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架構的江湖世界裡,會出現一些沒在書中正式登場的人物角色。這些人物往往是睥睨天下的武林高手,他們只存在於別人的談話之中,被金庸採用一種插敘的寫作手法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好比獨孤求敗,他的名字接連出現在《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和封筆之作《鹿鼎記》里,成就了楊過、令狐沖兩位主角。
不過結合金庸的設定來看,獨孤求敗和段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四處尋找高手的獨孤求敗為何沒有挑戰段譽?
不可否認,獨孤求敗的武功修為非常之高,先看獨孤求敗的內功境界。在神鵰時代,斷臂的楊過闖入密林,誤打誤撞遇到了一頭頗有靈性的大雕。
這頭大雕帶著楊過來到了獨孤求敗的劍冢,還給楊過不斷叼來菩曲斯蛇蛇膽,讓楊過在極短的時間內提高了內功修為。
楊過只是在密林呆了大半年的時間,他的內功修為就有了質的飛躍,從而練成了無堅不摧的玄鐵劍法。而雕兄是獨孤求敗的寵物鳥,楊過尚且都有如此之高的內功造詣,獨孤求敗本人的內功修為恐怕更是深不可測。
再看獨孤求敗的外功境界。在笑傲時代,風清揚給令狐沖傳授獨孤九劍的時候曾說過,獨孤九劍雖然只有九式,但一式就包含了360種變化,能破盡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學,就連內功高手也會敗在獨孤九劍的破氣式之下。
令狐沖只是初窺獨孤九劍的門徑,就能一舉成為當世江湖的一流高手,讓東方不敗嘖嘖稱奇。倘若獨孤求敗親臨黑木崖,他施展的獨孤九劍想必更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然而,獨孤求敗為何自始至終都沒有挑戰過段譽?
原來通過楊過的推斷,他認為獨孤求敗是生活在7、80年前的人物。以楊過身處的南宋時代往前推7、80年,此時恰好是天龍後期。
而段譽是有歷史原型的,金庸以宣仁帝段和譽作為模型,塑造了段譽這位人物角色。據史書記載,段和譽活到了1176年,而王重陽則在1170年駕鶴西去。等於說段譽活到了射鵰時代,只要他願意,他甚至還可以參加華山論劍。
不過問題也跟著接踵而至,既然段譽從天龍時代活到了射鵰時代,獨孤求敗卻是天龍後期的超級新星,這兩大高手為何沒有發生激烈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楊過的視角,我們知道獨孤求敗為了尋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足足在江湖裡闖蕩了三十餘年。然而獨孤求敗從南走到北,又從北走到南,仍沒有找到一個像樣點的高手。獨孤求敗頗感寂寞之下,只能以雕為友,從而退出江湖。
從獨孤求敗浪跡天涯的生平事跡來看,他必是知道段譽這位當世高手。的確,段譽的六脈神劍、凌波微步、北冥神功都是一等一的神功,早就名揚江湖。尤其是段譽曾聯合蕭峰、虛竹曾在雁門關逼退了遼國十萬鐵騎,經此一役,段譽更是名聲大噪,獨孤求敗不可能不知道段譽這位大人物。
可該如何解釋獨孤求敗沒有挑戰過段譽?否則以段譽那震古爍今的內功修為,獨孤求敗若與此等高手切磋較量的話必會歡呼雀躍,又怎麼會因為找不到對手導致心灰意冷,繼而退出江湖?
其實,你若知道了獨孤求敗的父親是誰,就會明白獨孤求敗為何不敢挑戰段譽。
儘管金庸留給獨孤求敗的筆墨不多,但我們仍能在原文里發現蛛絲馬跡。
首先,金庸曾說過:「我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叫『獨孤求敗』,獨孤求敗很驕傲,他一生與人比劍比武從沒有輸過,所以他改個名叫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卻總沒有敗過。」
這樣看來「獨孤求敗」並非真名,而是一個闖蕩江湖的「筆名」。
其次,獨孤求敗在弱冠之前也就是20歲之前就創出了破盡天下武學的劍法。想要破盡天下武學,必定要對各門各派的武功了如指掌。
一個人的天賦再高,可如何在這極其有限的時間內苦讀天下武學,然後自創一門包羅萬象的神功?答案只有一個,獨孤求敗背後站著一位頂流高手甚至有一個富可敵國的門派作為依靠。
獨孤求敗背後的這位頂流高手不僅是獨孤求敗的啟蒙老師,還是獨孤求敗的父親,他就是《天龍八部》的主角之一:虛竹。
獨孤求敗和虛竹有以下相似之處:
1、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世間罕有,普通人如何在有生之年湊齊如此之多的隕石冶煉而成?也只有高手雲集的靈鷲宮可以做到。
此外,靈鷲宮的「靈鷲」象徵的恰好就是大雕,而「靈」又和雕兄的通人性相通。
2、虛竹的天山折梅手和獨孤九劍有異曲同工之妙,原來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 。
有了天山折梅手作為根基,獨孤求敗能在20歲之前自創破盡天下武學的劍法,不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更重要的在於,如果將獨孤求敗視為虛竹之子的話,還能解釋獨孤求敗為何不敢挑戰段譽,只因獨孤求敗的父親虛竹和段譽是生死兄弟,獨孤求敗哪敢去挑戰父親的兄弟?
對於虛竹這邊的情況,金庸也不敢說得太多,畢竟虛竹修煉了一身幾近白日飛升的武功,只要在後世江湖裡露臉,就會徹底崩壞原有的武學架構。
於是武俠迷們會在新修版的《射鵰英雄傳》里,看到金庸對虛竹一筆帶過,書中是這麼寫的: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
也正因為金庸對虛竹一筆帶過,讓獨孤求敗的身世充滿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