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CPR)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聲明呼籲,改善心肺復甦培訓,能救助更多生命,每一個公民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關鍵時刻可以保命的一項急救措施。
1
基本概念
心肺復甦(CPR) :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採取的搶救措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並恢復的自主搏動,採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
2
心肺復甦的發展歷史
1、古代心肺復甦
《金匱要略》 為東漢末年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2、現代心肺復甦
現代心肺復甦(CPR)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普及最為廣泛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的普及和應用已經讓無數人重獲生命。麻醉醫生Peter Safar(彼得·沙法)(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奧地利人,正是這項急救技術的開創者。Peter Safar曾經為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麻醉科主任,創建了美國第一個重症監護病房(ICU),被公認為是美國危重症醫學三位奠基人之一、現代救護車系統創始人、災難醫學先驅以及低溫治療腦外傷與腦缺血的先驅。被譽為,現代心肺復甦術的先驅,被稱為「CPR心肺復甦術之父」。
3、中國心肺復甦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教授,作為我國急救、復甦事業的先驅者,李宗浩以文學方式記錄了他見證的我國心肺復甦發展歷程,以通俗語言普及心肺復甦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3
心肺復甦指南的變遷
當前的心肺復甦方法是基於1950年代形成的。1966年,美國科學院首次制定了心肺復甦指南。之後,兩個著名的學會,即美國的美國心臟協會和歐洲的歐洲復甦委員會,分別完善了自己的心肺復甦指南。這兩個協會於1992年成立了國際復甦復甦聯絡委員會(ILCOR),以制定國際指南。8年後,ILCOR制定了「 2000 CPR和ECC(緊急心血管治療)國際指南」,成為標準化的基石。全球各種心肺復甦方法。該指南是目前在醫院內或院外使用的大多數現有心肺復甦方法的基礎。此外,自2000年以來,每5年就宣布更新指南。
2000年到2015年心肺復甦變化要點
4
心肺復甦適應症和禁忌症
1、適應症
由突發的嚴重心電紊亂導致的心搏驟停(如無脈室速或室顫等)是實施心肺復甦的最佳適應證。
2、禁忌症(相對)
胸壁開放性損傷、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臟壓塞、有明確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無法逆轉者,可以不必進行心肺復甦術,比如晚期癌症患者。
3、心臟驟停的類型
心搏停止(AS)或稱心室停頓:心臟大多數處於舒張狀態,心肌張力低,無任何動作,ECG呈一直線;
心室纖顫(VF):心室呈不規則蠕動。凡張力弱,蠕動幅度小者為「細纖顫」;張力強,幅度大者為「粗纖顫」。前者ECG為不規則的鋸齒狀小波,後者波幅較大。
心電機械分離(簡稱EMD):ECG仍有低幅的心室復合波,而心臟並無有效的搏血功能。
5
2020簡易版心肺復甦流程
6
心肺復甦操作要點
1.第一步:識別和啟動急救
判斷患者意識:雙手輕拍患者肩膀,在耳側呼喚患者,看是否有反應。
求助、呼叫120:尋求周圍人幫助,撥打120,並讓人幫忙找附近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判斷患者心跳:若患者無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時用2-3根手指按壓患者的頸動脈,若沒有脈動,說明心臟驟停,需要馬上開始心肺復甦。如果患者還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復甦反而會增加室顫的風險。
2.第二步:胸外按壓30次
用力快速胸外按壓30次:讓患者仰臥在平實的硬質平面上,頭部與軀幹處在同一平面。交疊雙手,上身前傾,雙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並有節奏地按壓30次。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3.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
一手置於患者額部,向下壓;另一隻手放在患者下頜處,向上抬。注意:嘴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清理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如假牙或嘔吐物等)。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將氣體吹入。吹氣的量,只需按照平時呼吸的量即可;每次吹氣,大約持續1秒;吹氣時,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
4.持續重複第三步加第二步: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
5.若出現以下情況,可停止CPR:
CPR生效:患者恢復了心跳、自主呼吸和脈搏搏動,患者有反應或者呻吟。
CPR無效:持續超過30分鐘的CPR後,患者的呼吸與脈搏都沒有恢復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
找到自動體外除顫儀或有專業的醫護施救人員趕到。(到了醫院以後,家屬一定要信任醫生,並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儘快救治。)
7
心肺復甦有效的指標
1、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復:可聽到心音,觸及大動脈搏動,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為心房撲動或顫動也是自主心跳恢復的表現。
2、瞳孔變化:散大的瞳孔回縮變小,對光反射恢復。
3、按壓時可捫及大動脈搏動。
4、收縮壓達60mmHg以上。
5、發紺的面色、口唇、指甲轉為紅潤。
6、腦功能開始好轉的跡象。
8
特殊情況心肺復甦流程圖
歐洲BLS心肺復甦
2020AHA兒童心臟驟停流程圖
孕婦心臟驟停院內ACLS流程圖
創傷性心臟驟停處理流程
創傷性心臟驟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TCA)
- TCA在進行復甦的同時應專注於對可逆病因的快速處理;
- TCA處理的時間緊迫性較強,復甦成功與否取決於行之有效的生存鏈,包括進行有針對性的院前以及專業的創傷中心救治;
- TCA(低血容量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與因為內科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不同,這體現在TCA的救治流程中(圖1);
- 使用床旁超聲識別導致心臟驟停的潛在病因,同時指導進行目標化的復甦干預措施;
- 在TCA中,同時治療可逆病因優先於胸外按壓。胸外按壓一定不能延遲可逆病因的處理;
- 使用外部壓迫、止血紗布、止血帶以及骨盆帶等手段控制出血;
- 「不要對空的心臟進行按壓」;
- 復甦性剖胸術在TCA以及創傷性圍心臟驟停期間均可以發揮作用。
9
一圖讀懂|心肺復甦黃金四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