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雜記下》記載:「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這裡所講的乃「張弛有度」的治國之道。對於個人而言,也是一樣,凡事不要做得太過,要懂得張弛有度,學習也是一樣,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眼睛,最後導致近視。
近視眼在如今很普遍,有些人近視嚴重,就是遇到熟人也認不出來,會給人一種不禮貌的感覺,除此之外,但現在有眼鏡,所以可以不必太過擔心這些問題,如果是古代人近視了,沒有眼鏡,那就更加不便。
古書《景岳全書》中記載:「不能遠視者,陽氣不足也。」古時的科學不發達,還沒有意識到近視是因為過度用眼、不恰當用眼導致的一種生理疾病,反而認為這是「陽氣不足」所導致的。古人這樣的認知在現代人眼中,實屬荒謬。
而古人因為近視鬧出的笑話就更加搞笑了,在清朝有一位有名的詩人,因為近視的原因造成了諸多不便,也鬧出過不少笑話,甚至在大婚之夜,還被人調侃,最後錯把侍女當成了新娘。
此人名叫丁澎,字飛濤,號藥園,其祖父乃明朝時期著名詩人丁鶴年,雖然他的父親不怎麼出名,但丁澎也算出自書香世家,自幼刻苦讀書。
可古代夜晚沒有電,只能點上蠟燭或油燈,憑藉微弱的光芒看書,這種昏暗的環境對眼睛極為不利,容易導致近視,且古人還有聞雞起舞、晨起讀書的習慣,這時的光芒也比較弱。
丁澎取得的成就也沒有辜負他這些年的刻苦,他和同鄉沈謙、吳百朋、孫治等人並稱「西冷十子」,和弟弟景鴻、瀠均的三人並稱「三丁」。
丁澎在做詩上有才,還於1655年高中了進士,在科舉制的時代,古人講究「學而優則仕」,就連唐朝時期的大詩人李白都渴望做官,能夠步入仕途,效仿賢臣,報效國家,丁澎也一樣,他一直有入朝為官的志向。
進士中榜後,給了他很好的機會,身為禮部主客司,他有機會開闊了視野,深入了解了伊斯蘭地區的風土人情,還撰寫了一些具有宗教意義的文學作品。
但仕途不順,1657年的時候,因為科考案而被查辦,後來的生活十分艱苦,他放過牛,挨過餓等,過了五年的苦日子,在這期間,他還因為近視,夜晚將老虎錯認成自己的朋友,差點喪命。
近視不僅給他的生命帶來過危險,丁澎還因為近視鬧出過不少笑話,最著名的一次發生在他的婚禮上。古人注重繁文縟節,婚禮也十分熱鬧,同樣,婚禮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日子。
可丁澎這個人比較隨和,加上他視力不好,大伙兒經常拿他開玩笑,他也很少動怒,就在新婚這一天,小妾和侍女於是商量了一下,讓侍女蓋上蓋頭,互換了身份,想看看丁澎的近視究竟有多嚴重,能不能認清他們兩個誰是誰。
小妾本來只想和他開個玩笑,沒笑的最後卻弄巧成拙,丁澎回到洞房中,錯把侍女當成了自己的小妾,卻沒有注意站在門口的新娘,加上新婚這天高興,多喝了幾杯,一直沒認出侍女的身份來,陰差陽錯的圓房了。
事後,這件事情成為了別人的笑柄,知道丁澎這號人物的人最後都知道,他的「糗事」, 他的朋友也經常拿此事開玩笑。
還有一次,丁澎沒戴眼鏡,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自己的上司李爽棠,當丁澎反應過來的時候,意識到這下可能得罪人了。於是連忙謝罪,可李爽棠卻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無妨無妨,我早就久仰你的大名。」
原來丁澎圓房的事情,就連自己的上司都找到了,恐怕朝廷上下,不少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了,想到這裡,丁澎不禁捂臉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