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評比亞迪2023校招:是「穩就業,促就業」,更是「造物先造人」!

2023-08-01     汽車葫蘆圈

原標題:深評比亞迪2023校招:是「穩就業,促就業」,更是「造物先造人」!

2023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62萬億元,同比下降0.4%;營業收入利潤率5.41%,同比下降1.07%。

營收下滑、利潤下滑,企業要改變,降低員工規模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於是,不招人+裁員就成為了今年大多數企業的常規操作。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而考慮到就業經驗的影響,在缺乏工作經驗的16-24歲區間段上,包含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內,勞動力調查失業率達21.3%!

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卻有著這麼一家企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一口氣校招了3.18萬名高校應屆生。

這不僅展現出其對自身和未來發展有足夠的信心,同時也展現了其作為民族大企業的實力與社會擔當,既能提振經濟,也能提振社會信心。

當然,社會也十分認可這家企業。在今年1-6月,其預計的歸屬凈利潤盈利為105億元至117億元,同比上年增192.05%至225.43%。

這家企業,名字叫「比亞迪」。它在今年上半年,賣了超過125.56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4.25%,是國內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半年新能源銷量「雙冠王」。

至於比亞迪為何能在如此環境中還能有如此成績;又是為何在如此環境中,還依然逆勢廣納人才?

是因為在比亞迪看來,再偉大的製造業企業,也需要「造物先造人」。

造物先造人,有人才能擁有基礎的一切

具不完全統計,比亞迪2023年校招的3.18萬人,崗位遍布37個城市,專業覆蓋50個類別。包含有機械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範圍之廣,種類之多,可以說不僅是讓應屆生們「有崗可投」,也是展現了自己在產業布局方面的全能身手。

而秉持著「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發展理念,比亞迪還不忘對新入的員工持續「職業進階」。多年來,比亞迪一直在致力於搭建一個多層次的學習型組織,覆蓋技術、營銷、運營、綜合四大崗位領域,建立線上、線下多培訓渠道,通過面授、案例研討、活動拓展、技能比武、項目研討等多種創新培訓與培養方式,持續提升公司的人才競爭力,打造「人才魚池」。

這一點,有足夠項目可以說明。1998年,還是初創期的比亞迪就舉辦了「明日之星·百日蛻變應屆生訓練營」人才培養項目,而從當年的第一屆至今,持續25年大規模、高規格舉辦的訓練營已經為比亞迪培養了大批的優秀業務骨幹和管理人才,其中不少人如今已經是保障比亞迪集團基業長青的中堅力量;同時,這也是比亞迪奉行「人才長期主義」的最好證明。

除了職業進階外,比亞迪也不忘「專業進階」。一方面是量的專業進階,另一方面是質的專業進階。

量的方面,即使不算上今年校招3.18萬人的數據,比亞迪此前也已經擁有超6.9萬名研發工程師,而今年校招新人中,碩博占比又有61.3%,且屬於研發人員的,占總校招人數的80.8%。

質的方面,專業級人才進入比亞迪後都能進一步發揮技術特長,與比亞迪一起在技術的探索之路上奮勇前進。

比如在2017年,比亞迪就經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批後,設立了市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開展首批博士後人才培養。而2022年,經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後,其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更是國家首批備案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之一。

而目前,比亞迪已經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三所學校,建立了14個學科16個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後人才,為中國汽車工業、交通領域、新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造人」28載,自然回報頗豐。根據比亞迪2022年財報來看,其全球累計申請專利已超4萬項、授權專利超2.8萬項,算下來平均每天專利申請19件、專利授權15件,並累計獲得專利金獎4項,可以說一直都是以技術實力引領科技創新。

當然,熟悉科研的朋友們應該也知道,所有技術的進步必然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巨大投入。而比亞迪真心「愛人才」,自然不會在這些方面吝嗇,2022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總額達人民幣202.2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4.77%。而20年來,比亞迪累積研發投入更是超過1千億,在11個研究院的支持下,能全面實現人才創新和新技術落地。

造物,講究厚積薄發

全面的人才培養機制,不遺餘力的核心技術專利投入,自然為比亞迪換回了足夠豐厚的市場回報。

就比如比亞迪在今年上半年拿下的國內/全球新能源雙料銷冠,其實還只是它四大產業布局的成就之一。而除去汽車領域,比亞迪還有軌道交通、新能源與電子這三大領域布局。

其中,軌道交通是以中運量雲軌和低運量雲巴為主,填補軌道交通技術產業空白,為全球城市治理交通擁堵提供有效方案。

新能源領域,不同於消費者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涵蓋範圍更廣,打通了能源從獲取、存儲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各環節。產品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光儲一體化等領域。

而在電子方面。比亞迪電子也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平台型高端製造企業。為全球一流品牌客戶提供產品研發、創新材料、精密模具、供應鏈管理、物流及售後等一站式服務。

足夠廣的領域布局,正源於人才優勢帶來的技術實力不斷噴發。

就以乘用車板塊,也就是大家最為熟知的那個「比亞迪」為例。我們足以看出其技術革新的速度有多快、技術競爭的優勢有多大。

2020年,新能源動力電池市場遭遇材料卡脖子與安全性雙重危機考驗,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發布,重燃了市場對於動力電池的發展信心。2022年,當新能源車身碰撞安全與電池PACK能量密度遭遇瓶頸時,又是比亞迪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發布,給了市場對於未來純電汽車發展新的指引。

隨後到來的仰望易四方技術平台、雲輦智能車身控制技術等等,也都是比亞迪領先於市場的開創性技術成就。

而最新的,在今年6月,比亞迪專業個性化品牌正式定名方程豹。新品牌又將探索「電」之上的更多可能。

可以說造人的優勢,為比亞迪打下了可持續領先「造物」的基礎。

寫在最後:

最努力之人,必有最好的回報。

而始於「造人」的比亞迪,本身就是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最努力的那一個,以人才為發展根基,以人才為不斷技術創新的基礎,這樣的比亞迪,自然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實力。

尤其是在今年這樣不利的經濟大環境下,比亞迪還能堅持人才發展理念,堅持校招超3萬名應屆生,勇擔社會就業發展重擔,就更是值得被讚美的行為。

考慮到一家企業有實力,還兼具美德之時,其未來究竟能發展到何種高度,也許我們的想像,還可以再大膽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bfab72a5dfa3a8c1b909da40d1ae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