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微生態製劑即微生態調節劑,系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產物或其生長促進物質等製成的合劑,能通過生物屏障及抗黏附定植等作用達到調整和保持宿主微生態平衡,從而改善宿主的健康狀態。它可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和前二者的合劑合生元三類。
調節腸道微生物平衡的意義
人體腸道內有許多種類和數量的細菌,正常狀況下,這些細菌通過共生作用和拮抗作用保持著平衡狀態。當人體受到的刺激超過自身調節能力時,腸道細菌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引起菌群失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不僅能引起消化系統疾病,還與許多腸外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運用微生態調節劑調節菌群平衡,對許多臨床疾病有重要的治療或輔助治療意義。
至今,微生態製劑的開發已相對完善,其中益生菌在全球範圍內均有廣泛應用,臨床價值最為突出。
益生菌(Probiotic)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益生菌(Probiotic)是一種活的微生物,在給予足夠劑量時對宿主的健康起有益作用。
臨床上已經將益生菌用於治療感染性腹瀉便秘、陰道菌群失調、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腸道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B型肝炎肝硬化、新生兒黃疸及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具體見表1、表2。
表1 益生菌製劑臨床治療的等級劃分與證據強度
表2 基於證據等級的益生菌在成人胃腸道疾病中的應用
註:(1)推薦級別:1.強推薦:對於大部分患者獲益明顯超過風險。2弱推薦:獲益和風險相似或者不明確。(2)證據等級:a:高質量證據:隨機試驗且結論一致。b:中等質量證據:隨機試驗存在重要缺陷。c:低質量證據:證據來源於觀察研究或結論不一致的非隨機試驗
此外,益生菌還有一些其他暫未用於臨床的作用,如:
1.改善內分泌、代謝
研究證實,腸道菌群穩態失調會增加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而通過使用益生菌提高腸道菌群的質量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刺激胰島素信號,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代謝紊亂的發生。
2.降低妊娠併發症
一項初步研究表明,應用益生菌可以控制孕婦體重增長,降低一些妊娠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對嬰兒的身體健康也起到保護作用,但該試驗結果有待後續驗證。
3.對精神、情緒的影響
學術界一致認為抑鬱症的發生可能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有關。其機制可能與微生物影響腸-腦軸,從而影響大腦情緒相關。腸內微生物改變與抑鬱症發生的關聯性,提示補充益生菌可能有助於治療抑鬱症。
Ruixue等的實驗表明,益生菌可減少抑鬱症的發病風險,即益生菌可能具有預防抑鬱症的作用。Vlaini等研究表明,益生菌對抑鬱症起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有國外學者報道,益生菌對緩解焦慮症也起到一定作用。
4.對結直腸癌的預防作用
益生菌對結直腸癌(CRC)的預防作用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認可,其降低CRC 發病率的機制可能與益生菌的屏障作用、抑制DNA損傷有關。
益生元(Prebiotic)
益生元其本質就是那些不能被機體自身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由人體酶難以消化的非澱粉多糖和低聚糖構成),通過選擇性刺激腸內有益菌生長/活性,從而產生對宿主有益的生理作用。
比如,它能帶促進新生兒腸道菌群的儘快建立,其發酵造成的酸性環境促進機體對礦物元素的吸收以及調節機體脂質代謝功能等。
此外,益生元比益生菌穩定性好,方便儲存。
合生元
合生元,又稱合生素或共生元,是指同時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產品。
已有體外試驗證實,在調節腸道菌群方面,合生元具有比單獨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更好的效果。現已廣泛地用於人類和動物保健與疾病預防治療過程中。
但如何合理選擇合生元製劑內的菌種種類和數量,保持各自的有效活性作用,避免相互間的不利影響,探討合生元中益生菌及益生元之間合適的比例關係也是一個需要更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施昕琦,楊颺.益生菌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實用藥物與臨床.2017,(3).
[2].孫雯娟,張波,李大魁.益生菌製劑的發展現狀與臨床應用進展.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5,(9).
[3].董沛晶.微生態製劑的應用研究進展.現代臨床醫學.DOI:10. 11851 /j. issn. 1673-1557. 2017.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