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愛我,也嫉妒我」

2023-07-24     簡單心理

原標題:「我媽愛我,也嫉妒我」

最近在重刷《老友記》,莫妮卡跟母親的關係讓我印象深刻。

莫妮卡有個非常苛刻的母親:

經常評價她的外貌:衣服不好看,髮型太醜,指甲有問題……

羅斯跟第二任未婚妻艾米莉結婚,渴望婚姻的莫妮卡看到禮堂很激動,媽媽卻在旁邊說她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暗示她嫁不出去……

甚至還專門給莫妮卡起了個外號:「pulling a Monica」,大概意思就是「像莫妮卡一樣搞砸」。

雖然莫妮卡在朋友的陪伴下已經越來越自信了,但每次在媽媽面前,還是會被打回原形,非常焦慮。用盡力氣,也換不來媽媽的認可。

美劇《老友記》

莫妮卡和母親的關係,讓我想到心理學上的概念: 自戀母親。它會給一個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並很有可能「遺傳」到下一代。

而改變它的第一步,就是看到它。

01

這些關係里的不舒服,

可能是因為「自戀母親」

自戀母親」不單指「母親」,它代表「具有較高自戀特質的重要養育者」。

人的自戀水平是一個頻譜,沒有一個「自戀」或者「不自戀」的分界線,只有程度的不同。有少量的自戀特質是很正常的,但當這種自我關注的程度過高,就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需要過度崇拜,利用他人實現自己的目標……甚至發展成自戀型人格障礙 。

「自戀母親」不一定是自戀型人格障礙,這裡的「自戀」是指,重要養育者的自戀特質水平偏高,並且給你們的關係帶來了一些問題。

卡瑞爾指出,如果你有個「自戀母親」,你可能會在長大的過程中,經歷這 10 種「不舒服」:

1.你發現自己常常想要得到愛、注意和讚許,卻從來沒法取悅 ta

從父母那裡得到支持性的愛是一種本能的需要,但在自戀母親那裡,你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

2. ta 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讓你感受如何

自戀母親會把你看成 ta 的附屬部分, ta 希望你優秀,這樣ta 就可以在別人面前感覺良好。但你開不開心,對 ta 來說似乎並不重要。

3. ta 會嫉妒你

在自戀母親的面前, 你知道自己要做到很好,但也不能太好,不能把媽媽比下去。這是對孩子的「雙重束縛」。

因為自戀母親會把孩子的優秀當成是一種威脅。一旦別人的關注點從ta 轉移到你身上,你就會被壓制和懲罰。相貌、物質財富、成就、教育水平,甚至跟父親(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都可以是ta們嫉妒的原因。

4. ta 不支持你進行自我表達,尤其當這些表達和 ta 的需要相衝突,或威脅到 ta 的時候

「你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是自戀母親的真實想法。

一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發展出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在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即使這些偏好跟母親的期待不同,也是能夠被尊重的。但在自戀母親面前,這些表達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當你的需求跟 ta 的需求發生衝突的時候。

5.在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圍著 ta 轉

自戀的母親會影響整個家庭系統的結構。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母處在同一個層級,孩子處在另一個層級,父母會相互支持,共同滿足孩子的身體、情感、智力和精神需要。

而在自戀母親的家庭, 母親處在絕對的中心,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圍著她轉,像行星圍繞太陽轉一樣。父親(或其他養育者)和孩子一起滿足母親的需要,沒有人來照顧真正需要照顧的孩子。

6. ta 很少向你表現出同情心

當你正在經歷痛苦,並嘗試向 ta 訴說時,ta 會表現得漠不關心。

7. ta 沒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你可能會成為 ta 發泄情緒的對象,ta 會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指責你。

8. ta 喜歡挑你的毛病

ta 習慣指出你的缺點,當你犯錯時,你覺得自己很難被 ta 接受。ta 會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不夠好」上,不管你怎麼努力都很難讓 ta 滿意。

9. ta 把你當成照顧者,而不是孩子

自戀母親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照顧, 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照顧者」,希望孩子幫自己解決問題:比如跟孩子傾訴自己的親密關係問題。這讓孩子背負了過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責任。

10.你在 ta 面前缺乏界限,沒有隱私

自戀母親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也會侵犯你的邊界。比如會告訴別人你戀愛的細節,干涉你的家庭生活等等。

美劇《老友記》

02

腦子裡總有個苛刻的批評者:

自戀母親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自戀母親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如下影響,這些影響可能會持續到成年之後很久,甚至延續到跟下一代的相處中。

1.腦子裡總有個苛刻的批評者

自戀母親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跟 ta 說:你做不到,你不夠好。而孩子往往意識不到這是母親的問題,這些評價是不客觀的。從而把這些批評內化成自己的聲音:

我做不到,我不夠好。

2.需要不斷通過別人的認可確認自己的價值,容易為別人的看法焦慮

在跟自戀母親的相處中,孩子需要通過充當母親的「照顧者」維繫自己跟母親的關係。 這會讓他們覺得「我必須有用,才能獲得別人的喜愛」,要求自己滿足他人的需要,卻忽視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3.很難體驗和信任自己的真實情感

自戀母親長期的情感忽視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從而很難體驗和信任自己的感覺。

4.極端的獨立

因為無法從母親那裡得到自己渴望的愛,孩子可能會發展出一種極端的獨立,覺得沒有人能信任和依賴,放棄親密關係的可能性。

跟真正的獨立不同, 「極端獨立」的背後是難以表達自己的需要,擔心會被認為「自私」,甚至會因為自己的需要感到羞恥。

5.難以建立理想的親密關係

因為對親密關係的負面體驗,自戀母親的孩子會更難建立起安全依戀。

卡瑞爾指出, 自戀母親的孩子希望通過戀愛關係填補自己的感情空白,卻很可能找一個像自己母親一樣,不能回應自身情感的人——因為這會建立起一種她們熟悉的,類似於跟母親的相處模式。

6.很難從母親那裡獨立出來

因為要長期適應自戀母親的需要,孩子的真實自我會被犧牲,從而產生虛假自我(Fiona Gardner,2004)。

當母親跟孩子都適應了「虛假自我」,它會逐漸形成兩代之間的共同依賴,這讓孩子很難完成跟母親的分離,從而實現心理上的獨立。

劇《黑鏡》

03

如何走出自戀母親的陰影?

1.接受和哀悼沒有理想母親的事實

承認母親沒有給我們需要的愛是很困難的,但如果不接受這一點,我們就很難理解自己經歷了什麼,也就很難跳出母親的陰影,建立健康的關係。

你可以嘗試回答一個問題: 我想要的理想母親是怎樣的?你希望她怎麼對待你?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意識到,自己可能永遠不能從母親那裡得到這樣的愛了,這是一個事實。感到悲傷,會對母親感到憤怒,會因為這種憤怒感到內疚,這都是正常的。不要迴避這些情緒,去經歷它們,這是變好的開始。

2.從母親那裡獨立出來

著名家庭治療師默里鮑恩說,判斷一個成年人從家庭中獨立出來的重要標誌是:

因為家庭互動引發的情緒反應更少了。

在審視家庭互動的時候更加客觀了。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看待母親和自己的關係,並逐漸糾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你需要看到, 媽媽對你的無視、打壓和指責,本質上是因為她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是她的問題,而不是「你不夠好」。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沒必要用媽媽的錯誤懲罰自己。因為她說的不是真的。

3.發展和體驗「自我」

重視你的感覺,你的想法,你的偏好。可以準備一個本子,專門記錄你的真實自我,一開始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問題:

我喜歡和討厭的食物?周末喜歡做的事?想去哪裡旅行?

然後是更深入的問題:

做什麼會讓我很有成就感?

我喜歡什麼樣的朋友?

我理想的親密關係是什麼樣的?

……

4.用新的方式跟母親相處

現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要練習用一種新的方式跟母親相處,重構你們的關係。

保持距離&隔離:如果母親還是讓你這麼不舒服,降低見面和聯繫的頻率,創造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是必要的。

設立底線:學會在母親觸犯你的邊界時清晰堅定地說明你的底線。如果她表示不理解,只需要再次說明你的底線,不要陷入跟她的爭吵。

如果你的底線沒有得到尊重,你可以離開。

這個過程會很困難。即使像卡瑞爾這樣的治療師都承認,在嘗試跟媽媽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會再次因為期待落空而失望,這會帶來精力的消耗。所以, 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是完全正常的,允許它的存在,慢慢來。

‍‍‍

結尾想再分享一個《老友記》里的情節:

莫妮卡有次幫媽媽做千層餅,因為「pulling a Monica( 像莫妮卡一樣搞砸 )」這個綽號崩潰了,菲比跟她說:我們要改變這個詞的含義,證明你媽是錯的。

美劇《老友記》

這也是我想告訴你的: 不管自戀母親在你耳邊留下了什麼聲音,你現在都有責任,去改變它的意義。

因為長大的美好之處就在於,我們可以理解自己經歷了什麼,並且學會,不再用母親對待你的方式對待自己。

評論互動

你的媽媽會嫉妒你嗎?

參考文獻

————————

【美】卡瑞爾·麥克布萊德著,於玲娜譯,《母愛的羈絆》,2015年9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Psychology Today : 8 Common, Long-Lasting Effects of Narcissistic Parenting

作者:李歪歪

責編:Kuma

封面:《母親》

【最後5席即將售罄】

當頭腦入睡,軀體卻依然緊繃無法放鬆?

或許是我們太久沒有聆聽來自身體的信號了。

不妨來「身體感受探索工作坊」,

試試在巨幅白紙上拓印,

用色彩來描繪身體的感受。

關注森林服務號

回復【色彩】了解詳情及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958e201f3453dcd3e8f716ccd7ccd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