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了半年的《南海歸墟》,突然就空降播出了。
作為「燈絲」,番茄君時刻關注著《南海歸墟》的首播進展,之前它撤檔後,一度以為今年無法再見。
沒成想,在無宣發無新聞無預告的「三無」條件下,《南海歸墟》突然宣布播出,一口氣放出三集,算是給了《鬼吹燈》粉絲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部《南海歸墟》,也無怪乎是最受歡迎的《鬼吹燈》改編。
剛剛上線就拿下兩個日冠,冠絕全網。
經歷了《怒晴湘西》和《龍嶺迷窟》的高峰,也經歷了《雲南蟲谷》和《崑崙神宮》的低谷。
這部《南海歸墟》,質量到底如何?
番茄君一口氣刷完四集,基本可以確定,它是年末最優質的網劇之一,也創造了潘粵明系列《吹鬼燈》的又一天花板。
01、節奏快劇情猛,南海激情冒險回歸「摸金」本源
《南海歸墟》的故事,依舊承襲著《崑崙神宮》,按照原著順序往下走。
隨著大金牙、陳瞎子悉數歸回,熟悉的「行前火鍋局」,忘不了的王胖子「紅褲衩」梗一一出現,番茄君就相信,那個《鬼吹燈》又回來了。
相比於前幾部,《南海歸墟》在節奏上又快又穩。
劇接上回,一行人從崑崙歸來,胡八一原準備摘掉摸金符,跟著雪莉楊去美國過舒坦日子。
沒想到,臨行前陳教授組了一個局,把所有人都攢在了一起。
大家都以為這是老胡和雪莉楊的訂婚宴,沒想到,陳教授提出一個無理但又無法拒絕的要求:請胡八一他們去南海,找尋秦王照骨鏡。
這鏡子是個寶貝,但在南海深處,需要打撈,考古價值極大。
胡八一原準備不去,但歸墟處有不少天然大珍珠,可以順手采來補貼家用。
王胖子見錢眼開,胡八一也放不下摸金情節,兩人一拍即合:開干!
說出發就出發。
鐵三角外加大金牙,一路就飛到了南海珊瑚廟島,他們要在這裡尋找嚮導和船隻,然後前往海里的珊瑚螺旋,尋找秦王照骨鏡。
但這一行,碰上不少怪事。
先是陳瞎子無故出現,當著胡八一的面算了一卦,還是一凶卦。
再是珊瑚廟島上,發現一個滿身紋身,翻著白眼的神婆,拉著雪莉楊的手神神叨叨一頓說,感覺也不是好兆頭。
再者,崑崙中坑慘了胡八一一行的明叔,也出現在了珊瑚廟島,要跟他們一起出海。
他還帶著兩個看起來跟小痞子一樣的跟班。
最後,找到的嚮導阮黑,一臉哭喪相板著個臉,似乎有什麼埋藏在心底深處的秘密。
隊伍就這麼攢了起來。
雪莉楊花大價錢雇了一艘名叫海柳的船,挑了個日子,就出發了。
剛開始風平浪靜,大家喝喝酒聊聊天很是愉快。
但這是《鬼吹燈》,大家要看的,不就是冒險和怪物嗎?
別急,馬上就來。
走了十來天,風雲突變,大海起霧,壞事來了。
大海里,一艘幽靈船直挺挺朝著他們的船撞過來。
閃躲間,胡八一差點掉進大海。
這一艘還沒過,後面又來一艘。
這次,胡八一的海柳船,就沒那麼幸運了,船壁上的救生艇網被幽靈船扯住,前進不得,千鈞一髮。
如果持續拉扯,船很可能被拉沉。
為了全船人的安危,胡八一隻能上場。
他通過踏板,在驚濤駭浪間,跨越到幽靈船上,用刀子割破了船網,這才解除危機。
可這艘幽靈船,有問題。
胡八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滿手是血,這血不是他的,而是船上的。
由此,他判斷這是一艘「逐疫船」,也就是放著感染瘟疫而死屍體的船。
船艙門打開的時候,黑色的血液噴湧入柱,看得人脊背發涼。
胡八一覺得自己可能染上瘟疫。
他讓雪莉楊先通過救生圈回到自己船上,然後爬上桅杆,利用繩子慣性躲過巨浪,落在甲板上。
差點命喪大海的胡八一,想起來也有點後怕。
這剛剛出海,就碰到幽靈船。
到了珊瑚螺旋,還有更可怕的漩渦、鮫人、海怪等著鐵三角。
「摸金」的味兒,這不就回來了。
雖然只有16集的體量,但如果按照這個劇情節奏進展下去,也足夠驚險刺激。
02、鐵三角正常發揮,老戲骨亮眼,特效製作有驚喜
看《鬼吹燈》,逃不開鐵三角。
而從《龍嶺迷窟》開始,潘粵明、張雨綺和姜超的鐵三角,就一直是大家心目中,最貼合原著的。
《南海歸墟》一出場,「鐵三角」悉數亮相,那種連續劇集的系列感就出來了。
觀眾們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一位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
在「三角」關係上,《南海歸墟》也做了更新。
張雨綺的雪莉楊,留起了短髮,看起來溫柔幹練了不少。
潘粵明的胡八一,不僅瘦了身,精氣神也好了很多。
除此之外,兩人在《崑崙神宮》互相表白後,此時已經成了情侶。
為了突出他倆的愛情,片中還安排了不少老胡和雪莉的戀愛戲,穿插在探險過程中,真是現場撒狗糧,中年甜如蜜。
姜超的王胖子依舊嘴貧,從最開始和大金牙拿著蠟燭搞怪,後面梗就沒斷過。
插科打諢,搞笑幽默,本就是三人組最讓觀眾喜歡的特點之一。
而王胖子,又是搞笑橋段的靈魂人物。
從出場開始,王胖子穩定發揮,屢獻名梗,讓人前仰後合。
剛開始訓話,王胖子一口羊肉吃不到嘴裡,老被陳教授打斷。
等不說話剛想吃一嘴,卻被對面的孫教授一筷子全夾走。
氣不過的王胖子開始陰陽怪氣,孫教授也只能奉上白眼。
到了珊瑚廟島,胡八一他們在專心找船,王胖子卻看上了島上的榴槤。
爆發吃貨本色的王胖子,開始在房子裡大快朵頤,臭得胡八一差點跳窗。
仨人一會胡吃海塞一會又正經談事兒的橋段,百看不厭,屢試不爽。
除了新鐵三角外,片中的配角選擇,也十分亮眼。
幾個老戲骨剛一出場,就足以讓劇粉挪不開眼。
先是王奎榮飾演的陳瞎子。
說來也巧,《怒晴湘西》里,潘粵明飾演的就是陳瞎子陳玉樓。
這回,老少陳瞎子又在《鬼吹燈》里撞上了。
王奎榮雖然戴著墨鏡,但舉手投足間,充滿了神秘和樂觀的氣質。
一番卜卦,算是補齊了《鬼吹燈》經典開場:不是涮鍋就是算卦。
而那眉眼間的一笑,似乎連皺紋都在告訴我們,後面還會有奇怪的事情發生。
還有舒耀瑄飾演的陳教授。
《精絕古城》中,陳教授得以倖存,這次找到胡八一,是希望他們尋找秦王照骨鏡。
舒耀瑄演戲有個特點,那就是嚴肅地搞笑。
作為陳教授的他,說話一板一眼,總喜歡在別人動筷子時發言,端起酒杯的那個老學究的勁兒,拿捏地真准。
他和王胖子,一個是沒頭腦的嚴肅臉,一個是不高興的震驚臉。
兩張臉互相襯托,又互相對比,跟說相聲的逗哏和捧哏一樣,以開頭的飯局,定下了全劇的基調,看得好笑又舒心。
這份看似不合時宜的嚴肅搞怪里,舒耀瑄得拿個頭名。
最後一位老戲骨,是《崑崙神宮》中已經出現過的湯鎮業。
湯鎮業不用多提,是真正的香港老戲骨。
他和鐵三角的化學反應,早在前作就已經被證明。
湯鎮業飾演的明叔來自香港,操著一口港普,動作誇張,說話掐頭去尾藏著掖著,但探險經驗豐富,尤其他在南洋跑船致富的經歷,人稱「老海狼」。
他的亮點,自然不在人物經歷。
而是他一口港普和鐵三角,尤其是與王胖子一口京片子,相愛相殺的互懟日常,讓我們第一次在一部奇幻冒險劇中,看到了文化衝突帶來的獨特笑點和魅力。
明叔或許是個動機不純的投機分子,但在《南海歸墟》中,他肯定有大用。
而在湯鎮業的表演下,明叔都快成「鐵三角」外,最受歡迎的角色了。
另外,幾個生臉也與角色氣質十分相符。
比如王奕權飾演的阮黑,一直板著臉,看起來就像經常出海,經驗豐富的船老大。
再比如,周楊洋飾演的多玲,面容姣好,很有氣質,跟原著中的多玲很是貼合。
當然,看《鬼吹燈》,除了看演員,最重要的,還是特效。
第四集的海上幽靈船碰撞,就已足夠將觀眾的心提到嗓子眼。
驚濤駭浪下,幽靈船和海柳船在一根繩子牽引下的晃動,讓有深海恐懼症的人一秒犯病。
鏡頭的調動和特寫,也符合《鬼吹燈》一貫的標準。
驚險的狀態,總是從第三人稱,也就是觀眾的視角出發,特寫、仰鏡和俯鏡的結合,也讓小熒幕前的觀眾,像置身於南海一般身臨其境。
除此之外,驚險刺激的水下戲,絲毫「不摻水」,從潘粵明的狀態來看,應該是水下實拍。
做到足夠驚險的同時,導演還兼顧到了鏡頭美感。
當幽靈船被一炮擊沉的那一刻,沖天的火光和黑暗的海水,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視覺衝擊力極強。
這也讓番茄君相信,之後的劇集中,特效會越來越好。
實際上,我們能看到《南海歸墟》中,其他的展現場景。
有浪漫瑰麗的海底世界;
有驚濤駭浪的歸墟;
有巨大的八爪魚;
也有鮫人、海龍王……
《南海歸墟》的好看,還在後頭。
03、《鬼吹燈》氣質還在,《巫峽棺山》值得期待!
不少觀眾一直在問:為什麼潘粵明版的《鬼吹燈》,能從2019年火到現在?
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是《鬼吹燈》除了網大和網劇,很少有成功改編的系列作品。
從2015年前後,《鬼吹燈》大火以來,經歷了不少改編的探索和嘗試。
初為大家所知的是口碑稀爛的《九層妖塔》,趙又廷的胡八一和姚晨的雪莉楊,被嘲是「魔改」。
但同年的《尋龍訣》卻口碑票房雙豐收,因為陳坤的胡八一演出了這個角色的魂兒。
只可惜黃渤的王胖子,改編太大,原著粉也無法接受。
電影改編滑鐵盧後,劇集跟著接上。
靳東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算是比較精緻的改編,美中不足是劇中選角,與原著相去甚遠,劇情特效也略顯平淡。
自此之後,《鬼吹燈》的改編就進了死胡同,只剩下網大在不斷深耕。
直到2019年鵝廠接手,《怒晴湘西》是對《鬼吹燈》IP改編的初步探索,觀眾也從這部劇,看到了《鬼吹燈》的原著氣質。
到了《龍嶺迷窟》,新三人組人氣爆棚,才正式開啟了一年一部《鬼吹燈》的追劇時代。
其次,是潘粵明版《鬼吹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供了充足的追劇價值。
何為追劇價值?
在番茄君看來,就跟「追番」一樣,對某個固定的優質連續劇,觀眾會自動賦予其良好的期待。
看完《龍嶺迷窟》就想《雲南蟲谷》,看完《蟲谷》又期待《崑崙神宮》。
這一方面,保證了劇集的系列感和連續性,觀眾不用害怕一部劇「戛然而止」,希望,對劇來說,才是最好的口碑組成。
另一方面,潘粵明版《鬼吹燈》被塑造成了「養成系」,新「鐵三角」四度合作,觀眾們是看著「鐵三角」不斷磨合,不斷幫助,不斷成長,默契指數不斷上升的。
在系列中,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和關係變化,能被迅速捕捉,鐵三角之間關係的慢慢改變,也一直伴隨著劇集的更新。
看著王胖子逐漸放肆,也看著胡八一和雪莉楊慢慢戀愛,觀眾就像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老朋友。
一年一度,一年見一次,這也是極為幸福的經歷。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潘粵明版《鬼吹燈》,也很好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
這版《鬼吹燈》,是至今為止連載最長,故事性最強,也最完整的《鬼吹燈》了。
這已經相當不容易,大家都抱著且看且珍惜的態度,說不定哪天,就是「鐵三角」的絕唱。
這也是即便有時候,《鬼吹燈》有套路化,粗製濫造,特效差等這樣那樣的問題,觀眾依舊樂得容忍的原因。
雖然我們有很多經典的IP,但囿於拍攝水平、製作難度、影視工業以及其他等諸多複雜的原因,很難呈現到熒幕上。
所以,大家對《南海歸墟》,對這版《鬼吹燈》格外珍惜。
每出一部,必萬人空巷,也皆是爆款。
也正因如此,下一部《巫峽棺山》,已經列入了期待列表。
不是我們不喜歡好劇,而是將軍太少,矮子太多。
番茄君多希望,我們也可以在一堆《鬼吹燈》里挑肥揀瘦,吹毛求疵,但現實不太允許。
不過,有了這版《鬼吹燈》開路趟河,我篤定,我們的IP改編,會越來越好。
《鬼吹燈》的門一旦被打開,勢必會有更多好劇湧現。
那時,才是「燈絲」們的狂歡!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