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那個表情包女孩,長大後濾鏡碎了一地

2024-01-18     灼見

原標題:微信里的那個表情包女孩,長大後濾鏡碎了一地

Jan.

18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來源 | 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01

7年前,一組3歲小女孩的表情包成全了無數網友的「姨母心」。

她叫權律二,一個來自韓國的小女娃。

提起她的名字,可能沒多少人知道。但是你去朋友圈問問,是不是有人拿她做過頭像;再去翻翻微信聊天群,總能看到這個萌娃不失時機地出場。

聊天開始前,來跳個舞,活躍活躍氣氛——

說得真棒,給你點個贊——

寶寶不開心,不想和你說話了——

別傷心,寶寶愛你,比心——

即便沒啥話題,賣個萌耍個寶,聊天群瞬間又熱鬧起來了。

那段時間,律二從國外火到國內,網友們也都化身「寵娃狂魔」,瘋狂轉發、二創。

可是,隨著律二漸漸長大,大家對她的評價開始褒貶不一起來。

不是因為長相,小姑娘的顏值一直在線。

因為律二的媽媽暴露出的「野心」,多少有些讓人擔憂。

女兒成為網紅後,律二媽媽不停地在各個國家各大網絡平台,給女兒開設帳號。

再往後,忽然有一天,大家發現小姑娘頻繁出鏡,並且成為了某視頻網站上的吃播。

不過,只要孩子樂在其中,也沒啥可說的。

直到最近,很多網友在油管上看到律二的吃播時,紛紛表示:「已經認不出她來了。」

鏡頭裡的那個姑娘不僅少了幾分孩童的靈動,一顰一笑都顯得有些公式化。

什麼時候和觀眾互動,什麼時候解說食品,就連嘴角的微笑似乎都精心設計過,太早熟了。

而且泡麵、蛋糕、炸雞、火鍋等高熱量食物,是律二吃播中的常客。

對於一個剛剛10歲的小姑娘來說,經常吃這些東西,健康不會出問題嗎?

還有那越來越女團化的舞蹈動作。

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學著取悅迎合成人世界,真的好嗎?

這一切,都在網絡巨大的流量和「出名要趁早」的無限誘惑中,變得混沌未知……

《律政狂人》里說:

「一般成功的童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像玩偶一般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著打的可悲的賺錢機器;另一種就是懂得察言觀色、頤指氣使的早熟毛孩。」

希望那個最萌表情包女孩,能逃離這個魔咒吧。

02

律二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另一張經典表情包: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去年,這個給無數人帶來歡樂的小姑娘凱莉亞·波西,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16歲,自縊。人們震驚、惋惜,可一切似乎早有預兆。

那張流行全世界的表情包,其實是凱莉亞參加一檔兒童選美真人秀採訪時的截圖。

那年,她5歲半,出場後跟觀眾打完招呼,旁邊的人示意她不要忘記微笑。於是小姑娘不得不笑臉相迎,然後,經典誕生。

只是這個「笑容」,仿佛凱莉亞短暫一生的倒映。

凱莉亞是童星,3歲開始,她的生活就被舞蹈、表演、柔術等各種才藝訓練充斥著。其他時間,不是被母親帶著參加各種各樣的選秀比賽,就是在前去參賽的路上。

小姑娘天生麗質,無論是濃妝淡抹還是禮服短裙,都能信手拈來。

有時候,看她穿著高跟鞋在舞台上勁歌熱舞的模樣,都不敢相信她只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

可是,凱莉亞自己真的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

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凱莉亞:「你喜歡化了妝在舞台上表演,還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玩?

凱莉亞的回答讓所有人心中一顫:「我不知道,我只想讓媽媽開心。」

回答這話時,她的眼神空洞,笑容機械。

而一旁的媽媽則表示,「是凱莉亞有天賦,自己喜歡舞台和表演,她是自願上台的。」

並且強調,「這是她自己選的,我只是在尊重孩子的意願。」

可實話實說,一個年幼的孩子,真的會自願放棄遊戲娛樂,日復一日地進行艱辛枯燥的訓練嗎?

逝去的生命不可能再來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家人寫給凱莉亞的那封悼詞中,似乎說明了一切:

「她的一生都在參加選美,贏得了無數的桂冠和獎盃。」

據一位好友透露,隨著年齡的增長,凱莉亞坦言比賽和名氣帶給她巨大壓力,她的內心一直處在崩潰的邊緣。

但是這一切,似乎都被舞台上的風光掩蓋了。

有些人在微笑,卻不是真正的快樂。

像流星一樣劃落,也許並非凱莉亞最大的悲劇。

無法選擇的一生,註定沖不出漫長的黑夜。

03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凱莉亞火爆網絡的時候,還有一個中國小女孩的表情包備受追捧。

小姑娘皺著眉頭,眼神帶著幾許不屑、幾許惆悵,撅起的嘴角仿佛又在訴說著心中的不甘……這樣的表情,難免不讓人浮想聯翩。

此後,聰明過人的網友,靈感爆發,表情包圖庫激增。

有段時間,微博上流行考古,有人追溯到表情包的原圖。

知道真相的網友,瞬間露出了和小姑娘一模一樣的表情。

然後,原主也跑了出來。

那個名叫 @陳靜須安 的網友不僅沒把網友的惡搞當回事,還大大方方地貼齣兒時的照片,加入到「頑梗」的隊伍中。

不過也是在這個時候,陳同學遭遇了一大波網絡暴力。

有網友嘲笑她的長相,說她是某某小品演員的親閨女就算了;還有人污言穢語,直接人身攻擊……更多的人懷疑她蹭熱度,說她想出名想瘋了。

其實,陳同學那時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中學生。她和網友互動,也只是因為一點少女心和分享欲罷了。

除了有關表情包的幾條動態,陳同學在微博上,也就為數不多的幾段個人經歷。

3個月後,陳同學發了最後一條微博,她向網友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迫切想要知道,不想長大和想要趕緊長大的孩子,心裡分別是怎麼想的呢?」

小時候盼著長大,長大後又希望回到小時候。

可惜人生是一次沒有回頭的旅程,無論我們想不想長大,都只能馬不停蹄地朝前走。

其實,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陳同學心中應該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場網絡風波,讓她也成長了不少。微博停更後,除了那張經久不衰的表情包,江湖上再也沒聽到陳同學的傳說。

04

娛樂至上的網絡浪潮,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人們的命運。

活在表情包中的那些人,到底有怎樣的人生?

風波漸息後,他們的命運,又會駛向何方?

曾經的假笑男孩Gavin,從大洋彼岸,一直火到微博之夜。當晚與他合影的明星有幾十位,連王思聰都忍不住往他身邊擠。

但是,去年新周刊去採訪他時,標題上赫然寫著《走紅第九年,假笑男孩不再假笑》

比起一個又一個的商業活動,Gavin更願意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學生。

記者問他:「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再關注你了,你會感到失落嗎?」

Gavin很認真地回答道:「沒關係啊,我可以接受。」

失去了最初的熱度,男孩反而變得坦然自在。

當初憑藉著聲情並茂,略顯誇張的詩朗誦表演,被製成各種表情包和視頻大肆傳播的「朗誦哥」梁逸峰。

輿論的紛紛擾擾,曾一度困擾著這位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

有人還曾假冒他撰文稱,「有華人的地方,就知道梁同學」。

可他最終還是屏蔽掉所有噪音,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的中文教師。

還有「成功小子」薩米·格里納,大家都被他握著拳頭,胖嘟嘟的臉龐萌化了。

可是,誰又知道那時他的父親身患重病,因為這張表情包的廣泛傳播,他的母親好不容易才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湊齊手術費。

父親康復後,兩個大人也沒有繼續消費孩子。

如今薩米已經長成一個小男子漢,談及自己的年少成名,他甚為自豪:

「我真的很高興有那麼多的人喜歡我的表情包。而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擁有我的爸爸。」

說了這麼多表情包主人公的故事,不是想給在網上開心衝浪的你潑點冷水,而是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表情包里藏著的人生百態。

在這個「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時代,憑藉自己的稟賦和運氣有利可圖、有名可賺,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

不過,就像《雙城記》里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名利和枷鎖,是並存的。

— THE END —

本文選自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作者:王耳朵先生,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清華畢業生「80%都出國了」?真相來了!

曾轟動全國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28年後怎麼樣了?

漫畫:成年人的社交潛台詞

龍年「春晚」如果排成這樣,我斷言觀眾看完,會站起來鼓掌

網紅奶奶被罵半年後,百萬網友突然排隊道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bd924facf1cde3a82133b3bc3b7df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