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學習哥
來源:高中生學習
廈門六中合唱團,你聽說過麼?
這支中學生合唱團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式合唱聞名,他們演唱的歌曲在各大媒體的點擊播放量累計數超過數億次,還曾受邀上央視舞台演出。
這支全由十來歲中學生組成的合唱團火遍全國。然而,締造這個奇蹟的大功臣、廈門六中的年輕音樂老師高至凡,卻再也不能帶他的學生演出了。
7月19日9:30,高至凡老師發送了一條朋友圈:「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但當天下午18時30分,他卻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驟然離世,年僅28歲……
視頻:7月21日下午,廈門六中高至凡治喪小組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師生落淚齊唱《夜空中最亮的星》送別高老師。
1
我們算算教師假期的時間
有人曾特地為教師算了一筆帳:
1、暑假2個月,60天
2、寒假近1個月,20天
3、全年的雙休日,總計77天(除去寒暑假的重複雙休日)
4、法定節假日,11天(除去雙休日)
節假日合計168天,工作天數197天,工作時間僅為全年的54%。所以說老師"上半年班歇半年",一點都不為過。
還有人認為老師一天兩節課,一本教案用幾年,作業全部扔給家長,跟農民工相比,簡直不要太輕鬆。
一位教師朋友曾給筆者講過這樣一件事:
前幾天和一個同學聊天,他老羨慕我有寒暑假。我笑著說:要不咱倆換一換?反正你那事我也能做。他立馬搖頭,不換不換。
他父母都是老師,對這門兒清得很。原來,人家羨慕的不是教師這個職業,羨慕的僅僅是假期。至於假期拿什麼換來的,他們不在乎。
老師真的有寒暑假嗎?換個角度看看,恐怕你們就不會羨慕了。
筆者也算了一筆帳: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課題對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中國教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為54.5小時,而芬蘭教師每周工作時間只有37.57小時。
老師每周多工作14.5小時,一年52周,減去寒暑假10周,減去法定節假日兩周,剩下40周里一共多工作了580個小時。
按照一天8小時的標準,折算成天數為72.5天。老師的寒暑假加起來大概70天,減去雙休20天,剩下50天。
就算有寒暑假,老師每年還少休息了22.5天。
不用驚訝,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況。
高中一般一個月放兩天假,連正常的雙休都沒有。
寒假20天,有很多老師是享受不到的。高三的老師要到臘月二十六七才放假。還有的地方老師上午剛放假,下午就接到入戶調查下鄉扶貧的通知,簡直是見縫插針。
假期里要外出學習,每個人要折騰進去5到10天。
假期里要網上研修,又要扔了好幾天。
假期里要補課,有的學校一個暑假要補兩輪,共40天。
超長假期這種「好事兒」至少與大部分中學教師無關,尤其與縣城班主任教師無關。全國有專任教師1626.89萬人,其中普通高中階段專任教師177.40萬人,初中階段專任教師354.87萬人。
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在縣城中學或鄉鎮中學任教,筆者認為,他們既沒有機會,更沒有時間和條件去享受上述傳說中的教師「清閒」「輕鬆」「賺大錢」等美事兒。
2
老師一天工作時間究竟有多長?
中學班主任(特別是畢業班的班主任),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早上6:00齣門,晚上11:00點回家。如果路途遠一點,基本就是我走娃未醒,我歸娃已睡。為母眼有淚,為父心愧疚。
衡水中學劉博文老師,每天要工作十七八個小時
某高三班主任的一天
(上下滑動查看)
明天又將重複同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們以河北武安(縣級市)一中一位班主任為例,根據該學校作息表計算,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到底有多長呢?
- 早上5:45分到校,上午12:10分下課,扣除半個小時的早飯時間,凈工作時間為6小時零5分。
- 中午扣除吃飯和午休時間(其實很多時候,午休時間班主任也要和學生談話,或處理家長的電話、簡訊、微信,或者是備課)。下午13:50開始小自習,到下午18:10下課,凈工作時間為4小時20分鐘。
- 下午扣除晚飯時間,晚上18:30開始小自習,到22:10下課,凈工作時間為3小時40分鐘。
- 如果他當天不到學生宿舍查寢(很多縣城中學,查寢是班主任老師的常規工作)的話,那他一天在校毛時長為16小時25分鐘,留給家人的時間只有7小時35分。扣除吃飯和午休的話,凈工作時長為14小時零5分。
按一周上班6天計算(其實部分縣中周日也不休息),他每周在校工作毛時長為98.5小時,其中凈工作時間為84.5小時,而國家標準是不得多於44小時(含加班)。
他的在校時長是國家標準的2.24倍,凈工作時長是國家標準的1.92倍,等於一個人乾了倆人的活。
他每月加班至少在160小時左右,相當於國家最高加班標準每月36小時的近6倍!
3
老師的時間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教師非課堂教學工作任務繁多,如備課、教研、聽課、開會、批改作業、教學反思,撰寫各種業務學習、政治學習、讀書的筆記。
另外還有班級紀律管理,早晨組織學生晨練,晚上領學生打掃衛生,自習課輔導學困生。
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平時繁忙的工作讓老師們已經有些體力不支了,還要應對各種事務雜務性工作。
開學季
在距離開學還有一周多的時候,筆者見不少老師就已經進入了忙碌的備課狀態。白天,老師在學校準備開學工作,晚上回到家就靜靜地開始備課,反覆地翻看書和教參。
其實,比起學生來,老師的假期向來是提前結束的。撒了一個假期的歡兒,學生個個像脫韁的小野馬,老師們提前進入教學狀態才能帶動學生迅速沉下心迎接新學期。
備課、上課、作業批改
有人說老師的工作不過每天那幾節課,這是沒看到在這幾節課的背後,老師往往需要花費幾倍與課堂的時間備課,課後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學生。
有老師說,老師的時間主要花在教學、培訓、科研上。
中學語文老師路老師說,她每周要上14節語文課,每節課前都要精心備課,而備課只能安排在晚上下班之後。
除此之外,路老師還得輔導學生早讀,以及看晚自習。
學生每天在校的時間都是老師的工作時間,而在上課以外,老師課前認真備課少不了,課後還要批改作業、家訪、輔導後進生。
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還不得不把在學校里沒有完成的事情帶回家。
學生管理
沒有學過管理學,卻要管理幾十個人,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強度之高,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也耗費了教師大量時間。
在寄宿制學校,從早自習到晚自習,教師都要陪著學生,除了完成教學工作外,還要承擔對學生生活的照料。
不僅肩負著傳遞給學生知識的責任,更肩負著學生的安全責任,尤其是後一種責任,可謂壓力山大。
就在此時,某校的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正在處理一件剛發生的打架事件,有六七個學生捲入其中,筆者想,這件事情可能要耗費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相當多的精力了,而且教育的效果可能並不一定像我們想像中那樣好。
由於各方面原因,教育氛圍真的非常不利於教師教育和管理學生,不要說懲罰學生,就是批評學生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一旦學生出現什麼問題,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指責老師。
我們過度強調理解,強調寬容,強調權利,失去必要的和適度的懲罰教育,過度寬容變為縱容,過度關愛變為溺愛,後果可謂相當嚴重。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漸漸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因為對學生越嚴格要求的老師,可能存在更大的教育風險。
職稱改革、教師資格證改革
什麼,評職稱要改革了?我得趕緊看看自己有沒有希望。什麼,教師資格證要定期註冊了?我得了解一下對我有什麼影響……
廈門市某中學的劉老師最近為了參評「中一職稱」已經「奮戰」了半個多月。
任職期年度考核表、學歷證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民主測評匯總表、送審代表作原件……各種申報資料忙得劉老師焦頭爛額,每天光抄寫教案就要熬到晚上十一點多,還要完成日常備課。
評比、會議、檢查
學校要應對的檢查驗收多如牛毛,涉及關工委、心理諮詢、檔案室、示範校園、平安校園等部門與領域。
據筆者了解,一所普通學校曾在4個月內接受了24次檢查,光材料就準備了67盒,教師們天天忙於應付。
也有老師在網上抱怨學校頻頻開沒有意義的會議,上完課匆匆奔赴食堂,匆匆吃完午飯就開會。
有時學校讓中午一點開會,有些老師下午有課,午休時間卻被剝奪,不知下午上課怎麼樣……
寫不完的各種應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種上交表格,迎不完的各種檢查驗收,還有補不完的各種活動資料……
這裡的每一項似乎都「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關係著學校和教師的督導考核評估!
那麼迎接一次與教學無關的檢查到底要耗費教師多大的精力和時間呢?
山東一名教師給筆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一次該市迎接創文明城市檢查,各級領導反覆預演檢查,對衛生的要求甚是苛刻。
學校辦公樓地面老舊,老師們只得蹲下身子,一點一點用洗衣粉和鋼絲球擦拭出來。
而且,很多學校在迎接省市一級的檢查評估前,必須先依次接受區縣級和鄉鎮級的多次檢查,每次檢查都會讓學校和教師手忙腳亂,有時不得不中斷教學甚至停課。
除了各項檢查、評比外,現在各種「日」和「節」很多,如「愛眼日」、「愛滋病日」等,遇到街道或社區舉辦活動,工廠和機關單位一般沒時間或不願參加,只能由學校「頂上」。
學校本來就缺教師,不可能有專人從事這些工作,只得臨時抽調一些教師,加班加點來應付。
去年曾發生一則關於老師的奇葩異聞:端午放假期在即,利辛縣教育局組織各校校長召開防溺水安全會議,下令各學校教師承包1到2個池塘巡檢,出了溺水事故追究教師責任。
各種總結、期末考試、家長會
其實期末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場大考。粉筆君認為,老師的教學成果、精神包括體力都在考驗範疇內。
期末了,學生心散不愛學?——老師來hold。
考試試卷哪裡來?——老師擬。
考試成績怎麼來?——老師批。
期末評語怎麼寫?——老師憋。
寒假計劃怎麼做?——老師給建議。
家長會講些啥?——老師盤算。
你以為的教師下班之後的生活是這樣的(舒服在床上看書)
實際是這樣的:
咦,還有作業沒改完;
額,明天的課程還沒備課;
X,下周的單元考試試題還沒出;
... ...
你以為的教師的周末是這樣的(各種旅遊賣萌拍照秀恩愛)
實際是這樣的:
哎,周六還有教師培訓;
哎,這周的周刊還沒排版還,xxx板塊還沒寫;
哎,下周市公開課比賽還沒計劃和備課;
哎,這周的教育心得還沒寫;
哎,其中考試的試卷還沒改完;
哎,周末的國學教育課程去不去呢;
哎,元旦節目策劃和組織還沒弄完;
... ...學
然後,她們平時的微信和手機簡訊是這樣子的:
X老師,我孩子的作業不會寫...
X老師,練習試卷被我孩子不小心撕了,能再給我一張麼...
X老師,孩子的膝蓋破了口子是怎麼回事...
X老師,周五的家長會能不去麼...
X老師,這周的作業是不是這樣的...
X老師,我孩子想當班長,是不是可以...
很多老師可能都有過這樣痛苦的感覺:忙碌了一天,似乎做了很多事,該做的卻沒有做,而時間都耗費在一些無用或無聊的「重要事情」中,但真正該做的卻沒怎麼做。
筆者覺得,他們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時間做,教師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都耗費在了一些所謂的「重要事情」上。
教師的加班遠遠比你想像的要多,而且是隱性加班!!!
教師們的大量時間沒用在如何提高教學、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養學生上,而是被非教學任務占去一大半時。
難怪有人說:五成老師「不務正業」,每天有一半時間花在非教育工作上。
4
當老師的都很能死扛
網上有個段子:
為什麼現在中小學的優秀老師越來越少了?
因為優秀老師要麼累死了,要麼住院了,要麼正在去醫院的路上!
這或許是教師行業最扎心的段子吧!
某校一位數學老師上火加感冒引發胃病,全身都痛,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藥,一直死扛,想熬到放假才去醫院。
原本一個壯小伙,當了七八年班主任,看起來比同齡人要老四五歲。
前兩天一位老師住進了醫院,醫生建議她早就應當做手術了,但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一直堅持到期末結束才決定做手術,感動之餘,也有深深的感慨,讀書不易,教書不易,家長不易,老師不易,一切都不易。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患病,猝死更是一場預謀已久的陰謀!猝死,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三國嵇康所著《養生論》認為: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
意思是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人無緣無故突然患病,更加不會有人莫名其妙突然陷入死地,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到那些早已經存在的細微變化罷了!
而那些正在去醫院路上的老師,以一句「明天再看」為由搪塞自己,往往還沒走到醫院,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其實,這句「明天再看」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無奈和心酸!
這些年,非正常死亡的老師還少嗎?我們僅看看2018年的幾例:
- 2018年10月15日,清晨5點45分,河北武安(縣級市)一中高三6班班主任、語文老師閆斌一早來到操場領學生跑操,6點05分跑操結束,閆老師突然暈倒在操場,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39歲。
- 2018年9月15日,星晴六下午16:52分,湖北省孝昌縣一中物理教師、班主任彭東平,在連續上了四節課後,突然倒在講台上,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4歲。
- 2018年8月25日下午2時,鄂爾多斯世紀中學劉文才老師因突發腦幹出血,搶救無效,猝然離世,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親人、眷戀的同事、深愛的學生,年僅42歲。
- 追悼會現場,劉文才老師虛5歲的兒子在地上跑來跑去,不時地撿起地上的小白花玩兒,一臉困惑地看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觀者無不潸然淚下……
- 2018年6月4日,師宗縣彩雲中學高樹林老師不幸病逝。去世前,他拖著疲倦的身軀,手扶欄杆上下三樓,為今年進職的老師辦理業務。直到去世前9個小時,還最後發了一次工作安排通知。
- 2018年4月25日中午12時33分,河南省商城縣觀廟高中數學老師、高三196班班主任李永峰老師,在教室指導學生完填寫體檢卡,突發心梗倒在教室,生命定格在38歲。
這僅僅是被報道出來的個例,事實上,還有更多的老師因超負荷的工作或逝或傷不為人知!
在「鍵盤俠」眼裡,「上課不講下課講」,工資高且工作清閒的「老九」們屢屢發生猝死工作崗位的事例,不知他們還能否繼續噴下去?
所以啊,不要眼紅教師的假期,這都是老師以長期超負荷運轉為代價換來的。不信,您來試試?
5
2019年教育部首提為教師減負
1月18日,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給學生減負,今天我要強調,教師也需要減負。」
陳寶生表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
今年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出台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
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准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
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粉筆君認為,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給教師工作上減負,降低在非教學工作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2、要給教師精神上減負,不要把教師當成無所不能的神仙和完美無缺的聖人,不要過分渲染和拔高教師的作用,更不要妖魔化教師;
3、要給教師生活上減負;
4、多給老師一些理解和寬容。
任正非反覆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
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在他看來,社會就是應該有口號「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教師職業只是眾多社會職業中的一種,是職業就有邊界,無論是道德還是專業,無論是權利還是義務,都是有限度的。
每位家長都應該積極配合老師展開教育工作,杜絕家長向孩子使用「暴力」溝通,真正做到以身為孩子做好榜樣。
筆者認為,我們既要給累死的老師美好的讚譽,更要善待活著的老師!社會和家庭應該對教師工作給予更多理解和寬容,幫助教師減負。
善待教師,就是善待教育,善待民族的未來。畢竟,老師如果不優秀,學生怎麼可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