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奔馳、豐田都用比亞迪技術,國產品牌超車成功?

2023-09-18     SUV大咖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國產車向來是以國外品牌技術為榮,例如曾經國產車大規模使用的三菱發動機,以及一直備受追捧的愛信AT變速箱。然而當切換到新能源賽道後,近幾年來的情況卻開始發生轉變,如今國外品牌開始採用自主品牌的技術。

奔馳新車或採用刀片電池

在慕尼黑車展當中,梅賽德斯-奔馳首次展示了CLA概念車,計劃2024年推出量產車型。關於這款車最為熱議的話題,首先是它特立獨行的設計,其次就是它的三電部分。

據悉,該車在續航里程方面可以達到750公里,有望搭載來自比亞迪的磷酸鐵鋰(LFP)刀片電池,MMA平台將支持800伏超快充功能。

對於國內網友而言,最為關注的還是該車採用比亞迪刀片電池。畢竟連奔馳也採用了比亞迪的技術,這點聽起來還是比較唬人的。

但細想的話不難發現,早在2010年,奔馳和比亞迪就已經展開了合作,成立了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這也是如今的騰勢汽車。雖然如今比亞迪和戴姆勒分別持有騰勢90%和10%股份,但依舊維持著合作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就有媒體報道,比亞迪將向奔馳母公司戴姆勒供應刀片電池。當時弗迪電池「1號客戶」高層參觀了弗迪電池工廠刀片電池各生產工序,並對刀片電池針刺實驗原理、Pack車間及裝配段技術特性等作了深入了解。

如今奔馳新車採用刀片電池,也說明奔馳依舊認可了該技術。目前奔馳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均採用來自孚能的三元鋰電池,之所以新平台選擇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是因為其更安全、更具成本優勢,同時續航能力和充電速度和三元鋰電池也不相伯仲。

海外車企爭相合作

除了奔馳採用比亞迪刀片電池以外,如今海外汽車品牌尋求與國內汽車品牌合作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例如奧迪、豐田等老牌車企,都已經放下身段尋求合作了。

其中大眾、奧迪也分別牽手小鵬、上汽。其中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大眾集團還將入股小鵬。

根據規劃,兩者先期將共同開發兩款大眾品牌的電動車型。也就是說,未來大眾將開發一個新系列,其採用大眾車標,但研發方面絕大部分則由小鵬完成。

而奧迪則選擇了關係緊密的上汽集團,目前已簽署戰略備忘錄。作為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合作車型會使用智己純電平台打造,奧迪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LOGO」。

除此之外,還有消息稱捷達將與零跑合作,雖然零跑表示「有潛在合作機會」,但有知情人透露,一汽-大眾很有可能「買斷」零跑的某一代平台技術。

而豐田這邊已經有成品出來了,那就是一汽豐田BZ3。作為e-TNGA架構下車型,豐田BZ3搭載了來自弗迪動力代號TZ200的永磁同步電機以及電池、電控,最核心的三大件都交給了比亞迪,而豐田只負責造車身部分。

相同的案例還有奔馳與吉利聯手,基於吉利SEA浩瀚架構打造的smart精靈#1;長城和寶馬合資成立的光束汽車,打造純電動MINI車型。

可以說,中外合資打造純電動車已經成了大趨勢,而原因也在於如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方面有著不小優勢。從專利數量來看,比亞迪、長安、北汽新能源、上汽都擁有著不少新能源技術專利。

1+1能否大於2

雖然合資車在國內依舊占著很大的市場份額,但需要認清的是,並非所有合資都等於成功。諸如廣汽菲克、廣汽三菱、長安鈴木這樣的失敗案例並不少見。放到如今來看,這些合作車型的命運同樣撲朔迷離。

先從目前已經在售的車型來看,豐田BZ3在8月也賣出了5831輛,算是用上國產技術後的正面案例。相比於此前的bZ4X,豐田BZ3在續航達標率、充電效率、動力輸出等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該車目前有著2.5萬元的優惠,落地價僅需15萬元起。

而另外一台smart精靈#1,在上市初期的月銷量也能超過5000輛,但後續由於同平台,性價比更高的極氪X上市,該車目前月銷量已經不到2000台。smart精靈#3月銷量同樣也1000多台,兩款車表現都中規中矩。

在新能源車這一賽道上,國內消費者對於合資品牌的信仰十分微弱,更多的還是橫向對比產品力和性價比。例如豐田BZ3也是靠著價格優勢才能換取銷量,而目前沒有優惠的兩款smart車型,競爭力則要小很多。

從產品力來看,中外聯手確實能實現1+1大於2,外方能提供部分設計與品牌支持,而中方能提供技術。當然了,在產品力達標的同時,車型的價格也需要向國產車靠攏,讓消費者花更少的溢價就能買到它,實現銷量與產品力的雙贏。

大咖總結

在20多年之後,中外合資又開始席捲而來,只不過這次的主次地位有了變化,不再是外國品牌提供技術,而是變成了國產品牌提供技術。對於消費者而言,兩個品牌的聯手也能打造出更多元化的產品,未來可選的車型也更豐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95021860a7be9b303669a312ab70d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