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培訓班將於2023年12月16-17日在北京舉辦,報名請關注V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涉及:煤矸石、粉煤灰、重金屬尾礦、鐵尾礦、銅尾礦、鉬尾礦、鎢尾礦、金尾礦、鉭鈮尾礦、釩鈦磁鐵尾礦、稀土尾礦、硫化礦尾礦、磷尾礦、磷石膏、脫硫石膏、鈦石膏、赤泥、圍岩、夾層、廢石等。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作為以煤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七台河產生了大量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為主的大宗煤系固體廢棄物,既占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又污染和破壞了生態環境。
煤矸石山——資源型城市難負之重。煤矸石的堆放會埋壓或破壞原地貌植被,在排放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自燃時產生的有毒物質對植物的生存也有較大影響,同時矸石山堆積過高、坡度過大或遇到人為開挖、爆炸等情況時,易形成坍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2021年初,七台河市為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對域內煤礦開採伴生尾礦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市煤矸石存量約6500萬噸、年新增約480萬噸;全市只有8戶以發電及制磚為主的煤矸石企業,年消納煤矸石約200萬噸,處理能力弱且科技含量低,七台河市煤矸石綜合利用處於低端發展階段。如何高值化利用煤矸石山推進煤系固廢綜合利用,成為七台河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上一個重要課題。
固廢利用——以新資源觀打造新產業。2007年,七台河市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入選城市,被批准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12年,黑龍江省東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園區落戶七台河市,獲批第三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七台河市針對全市煤矸石存量多、利用少、工藝水平低的現狀,多次組織人員深入縣區實地調研、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制定煤矸石消納計劃、鼓勵和指導企業開展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項目建設。2021年6月,七台河市發布《七台河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計劃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存量大宗固廢有序減少。
科技創新——為循環經濟打造新引擎。為找出一條適合本地煤矸石的綜合利用途徑,七台河市多次組織人員赴湖北、山西考察,同時到北京建築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科學院3所科研機構與專家開展專題討論。最終與中國科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對七台河市煤矸石進行靶向研究,在引領大宗固廢「資源化+產品化」的固廢煤矸石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依託七台河市資源和生產工藝優勢,黑龍江百春固廢資源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落戶七台河,同時成立了黑龍江省首家煤矸石綜合利用研究院。以百春固廢為龍頭,利用煤矸石生產高嶺土及陶瓷為主導的產業組團拔地而起,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為促進七台河市資源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新引擎。
政企合作——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2年,七台河市編制了全市煤矸石綜合利用規劃和工作實施方案、循環經濟發展落實意見等。同年,新啟動了江河經濟開發區C區固廢資源化利用再生組團,引來百春固廢、耘豪建材、達峰牆體建材、永鯤固廢等企業紛紛落戶。為打通項目建設服務「最後一公里」,七台河市成立項目推進服務專班,主動與企業溝通並提供全天候「店小二」式服務,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七台河市還積極對接國家有利政策,加強對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的指導,幫助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000萬元,極大緩解了企業建設資金匱乏之急,在助推七台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有效消除了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展現出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綜合效益,為七台河市循環經濟發展點燃了「新引擎」。
曾經的七台河挖出了「金山」,卻毀了「青山」,如今的七台河擺脫「路徑依賴」,跳出「資源陷阱」,讓煤矸石山重新變作「金山銀山」。每一次的邁步,只為擁有更廣、更高的格局和維度,展現出的是這座「手握秒表」的冠軍之城所具備的精神風骨。七台河以無畏的勇氣和智慧迎接挑戰,譜寫出「依託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發展新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七台河、具有七台河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bb00cedaef9c235a66095f9b63fed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