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進入第五天,假期餘額不足,很多人抓住假期的尾巴,頂著火辣辣的高溫,齊家出行,郊遊踏青。
假期期間,風景優美的松山湖成為不少市民出門「透口氣」的心之所向。在人們享受假日休閒與歡樂的背後,總有那麼一群人堅守在崗位一線,行影匆匆服務於老百姓的身邊大小事,給這座城市留下許多溫暖瞬間,構築起一道最美的城市風景線。
松山湖的五月,不僅風景很值得,人間也很值得!
你們的負責,是我們最好的保障
從1號開始,濱湖景區連續三天拉響客流量黃色預警。為讓大家能在假期更加安全、健康、安心遊玩,五一假期期間,松山湖城市管理工作者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為市民的假期出行保駕護航,一刻也不鬆懈。
由於客流量較大,為了貫徹落實防疫工作,松山湖濱湖景區實行客流量分級管理制度,並建立應急預警機制。一旦客流量達到相應限制範圍,景區會對遊客進行嚴格的出入管制。
除此之外,松山湖公安部門還專門製作了溫馨提示傳單派發給遊客,在提醒遊客注意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強調不能放鬆個人的健康防護工作,自覺佩戴好口罩,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湊熱鬧,既貼心又安心。
園區主要領導也前往一線,時刻關注著景區客流量變化,對景區的管控進行嚴格部署。當看到遊客耐著高溫在太陽底下排隊時,現場建議工作人員將遊客引導至陰涼處排隊,並間隔一米,讓遊客們體會到貼心的人文關懷。
「特殊時期,我們非常能理解園區的管理工作。」一位趁著節假日帶著幾個孩子來濱湖景區踏青的女士說,雖然等了比較長時間才進入景區,但不會有什麼怨言,並且非常願意配合園區的管理工作,「我們還要感謝他們的認真負責,給我們的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手繪的路線圖,給初夏帶來貼心涼意
松山湖的溫情,不僅僅在景區上演。園區各條主幹道上,假期行人及車輛大幅度增加。松山湖交警們頂著炎炎酷暑,在烈日下暴曬一整天,不喊一聲苦,不說一句累,為保障道路安全秩序盡心盡力站好每一班崗。
5月2日下午,一名環衛工老人被小車撞倒在地。機動巡邏大隊在執勤時發現後仔細詢問老人身體狀況,並將老人扶到路邊安全位置休息。在等待救護車前來的同時,還幫助老人將他的物品清理乾淨。與此同時,特警隊員熟練地指揮現場交通秩序,以保持路面的通暢。
同樣在巡邏路上,一位群眾向民警尋求幫助,詢問前往莞美學校的路線。民警周秀棟在幫其指路的過程中,擔心對方聽不懂,還立馬蹲在路邊,貼心地為其在紙上畫好路線。
高溫持續不下,由於擔心問路該名群眾的身體,巡邏組隊員還送給他一瓶水,並在臨走時叮囑他注意安全。
民警的一片溫情,給這個初夏帶來了無限的貼心涼意。
還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總出現在不起眼的角落,但卻是城市美容師,無論寒暑、無謂風雨,人們總能看到他們為這座城市奔走的身影。
疫情防控期間,垃圾的及時處理以及環境衛生的消毒,成為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環。「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是松山湖環衛堅守的原則,環衛工人們每日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默默勞作,用汗水為這座城市消殺。
他們用身體力行,守衛著你我的美好生活。
最好的服務,是別人停產我改造
守護這座城市的,還有這麼一批人。
5月1日,在大家卸下工作重擔安心享受假期之際,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的工作人員仍然堅守崗位,配合完成松山湖某大型企業線路升級改造工程,全力助推企業高速發展。
為提升園區某大型企業用電可靠性,該局工作人員本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聚焦客戶需求,利用客戶五一法定節假日停產「窗口」進行線路改造,並當日驗收當日通電,減少停電作業對該企業生產的影響。截至5月2日20時30分,新出的10千伏3回線路全部完成投運。東莞供電人以行動和擔當詮釋了勞動者的節日,他們用自己辛苦的付出,點亮了這座城市的夜空。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假期期間,園區環境工作者也時刻守衛在污染防治一線。五一期間,松山湖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接到來自園區市民的反映,稱松木山水庫有部分水出現黃色,呈「泥水」狀態,並伴有惡臭。接到信訪消息後,分局的工作人員立即到現場了解信訪人所反映的情況,同時對附近工地、企業及管網進行排查。
經詳細溯源分析發現,湖水產生異味原因在於,五一假期到湖邊釣魚的人增多,並向湖內投喂了大量魚餌,造成了水質富營養化,加上五一期間天氣較熱,陽光充足,使得一些微生物或者藻類迅速繁衍生長。同時,松木山水庫水流通性較差,氣溫的快速升高促使了藻類大量增殖,湖邊水自然就會變顏色。
對此,工作人員馬不停蹄,馬上對接城管分局到現場進行清理。經過一番努力,腐敗動植物的清理已經完成,湖水異味逐漸消除,工作人員雷厲風行的高效行動,得到群眾的認同與點贊。
除了水污染防治,松山湖生態環境分局在假期期間絲毫未放鬆對大氣污染的管控防治,每日持續開展各類大氣污染源應急管控措施。
加強道路揚塵污染控制、對重點涉VOCs企業開展巡查,加強工地揚塵污染防控……通過多措並舉堅決做好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竭力降低污染天氣影響,保障園區主要景點、華為小鎮等重點區域環境質量,努力保護好市民們的每一次呼吸。
【撰文】劉慧茹 黃少宏 張莎
【攝影】李田恬 松山湖融媒體中心及相關部門
【作者】 黃少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