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唱衰,她還忍著不離婚?

2023-09-28     電影派

原標題:全網唱衰,她還忍著不離婚?

如果不選擇追求事業,只當小女人可能會幸福到老?

婚姻出現問題,怪自己太獨立不會依賴他人?

很難相信這是從傅首爾嘴裡說出的話。

以往我們對她的印象。

《奇葩說》辯手、兩性情感導師,出言清醒犀利,態度自信堅定。

可面對自己的婚姻,其實她也同樣經歷迷茫、焦慮和懷疑自己。

《再見愛人》到了第三季。

我們見過多種婚姻狀態。

有人被張碩有毒的男子氣概氣得半死;

有人被老紀對伴侶的控制欲代入滿滿。

其中,最讓派爺觸動的還是傅首爾老劉

當時第一期結束,派爺寫了一篇文章,強調:

傅首爾和老劉的婚姻應該讓人關注到更多「家庭主婦」生活存在感的缺失。

如今看完第四期。

派爺有了新的感悟。

他倆的問題不僅僅是「女強男弱」婚姻模式的裂縫。

其實更是男女性都被困於性別文化中的掙扎。

而如今之所以越走下去越難達成一致,在於——

傅首爾走了出來。

而老劉沒有。

對傅首爾來說,她最想弄清楚的一點是。

他們這段婚姻中是否還存在愛情。

為什麼?

一方面因為她已經接受不到老劉的情緒反饋。

老劉是個不善言辭的人。

結婚14年,他幾乎沒對傅首爾說過「我愛你」,也沒有誇過傅首爾漂亮。

傅首爾外形上的一些變化他也不關注。

有次傅首爾剪了一個短髮,老劉過了很久都沒發現。

傅首爾覺得這是參與進對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點。

但老劉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

在節目中也能看出來。

和傅首爾一起開車時,大多都是傅首爾主動挑起話題。

而他幾乎很少接腔。

其他嘉賓都在聊天的時候,老劉也顯得有些游離。

甚至時不時起身去搗鼓旁邊的柴火。

最近幾年更是如此。

傅首爾生日, 給她寫的卡片是:

助你高飛。

傅首爾知道這是老劉對她的支持,希望她能越來越好。

可不應該是這樣。

這種做法使得兩個人不像夫妻,更像是同事。

在兩個人不同步的生活節奏中。

傅首爾已經感受不到老劉對她的愛意。

而另一方面更為重要,則是自我的感受。

在派爺看來。

傅首爾也想搞清楚,自己對老劉還有愛嗎?

這段婚姻中,傅首爾是更為強勢的那方,甚至可以說是主心骨。

她當然知道兩人感情基礎深厚。

老劉為她做出過許多改變。

為她搬到上海,離開自己的生活交際圈,成為家庭主夫。

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生活在不停地循環。

可讓他在這一成不變的生活中真做出點改變,又難以做到。

想要創業賣球鞋。

進貨了幾萬塊錢的鞋,結果全是自己的尺碼。

知道老劉有才華,傅首爾之前鼓勵他寫劇本。

可他寫了一段時間並沒有堅持下來。

生活中也難以依靠。

裝修讓他量地板的尺寸,他能量多出半個房間的面積。

讓他幫忙把手機的照片導到電腦上。

嘴上一口答應,但拖延症犯了一直不肯行動。

最後等到手機壞了,照片再也導不出來。

所以,傅首爾到最後覺得家就像一頂帳篷,而中間的柱子就是自己。

她一個人頂著實在太久了。

她甚至拜託兩個好朋友,而不是老劉。

如果自己發生意外,希望她們幫忙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不是覺得老劉不願意,而是因為不相信他能照顧好。

她很確定老劉是個好人,兩人還有感情。

但問題是,在無限接納和生活的消磨中這份感情中愛意還存在嗎?

傅首爾也不知道。

在看完第一期後。

很多網友將問題歸結到老劉頭上,覺得他不識好歹。

每天只要接送孩子上下學,其他時間都是自己的,家務還有專門的保姆負責。

這已經比很多家庭主婦要幸福。

憑什麼抱怨,有什麼好傷春悲秋?

老劉有問題嗎?

當然。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的問題好像又能夠理解。

開篇,老劉對自己的評價就是:

無趣、對什麼都無所謂、不積極。

這是很悲觀的三組形容詞。

在看節目時,派爺總是會被他的強烈的自厭情緒所嚇到。

彈幕也時常懷疑他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因為,他同樣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情緒反饋。

傅首爾不懂他的內心世界。

而且,傅首爾一直強勢。

總是在言語間習慣性地打壓他。

派爺注意到一個細節。

在趕羊任務中,老劉表現得很好,回到車上他總結了一下方法。

傅首爾立馬接話:

你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怎麼不總結這些方法論呢

多總結總結咱們生活也能過得更好

其實如果大家看過《做家務的男人》就會更加了解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傅首爾控制著家裡的財政大權。

老劉買6塊錢的東西都得記帳。

雖然說不會傅首爾歧視老劉「家庭主夫」的身份。

但總是會不自控地將老劉和其他男人進行對比。

傅首爾,包括老劉自己都說他不會表達愛。

但仔細看,他的愛都在行動上。

以前兩人剛結婚沒多久,兩人生活條件不是很好。

不捨得買貴的水果。

老劉出去聚餐看見車厘子,自己特地給家裡的傅首爾帶點。

給伴侶描繪外貌畫畫的片段。

雖然對傅首爾的長相一問三不知,統一用「正常」來描述。

但說實話,他連他自己的長相都記不住。

他能記住的是什麼?

是生活中的具象細節。

比如,傅首爾的白頭髮。

這難道不是愛嗎?

而傅首爾在包容,老劉就沒有嗎?

他為了和傅首爾在一起,改掉自己的很多習慣,包容她的脾氣。

結婚14年,沒有一天失去過聯繫。

就算在外面手機沒電了也會藉手機給傅首爾打電話。

傅首爾出門也從來不用帶鑰匙,因為老劉會在家給他開門。

這裡當然不是在比誰為家庭付出更多。

更不是在洗白老劉。

只是在客觀分析兩人在婚姻中各有優缺點。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

搬到上海。

傅首爾的事業越來越成功,他發現自己不用努力就已經實現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老劉的人生任務驟然被剝奪。

從此沒有了前進的方向。

所以。

表面上看,他的問題是家庭主婦們普遍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守在家庭大後方導致與伴侶的節奏,甚至與社會脫節。

自己的情緒無法得到回應。

但,他又比家庭主婦們多了一層心理枷鎖——

來自父權制對男性的戕害。

對,沒錯。

不只是女性,男性同樣也是父權制的受害者。

在男性文化中成長起來的男性。

從小被灌輸的思想是什麼?

要強大,好成為家人的依靠。

可傅首爾的爆紅使家庭重擔移位到了傅首爾身上。

他接受過新式教育,選擇退於後方支持妻子的成功。

但觀念深處卻依舊存在落差,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老劉在人生任務被剝奪後,一開始,他也嘗試過做出改變。

但沒想到創業屢屢失敗。

他心裡也清楚,自己搞不出什麼名堂,所以焦慮。

特別是在得知自己不被需要後,情緒更加崩盤。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

深受父權制戕害的男性,他們的愛總是建立於「被需要」上,而不知道自我的需求。

一旦以為自己不被需要,他們便不知道該如何體現自我價值,就會失去自我。

一方面,老劉在這種「不被需要」下看似洒脫選擇了擺爛。

他慾望降低,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但另一方面,在社會男性文化帶給他的重壓下他又無法真正接受自己的「失敗」。

所以,他選擇的反擊就是——

不和傅首爾說話。

收回對傅首爾的情緒反饋。

派爺記得特別清楚。

在《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問他會不會和傅首爾爭辯。

他的回答是在家裡基本不說話。

因為他角度來看,讓傅首爾沒有成就感,就代表他贏了。

而老劉是個非常會自省的人。

他很清楚自己心裡擰巴的癥結。

他明白自己現在的狀態會給傅首爾帶來傷害。

所以想選擇離婚。

他們婚姻根本的問題就在於。

在男強女弱婚姻跳出父權制的性別文化後。

兩人一個越走越堅定,而另一個則越來越迷茫。

傅首爾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

她是真的覺得可以不要婚姻嗎?

其實也不是。

可以看出她其實是很希望能重新看到老劉對她的愛。

但因為女性在長期的社會規訓下,得不到正向反饋是常態。

所以,女性這時不會再糾結於自己是否成為別人的需要。

而是反過來發掘自己,改變自己。

當然,這過程會很痛苦。

就連傅首爾也說:

她經歷了很多痛苦,才發現自己是可以不需要伴侶的。

雖然痛苦,但只要想通後。

女性迎來的必定是個更加寬闊的新天地。

男性則不是,在他們的成長環境較女性來說寬容很多。

於是,他們一旦得到否定,意識到妻子不需要自己。

內心巨大的無力感就會將他們拽向不可承受的深淵。

不是去另尋他人的肯定與需要。

就是擺爛,得過且過。

所以,派爺看到他們這對覺得非常可惜。

他們曾經很相愛。

老劉會在單位的唱歌比賽中,為傅首爾上台唱歌。

在天橋給老劉過29歲的生日。

傅首爾會告訴老劉以後有她陪著一起努力。

派爺不知道這對接下來會如何?也不知道他們離婚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

但,當老劉被說到「現在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時。

他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在和傅首爾較勁。

他之前以為自己為這個家庭付出很多,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活。

其實這個付出因為自己不願意承認的委屈而有所保留。

所以,他才不肯完全改變自己而是選擇消極擺爛。

那天老劉第一次在節目中痛哭。

也第一次在板子上勾選了不離婚。

派爺還是看到了一絲溫暖。

也許,他真的從「不被需要」的枷鎖中掙脫出來,開始思索自己需要什麼。

也許這就是這個節目的意義。

它帶給我們思考。

無論你未婚還是已婚,在婚還是離異。

先看清自己,成為better ma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d26f077f94181bbcbccd35715bfb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