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為什麼要看向四川?宜賓:白酒黃金區的「中國酒都」

2022-02-25     蘇丹卿

原標題:中國白酒為什麼要看向四川?宜賓:白酒黃金區的「中國酒都」

在中國人的生活里,酒是人們生活的最佳點綴。

「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詩」,自古皆如此。曾有朋友調侃,聚會若無酒,再美味的菜都失去了滋味。

從一粒糧食「幻化成」一滴酒,這風味萬千的人世間裡,似乎只有酒才是最有滋味的。佳肴有美酒配,才是完整的。

早在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與酒展開了漫長征途。華夏大地,遍地是酒香。

人們常說,「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四川」,四川曾出土的一塊漢代畫像磚,上面呈現的內容就是飲酒圖。

在唐宋以前,中國人喝的多是酒精度較低的黃酒。唐宋之後,四川一帶開始流行一種蒸餾加工後的白酒(即燒酒)。杜甫不禁讚嘆「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但四川的白酒還得看宜賓。

在中國的白酒產區中,宜賓、瀘州和遵義之間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白酒黃金區」(川黔產區),其中,宜賓被譽為「中國酒都」

宜賓,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有2200年建城史、3000年種茶史以及4000年釀酒史。

這座城市因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萬里長江第一城「,更因濃郁的釀酒歷史和酒文化而成為「中國酒都」(還有「中國竹都」的佳話)。

宜賓山水交融,位於高原與平原的結合處和三江匯流之地,四通八達的水陸要衝,是成都的南線門戶。 它作為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城,自然也會有好酒。宜賓的酒香是山水無法抵擋的。

濕潤的氣候、富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位於天府之國南部的宜賓,可謂是一座天然的糧倉。在長江水的滋養下,更是成長為一座天然的酒都。

縱觀中國的釀酒史,從南北朝的「窨酒」,到今天聞名四海的五糧液、敘府酒、尖莊曲酒等,幾乎在每個朝代的佳釀中都有「宜賓製造」。難怪有朋友說,「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 。

宜賓人對酒的熱愛,就像是福建人對茶的執著。 同是水,卻是不同滋味。宜賓的五糧液被稱之「宜賓之光」。

「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小麥躁,糯米綿」,不同糧食的各種特質融會貫通,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下釀造而成,已有600多年的古法技藝匯就了「宜賓之光」五糧液的精華之源。

古往今來,宜賓名酒佳釀層出不窮,詩酒文化更是綿延千年。

從古代的重碧酒、荔枝綠到現代的五糧液,敘府酒、尖莊曲酒等,宜賓的酒文化底蘊深厚、生機勃勃。這座城市仿佛處處瀰漫著酒香,這裡的空氣都教人感到微微上頭呢。

真不愧為「中國酒都」呀!

這令我不禁想起中國的另一個白酒產區,位於江蘇省宿遷市的泗洪縣,這個名氣不及宜賓的小縣城也有「中國酒都」的榮譽。

泗洪,地處江蘇省西北部、宿遷市南部,淮河下游,東瀕洪澤湖,是新生代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境內的「雙溝醉猿」,已有1200萬年以上的歷史。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西周為徐國的中心,吳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和融合。歷史上的泗州(臨淮),可與楚州相媲美,二者同為淮河沿線上東西對峙的歷史名城。

古老的淮河在它行將流到盡頭時,在洪澤湖畔拐了個彎,經過一個古老的小鎮,流出去後便是千年的芳香。

泗洪雙溝,被譽為「中國最具天然釀酒環境與自然酒起源的地方」,素有「雞鳴聽兩省,酒熟香三縣」之稱。

雙溝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裡曾先後生活著距今約1800萬年前的雙溝醉猿和距今約4萬年前的人類祖先「下草灣人」。

1977年,中國科學院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在雙溝下草灣地區挖掘出了古猿人化石,並命名為「雙溝醉猿」。

專家們推斷,1800萬年前的古猿人因吞飲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液而醉倒不醒,才成了千萬年後的化石。由此可見,雙溝地區是一處天然的、絕佳的釀酒勝地。這裡的釀酒歷史起於殷商,繁於隋唐,盛於宋明。

商周時期,雙溝地區的釀酒技藝已經成熟,並成為曲酒生產和貿易中心。有著「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江淮第一家」之美譽。

這裡的酒業產區(雙溝酒業)與法國白蘭地產區、蘇格蘭威士忌產區並稱「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產區」。

如今, 雙溝酒業被譽為是中國酒源頭,是我國釀酒行業機械化程度最高、貯酒容量最大、江蘇省獲國家優質酒獎牌最早的國家名酒企業。其中,雙溝大麯聞名遐邇,產銷量最大。

可見,泗洪的這個 「中國酒都」之稱號也不是憑空而來(宿遷除了雙溝酒業,還有洋河酒業,業內人士將整個宿遷譽為「中國酒都」)。

但除了宜賓、泗洪,「中國酒都」還包括有貴州省仁懷市(國酒茅台產地)、山西省汾陽市(盛產汾酒)。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四大「中國酒都」中,你們最喜歡哪裡的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8fe686d8414ac3efafa73d2b06a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