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此人的墳頭,為啥總有人們自發送的酒肉紙錢?‖老家許昌
文‖張延偉
圖‖苗紅召
老家月灣曾是個有山有水的小山村,一直惹人羨慕,後來因為老李爺的緣故,更使它一度在十里八村揚名。
老李爺大名李得川,據稱是山東人,身材卻不似印象中的山東大漢那般高大魁梧。他中等身材、面龐削瘦,腰身還有點兒佝僂,但精神頭兒十足,走起路來腿腳總是高抬輕放的,近60歲的人了,還能「噌噌蹭」地爬到樹上摘棗摘杏,很有「練家子」的范兒。
聽大人們講,老李爺年輕時練就一身武藝,後來因為在家鄉打傷了一個欺負良家婦女的惡霸,只好遠走他鄉避難,結果誤打誤撞參加隊伍上了戰場。
1944年他們團在中條山一帶與日本兵作戰,全團包括團長在內的近千名官兵都戰死沙場,老李爺在肩膀中彈的情況下,憑著一身功夫殺出重圍,最終昏倒在路旁,恰遇逃荒路上死了丈夫的張王氏,用討得的半碗小米粥救了他的命。
就這樣,抗戰結束後,張王氏領著老李爺回到月灣村的娘家,倆人結成了夫妻。老李爺自此就成了村裡的一員。
老李爺擅長一個招式叫「掃堂腿」。我上小學時就常見他在人前比劃。只見他先是「嗨」地大喝一聲,猛地騰空躍起,同時用手朝抬起的腳上拍一下,然後迅疾落地,伸出腿橫掃一圈,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面不改色心不跳。
有次村裡幾個壯小伙兒跟他切磋武藝,老李爺一個「掃堂腿」就撂倒四個,把我們這些小屁孩兒都看呆了。
老李爺家就在村南頭的大園子裡,一拉溜五間草房把園子隔成前後兩個院落,中間是個「過廳」。前院栽著桃、杏等果樹和時令蔬菜,後院則被他開闢成了練武場,有十幾個埋了半人高的「梅花樁」,邊上還掛著沙袋子。
老李爺不願把自己的一身功夫帶進棺材裡,就義務當起武術師父來,村裡的年輕人大都成了他的徒弟。農忙的時候,早、晚練;農閒時節,整天都能聽見院子裡傳來「嗨嗨哈哈」的口號聲。
一到寒暑假,家長便排著隊,把我們這些正上學的「淘氣包」孩子塞給老李爺,於是我們便也加入了「武術隊」,跟著哥哥們有模有樣地「練把式」。一時間,俺村裡頗有些全民崇武的氣勢。
漸漸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走到外面,個個昂首挺胸、步履輕盈,走到哪兒都能顯擺個三招兩式的,弄得旁人總會陪著小心問:「月灣的吧?」真是陡增幾分底氣。
不知道從啥時候起,十里八村還傳開這樣的順口溜:「偷雞摸狗,繞著月灣走;惹地惹天,別惹李得川」、「養個閨女,嫁到月灣,不圖吃和穿,就圖功夫煊……」
的確,那些年,常聽別的村說誰家養的雞被偷啦,誰家喂的狗讓人給下藥啦等等,俺村卻始終平安無事。特別是那年月里單就小伙兒不愁娶媳婦這事,就足以讓村裡人引以為榮了。
可是老李爺自己卻從不在外面炫耀。平時沒事兒的時候,他常和村上幾個老頭兒坐在一起搓搓麻將,推推牌九。
有次他贏了牌,煞是神秘地說,這是他師父教的「贏牌秘籍」:大年初一夜裡子時,獨個兒把一副骨牌埋在墳頭下面,隔天同一時刻再把牌取回來,以後打牌想啥來啥……
且不說真去尋墳頭了,光聽著就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大伙兒都認為,憑老李爺的膽識,他說試過就一定試過的。只是玩到最後,卻數老李爺輸得最多。老夥計們開他玩笑:「你那絕招咋不准哩?」他「嘿嘿」一笑說:「我這不是讓著老哥幾個嘛!」
間或有徒弟從外面回來,總會給老李爺捎瓶高粱酒。沒事時,老李爺便就著鹹菜喝兩盅。一邊喝,一邊跟徒弟們講他在抗日戰場上經歷的奇聞軼事。老李爺酒量不大,幾杯酒下肚就有些醉意,人醉了就聲音哽咽、淚眼婆娑地念叨他那慘死的團長和弟兄們,惹得徒弟們也跟著掉眼淚。
那年夏天,大暑前後連降暴雨,村西北的水庫眼看要決堤,無奈之下,上頭下命令讓炸開了泄洪道,水庫里的水傾瀉而出,和村北老山坪下來的山洪匯一起,巨大的洪流順著村子中間的河道往下沖。
農曆六月初六那天午後,大雨稍有停歇,地里又幹不成活,女人們窩在家裡納鞋底,男人們聚在生產隊牲口棚前聊天玩牌,街上幾乎沒個人影。那會兒老李爺正站在木梯上,拿一捆麥秸稈修補草房屋檐上的洞,忽聽南邊橋頭傳來哭喊聲,抬眼一望,隱約看見水面上浮著個人,橋面上還有孩子大呼小叫的。老李爺大喊一聲:「不好!」扔掉麥秸稈從梯子上跳下來,拔腿就往橋上跑。
這座橋建在三岔路口,由西往北拐了個彎,洪水離橋面約二尺,一棵大楊樹近兩丈高的枝幹淹在水裡,留下半截枝杈露在外面,離橋邊有三四尺的距離。這幾個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從家裡跑出來,在橋上看見有個被大水從上游衝下來的西瓜,恰好被楊樹杈擋著滴溜溜兒打轉,看得心裡直痒痒。
於是,兩個孩子拽著另一個孩子的衣襟,那孩子拿了根棍子,俯下身子去撈西瓜……結果,拽衣服的禁不住鬆了手,撈西瓜的孩子撲通一聲栽了下去,幸虧他伸手抓住一條枝杈,這才沒被大水沖走。
可是才一會兒,水浪更急更大了,孩子牙齒打顫,臉色煞白,抱著樹幹在水裡左搖右晃的。老李爺站橋上朝那孩子伸出手,可那孩子抱著樹死活不敢鬆開。沒辦法,老李爺只好手扒橋面,斜著身子下水,用腳試探著在渾濁的水中找到一根支撐的枝杈,然後背貼著樹幹,雙手抱起孩子往橋上遞。
這時有人趕過來幫忙,誰知剛伸手接住孩子,就聽「咔嚓」一聲脆響,原本就不結實的楊樹枝突然折斷,老李爺來不及反應就落到水裡,剛好一個急浪打來,老李爺被浪頭壓著衝進橋洞那邊去了……
兩天後,老李爺的遺體被人在30里外一個叫「山貨場」的地方找到了。老李奶哭得死去活來,說:「老頭子,你這輩子就怕水啊,一直都避諱著,這回咋就不長心了哩?」人們這才記起,這麼些年了,無論多熱的天,從沒見老李爺在水庫、坑塘里洗過澡。
老李爺和老李奶沒有孩子,出殯那天,被救起那孩子全家,還有曾經跟老李爺練過武術的徒弟們全都披麻戴孝,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含淚為他送行,長長的隊伍走了好久好久……
要說老李爺已經「走」這麼多年了,可村上人一提起他特別是關於他的傳奇故事還都欽佩、崇敬不已;逢著清明或是他的忌日,墳頭上總有人們自發送來的酒肉和紙錢。老李爺若泉下有知,也知足了。
【作者簡介】張延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苗紅召先生繪製,版權歸苗紅召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