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這一處自駕探險地,被譽為「天空之城」,傳說有緣人才能進

2022-04-30     蘇丹卿

原標題:西藏的這一處自駕探險地,被譽為「天空之城」,傳說有緣人才能進

在神秘的青藏高原,一座建立在懸崖峭壁上的千年古寺,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地理環境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年代最久遠、造型最奇特的古寺之一:孜珠寺。

孜珠寺位於西藏東部昌都地區丁青縣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始建於三千多年前,它氣勢恢宏,雄偉壯闊。在藏區文化的古老傳說中,孜珠山是四大神山之一(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和德欽的梅里雪山)。

相傳,西藏古象雄國曾以環形為狀來劃分國土的三個界限。分別是內環,中環和外環。內環中心是阿里的岡仁波齊,中環中心是在那曲境內的當惹雍措,而外環中心就是昌都地區的孜珠寺。

地處險峻高山,遠離世俗社會的孜珠寺,由六座山峰組成,挺拔險峻,連綿起伏、怪石嶙峋,像是展翅的大鵬鳥,穿行在山巔山谷之間,一直保持著純凈的環境氛圍。

這裡終日雲霧繚繞,蒼鷹盤旋,像是另一個世界,充滿寧靜、曠遠、深邃。

有人稱之為「天空之城」,矗立在雲端。也有人說,只有有緣人才能進來。張開雙臂,峰巒疊萬重,人生如寄,持敬畏之心,且行在這天地之間。

「孜珠」意為「六座山峰」,指的是孜珠山為「一山六峰」,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這裡的山峰因常年風蝕而形態各異,變幻萬千,加之山體顏色的多樣,使其整體風貌尤為奇特,成為許多戶外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勝地。

也正是這「一山六峰」的壯闊,令孜珠寺變得壯觀又瑰麗。航拍之下,突兀於大地之上的六座山峰,接近天際,於周邊無其能與比較。

其中,一個有著巨大空洞的山峰是孜珠山的第三峰,傳說那個空洞是大鵬鳥穿山而過留下的。它因像一面懸空的鏡子,可以照見世人之心,照見世間空性。

圍繞著第三峰,從低到高,山壁、崖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等建築,甚至在最高處還有被驢友譽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露天廁所」。

置身其間,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萬丈深壑,不禁震撼又好奇。

這些建築是何時形成的,如何建成的,建築磚木又是從何處運來的,如何運上來的…..諸如此類的困惑像是一個個未解之謎吸引著眾多遊客、探險者前來一探究竟。似一場遠古神話般的景致,讓人敬仰,不敢高聲語。

孜珠寺是西藏古老的苯教古寺之一,傳承的是「雍仲苯教」,成熟於公元前四世紀左右的古象雄時期,所以又稱為「古象雄佛法」。

在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區,曾經威震中亞的古象雄王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那燦爛、光輝的古象雄文明依舊遍布在這古老大地之上,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

作為是西藏文明的源頭的古象雄文明,孜珠寺自然成為了探索西藏文化的重要去處之一,這座傳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的古寺,也是苯教最重要、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

由於苯教一直崇尚苦修,所以苯教寺廟大多建在險峻高山之上,遠離世俗社會。這也使得孜珠寺在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保持著神秘、純凈的狀態。

人們在探險、探索的過程中,不禁對大自然生出敬畏之心,如同等自己的一路命運,不辭跋涉之苦而來,因緣際會,只是一場相遇。

當我們知道在古老的象雄書經里所記載的象雄文化有一萬八千年時,那股生命與自然的碰撞,文明與歷史的交織,變得如此可敬、可畏。

天幕如水洗般透徹,雲淡、風清,霧漫。迎著那光、那風、那雲,聽著山谷中陣陣鷹啼迴旋,將自己融在這浩渺天地間,與自己相遇,與天地、草木、萬物對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d3828bf6b71776b7be8e7de6175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