新的故事去詮釋了一個屬於當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也一舉掀起了「小妞電影」風潮。

而隨後《上海堡壘》的隕落,

也似乎在暗示滕華濤導演在電影行業的探索並不成功。

到了2022年上映的《心居》

——海清,童謠,馮紹峰,張頌文這樣的豪華演員陣容,

再次回到了滕華濤熟悉的現代都市情感問題。

《心居》的落腳點依然是房子,

只不過這次相比《蝸居》同樣身處困境的兩姐妹進行對照,

選擇了一窮一富,也就更富有了戲劇張力的對比。

在上海生活幾十年,但依然困頓在日常生活,

因為買房而處處設防,心機深重的弟媳和本地戶口,事業成功,強勢理性的大姑姐,

成了一對鮮明的對比。

海清飾演的弟媳馮曉琴,幾乎延續了《蝸居》里姐姐市井小市民的設定,

買菜要斤斤計較,日常花銷都是能省則省,走的是接地氣平民風。

而到了大姑姐這裡,畫風突變

談的是幾百億的大生意,奢侈品包包和昂貴的禮物如流水一般,

似乎又有了幾分偶像劇夢幻的味道。

滕華濤導演此次的另闢蹊徑

將這種一半寫實、一半夢幻的風格融為了一體,

價值觀的不同,惺惺相惜的女性群體,也使得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的刺眼。

《心居》里馮曉琴和顧清俞的關係劍拔弩張

一個是從底層社會往上爬,為了上海戶口,選擇了現在的城鎮中年老公,

一個是自小生活在大都市的中產家庭,精英味道十足的俏女郎。

看似十分套路的設定,但對家庭結構的解構,以及親戚關係的深層矛盾,

這部劇用了非常具有思辨精神的角度去看待主人公們。

一個是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要的血緣關係論,

亞洲傳統家庭,更看重親情關係,而維持親戚關係的就是血緣,

血緣重於一切,外人始終是不靠譜的,

有了血緣這層保底,所有的關係網都是儘量往血緣關係上靠。

馮曉琴作為外地媳婦,雖然已經在顧家生活了幾十年,但依然逃不過血緣厄運,

她深知自己的一切好處都源於丈夫,

大姑姐肯幫自己,父母願意幫襯自己,都源於和他們有血緣關係的丈夫,

剔除這層關係,馮曉琴本質上是顧家以外的人。

有了這種不安全感,所以馮曉琴試圖去建立自己的血緣關係,

將自己老家的弟弟,妹妹費盡心思地弄進上海,就是基於這層邏輯。

而同樣地,雖然一個屋檐下生活了很多年的顧家,依然更看重血緣關係,

親人再不成器,都是親人,而外人再勤儉,都是外人,

這是傳統家庭建立源遠流長的家庭關係,並且保證不斷壯大的最重要憑據。

雖然近些年來,年輕人頗有些「斷親」的架勢,

用志趣相投和價值觀統一這些理念重新定義關係,

試圖從傳統這種根深蒂固的血緣關係中走出來,

但相比較下,血緣關係似乎還是更為穩固,更容易被信賴的一種社交關係。

除了血緣關係,更容易在親情中產生衝突的就是邊界感的消失,

劇中能幹的大姑姐因為事事操持,就開始干涉弟弟的家事和前途,

因為能力和財力上的優勢必然會造成這種在掌控權上的把控力。

所謂吃人嘴短,既然事事讓別人操持,就免不了被人操控,

作為弟弟的顧磊倒不在意姐姐的一切把持,

但作為弟媳的馮曉琴則有些吃不消大姑姐頻繁的越矩行為。

但為了從大姑姐那裡得到幫助和好處,又不得不拿自己的自由意志進行交換,

這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且無解的難題

高地位,被需要的同時,也會容易使邊界感消失,把家人有點當員工的意思。

而這種居高臨下的審視,也讓她在處理弟弟和弟媳之間的關係上有了些盛氣凌人,

把弟媳送的手工圍巾轉手送人,在弟弟借錢買房問題上直接拒絕,

這種矛盾越發加深,就自然會造成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妯娌關係的緊張。

區別於《蝸居》由里到外的視角,

把重心放在了幾個家庭在面對房子的不同決策,以及生活重壓下不同人的選擇,

《心居》則把重心放在了圍繞房子所產生的家庭矛盾上,

在家庭各成員的關係上做深度,做廣度

矛盾一旦激發,就會造成破裂,而結果必然是重塑,

在面對家庭糾紛上,弟媳和大姑姐都有各自執迷不悟的問題,

一個需要學會獨立,一個需要有邊界感,

伴隨著親情傷口的撕裂,兩人也進行了各自的自省。

相比同類家庭劇那種由外部環境所造成的撕裂和喧鬧不同,

《心居》看似從房子出發,實際探討的還是人際關係之間的障礙與隔閡,

所要凸顯的是人際關係在時代變遷下的成長反思

房子是一個恆久的問題,無論怎麼發展,這都始終會橫亘在很多家庭中的一個問題,

但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處理圍繞房子所產生的家庭問題,倒成了不同時代,所亟待解決的人際問題。

《心居》從房子出發,深入到家庭關係的變遷,是一次很好的試探,

也是生活寫實類發展到今天,有些固化後亟待進行創新的一個全新視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d420408ec482a6f6e81b6df2b0cdb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