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旅遊業貢獻了全球GDP 10%以上的份額,但在減碳方面的貢獻只有8%左右。在2023年旅遊業持續回暖之際,是時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旅遊企業」了。
11月7日,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外發布旅遊行業標準《旅遊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簡稱《指南》)公開徵求意見。《指南》提供了旅企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信息披露原則、內容、形式等,適用於在國內從事旅遊業務的企業及涉旅企業。
多位ESG領域研究人士認為,《指南》重點強調了對於旅企具有顯著意義的關鍵ESG議題,其正式推出後能夠在多個層面對國內旅遊企業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減少企業的理解和學習成本,讓旅遊企業更快地開展ESG披露工作。
不過,相對於攜程、首旅、錦江、同程等已經在ESG管理方面有深入實踐的大型企業,絕大部分中小型上市旅企的ESG工作仍處於起步甚至尚未起步的階段。《指南》正式推出後,仍然需要通過政策端、市場端、消費端的共同努力,提高廣大中小型旅企ESG信披的積極性。
旅企ESG信披將有標準
「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又稱ESG)是評估企業經營可持續性的3個維度。當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普遍共識,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企業的ESG表現也日益重視。
2023年7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發布《關於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就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製作出參考,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現2023年度ESG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2023年9月7日,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表示,證監會正結合市場訴求,指導滬深證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披露指引。
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將面臨著更高的透明度和披露標準,以及更多的外部評估和審視。它們需要在自己的ESG戰略、目標、數據和報告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滿足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期望。
據悉,正在公開徵求意見的《指南》明確了實質性、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比性六大披露原則,披露內容則分為環境信息、社會信息、治理信息三大類。
其中,環境信息宜披露包括資源消耗、污染防治、氣候變化在內的信息;社會信息宜披露包括員工權益保障、產品責任、供應鏈管理、社會響應在內的信息;治理信息宜披露包括治理結構、治理機制、治理效能在內的信息。
《指南》還對信息披露形式提出了相關的標準,包括:一是以獨立報告形式進行系統披露;二是企業網站設置專欄動態披露;三是企業年度報告中專項披露;四是公共媒體專項披露;五是自媒體專項披露。此外,指南》還提出,具備條件的旅遊企業宜採用發布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方式,系統披露上一年度環境、社會和治理的履行情況;對於發生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突發事件,旅遊企業宜及時通過企業網站、公共媒體和自媒體予以披露。
在中央財經大學綠金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教授看來,該《指南》可能是目前能夠看到的比較少見和比較完整的旅遊企業ESG信批標準。從整體上看,《指南》針對旅遊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的信息披露要求相對完整,而且有著深入和具體的說明。
不過,施懿宸告訴品橙旅遊,服務品質、生物多樣性、綠色出行都是消費者比較重視的環節。但從《指南》上看,「顧客滿意度調查」的表述過於籠統,應該要有更加具體內容和要求予以支撐,尤其是一些產品和服務糾紛都應該成為必須要披露的內容。同時,《指南》應適當在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上多做些延展,甚至成為一個獨立的小議題;在綠色出行議題方面,《指南》應從架構上予以凸顯。此外,旅遊本身就具有國際性的屬性,應該引導中國旅遊企業的ESG體系建設與國際標準接軌,以實現中國旅遊業的服務和品質的高標準化。
妙盈科技ESG副總裁劉慶認為,旅企的ESG信批標準在國際接軌和本土特色兩方面均十分重要。目前,旅企尤其是大型上市旅企面向的不僅是境內遊客,還有大量的境外遊客,因此在企業治理方面能夠做到國際領先水準,對於企業的公眾認可和市場表現都有顯著的積極意義。
港股ESG信批質量領先A股
根據妙盈科技的數據,國內共有184家旅遊休閒行業上市企業,主要覆蓋旅行中介、酒店、旅遊景點運營和交通出行等領域。整體上,旅遊行業的ESG表現略優於全部上市企業的平均表現。截至目前,約有57%的旅遊休閒行業企業披露了2022年的ESG相關報告,大幅披露率高於上市企業平均水平。
不過,目前的A股上市旅企當中,部分旅企仍在延續此前的社會責任報告(簡稱:CSR),如中青旅(600138.SH)、*ST凱撒(000796.SZ)、嶺南控股(000524.SZ)等;部分旅企發布了ESG報告,如首旅酒店(600258.SH)、錦江酒店(600754.SH)、中國中免(601888.SH)等;還有部分上市旅企尚未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如西安旅遊(000610.SZ)、眾信旅遊(002707.SZ)等。
有業內分析認為,目前A股上市旅企的相關報告大多缺少數據化的定量分析,缺乏權威和完整的ESG信息披露體系和健全的信息披露機制。同時,旅企報告披露的披露層次不清、詳略不一,無法支持投資者做出投資的決定。
在港股上市旅企方面,從攜程、同程等行業頭部公司的表現可以看出,其ESG報告已然不僅僅滿足於信息披露,它還包含了更為豐富的、如何對企業運營進行優化、提升的話題,甚至將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的響應逐步落實在各個部門的ESG建設之中。
據攜程方面透露,攜程的ESG分為六大板塊,分別為綠色低碳、性別平權、鄉村振興、助力實體、服務為先、科技創新。2021年,攜程成立了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組成的ESG管理委員會,決策層由攜程集團執行長兼董事會成員孫潔親自負責,確保ESG可持續發展戰略得到有效落實。攜程還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
此外,攜程《2021環境、社會及管制報告》分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培養多元化及具包容性的工作團隊、推動發展負責任的旅遊業、推廣環保旅行文化、支持當地社區、績效數據表共6大主題。攜程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經理秦靜透露,攜程在ESG發展上可量化、可比較。例如,所有的項目都會有數據作為目標,這也意味著,每年攜程都會在ESG報告中披露各個項目的數據情況。
同程旅行方面透露,其已連續5年對外發布年度ESG報告。根據《同程旅行2022年ESG報告》,同程旅行在持續強化環境、社會與管治領域的體系建設,推動企業ESG績效提升,在開放共贏、深耕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諸多進展。
妙盈科技的分析統計顯示,檢視A股和港股上市的旅企,由於港股企業參考的香港交易所準則或GRI準則(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框架)明確了需要披露的指標,頭部企業無論是議題覆蓋還是指標匹配都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水平。但是,部分A股和港股旅企已披露的報告也反映出企業在處理ESG信批時的出發點更多是完成任務。
例如,在定量指標方面,尤其是一些敘事性指標(例如員工培訓舉措、客戶隱私保護措施),大部分企業比較傾向於陳述其推出的內部文件和項目,或者表明其重視相關事項,缺乏具體的描述和分析,使得報告作為和利益相關方溝通渠道的屬性不強。
中央財經大學綠金院ESG中心聯合主任楊晨輝對品橙旅遊表示,整體上看,現階段上市旅企的ESG報告披露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在定量數據的披露程度不夠,在一些核心議題的表述上集中為簡單的描述或是案例呈現,缺乏比較完善、長效的風險管理體制機制披露。但這些歸根究底還是能力建設以及各方合力所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並非部分企業的不足,未來也是全行業ESG發展可以聚焦完善的領域。
全球可持續旅遊委員會(GSTC) 理事、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共同體研究所ESG項目主任唐素君認為,目前國內很多上市旅企披露的ESG報告還存在非結構化信息披露占主導,定性描述過多的問題。同時,有部分實質性議題並不實質,或者是存在應該是實質性議題卻沒有披露的情況。當然,衡量手段上的不足也導致ESG數據獲取成本較高,旅企尚在人工收集數據或者是沒有辦法準確收集數據的階段。很多上市旅企的ESG報告更是缺乏第三方認證。因此,中國的旅遊類上市企業還需要一些時間去針對不同的ESG議題來做細項的提升,尋找解決或替代方案,繼而持續改善可持續表現。
攝圖網
如何提升旅企的積極性
據了解,目前滬深兩地上市旅企仍是以自願發布ESG報告為主,並存在著整體不平衡的情況。從市值看,大中市值上市旅企領跑ESG相關信披工作,中小市值上市旅企則仍處於觀望中。
值得一提的是,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終止A股的IPO。其中,有部分企業是在交易所問詢後終止。有研究機構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的IPO信批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不透明的情況,這也為即將IPO或正在IPO的旅企敲響了警鐘。
業內相關專家認為,應該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進一步細化旅企ESG信息披露的標準以及數據管理制度,幫助企業提升能力建設;提供相對有效的解決工具與解決措施,協助在ESG信息披露具有一定門檻的旅企主體更為簡單地完成相關工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第三方評級機構與專業智庫的優勢,提升旅遊行業內部對於ESG理念的認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柳學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在IPO階段甚至前IPO階段加入ESG信披,更能體現ESG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意義,並且能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企業,從長遠來看,也能降低暴雷風險。」
施懿宸認為,除了監管部門要出台相關政策引導國內旅企儘可能披露ESG報告,對於在ESG方面有出色表現的旅企應有明顯的提示標誌,讓消費者知曉。此外,在融資和市值管理方面,也應該向在ESG方面有出色表現的旅企傾斜。
唐素君對品橙旅遊表示,如果能夠對供應鏈當中的旅企要求其進行ESG相關披露,並對相關旅企的ESG表現做出要求,並與採購量進行掛鉤,那麼也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推動力。此外,消費者日益提升的可持續旅遊意識,也會讓旅企積極進行ESG相關披露和發布。
參考資料:
1.《旅遊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徵求意見稿)》,來源: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今年已有超200家公司終止IPO,專家建議:在招股書中加入ESG信披,降低長期風險》,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3.攜程集團CEO孫潔在「2023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4.《「雙碳」走過兩年,ESG如何助力國內企業發展?》,來源: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