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會開始教孩子們如何走路。孩子學會走路之後既可以給家長減輕負擔,又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不過不同的孩子學會走路的年齡其實也是大有不同的。一般來說正常的孩子在一歲半之前都是能夠學會走路的。
也有些孩子領悟能力快,一歲左右就學會了。家長在讓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習走路,會影響孩子骨頭的發育。也不要過晚學習走路,這會錯失孩子學習走路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是會有「預告」的。家長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就能夠及時的抓住孩子給的信號。在接收到孩子的信號之後,及時的給孩子適當的幫助,孩子就能很快的學會走路。在此階段中孩子學習走路的天賦極高,及時抓住信號那才是事半功倍。
站立階段
孩子在學習走路最開始就是要學會站立。從一開始的爬行到站立行走,對於一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用手去給孩子支撐一下,使孩子能夠站立起來。不過站立的時間不宜過長,要讓孩子慢慢適應站立的感覺
半蹲階段
學會站立的孩子會經常做出彈跳的動作。這其實是孩子在學習半蹲的預告。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蹲下去的動作。鍛鍊孩子的小腿肌肉,這能夠幫助孩子鍛鍊下盤力量,長時間堅持下來,孩子之後行走會非常的穩。
依附行走
慢慢的,孩子能夠自己扶著東西走了。最開始家長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帶領他一起走。時間長了可以適當的松一會兒手,慢慢鍛鍊孩子鬆手行走的能力。
獨自行走
等到一歲多的時候,孩子基本上都能獨自行走了。家長這個時候最不能鬆懈。雖然孩子能自己走,但是走的不穩,很容易摔跤。還是要家長在身邊陪著,時間長了,孩子走路就會慢慢變穩了。
孩子學會爬樓梯了
幼小的孩子沒有足夠強的支撐力和攀附能力是不能夠爬上樓梯的。一旦孩子學會爬樓梯就表示他們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已經發育良好了。當孩子的身體力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會想要站起來,這就是學會行走的一大信號。
孩子爬的很快
還沒學會走的孩子只會在地上爬,其實爬行是為了給行走做一個鋪墊。在爬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抓住重心,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爬的熟練度也是會越來越高。在家長發現孩子爬的越來越快的時候,其實就是表明孩子可以開始學習走路了。
爬的越快表示孩子的平衡能力越好。經過長時間的爬行,手部力量和腿部力量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直立行走的時候能夠保證不摔跤,這個時候學習走路再合適不過。
橫向走路
有的家長會喜歡把孩子抱起來靠著自己站一會。如果發現孩子靠著東西站起來的時候有靠著東西走的衝動,就譬如扶著桌子沿慢慢走,這種情況也是表示孩子馬上要走路了。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的站著
最開始家長可以在孩子旁邊緊緊的護著,慢慢的要學會鬆開一段時間手,讓孩子自己保持一定時間的站立。時間久了,孩子站的越穩,學走路的時候也會越穩。但是千萬不能讓孩子一個人長時間站著,一旦摔倒就不好了。
輔助孩子行走
孩子剛走路的時候非常不穩,家長可以牽著孩子走,或者是給孩子準備學步車。儘量讓孩子在寬闊的地方走,沒有障礙物學的更快而且也更安全。
鼓勵孩子自己行走
學會基礎行走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學會自己走路。譬如說讓孩子站在一米遠之外,然後家長在對面,用小禮物或者聲音吸引孩子朝自己跑來。經常練習,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走路。
過早讓孩子穿鞋行走
其實孩子最初是靠腳趾來抓地板才能行走的。過早讓孩子穿鞋行走的話,孩子的腳部感官會降低。不能感受到身體和地板的接觸,平衡感會下降,學習走路也就會更慢。
過早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的確是幫助孩子學會行走的好工具。但是過早使用學步車,孩子骨頭還沒發育完全,孩子的力量還不夠強大。腿部力量不夠強大,利用學步車的時候會造成孩子的腿受到傷害。而且過早學習走路,孩子不但不一定能學會,還可能還對沒有發育完全的身體造成傷害。
孩子學走路的小技巧也是很多的。不要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走路走得快就逼迫自己的孩子也要走得快。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快慢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只是不同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而已。
在孩子發出信號之後,抓住關鍵時期,就能引導孩子走的又穩又好。總之,不論利用什么小技巧判斷孩子走路的信號,只要孩子健康,其實都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