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用這些力量打造「循環必備單曲」

2022-07-14     華語娛樂聚焦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用這些力量打造「循環必備單曲」

「有畫面感,離愁別緒;有歷史感,千軍萬馬」。你很難想像,這位觀眾通過對仗的語句形容的是一個音樂節目。然而,看過《經典詠流傳》的觀者或許很快就會在眼前浮現節目恢弘又委婉的氛圍,品味那獨特細膩的情感表達。

音樂詩詞共通,審美意趣相融。從第一季到第五季,《經典詠流傳》首創的「和詩以歌」節目模式始終出新求變,為源源不斷的原創歌曲提供動力,匯聚起經典的無窮力量。這是經典的新生,更是將古人之思傳遞給當下各種境況下的今人以鼓勵和共鳴。

壯闊力:山河無限好,大美中華韻

「雲遊」漸成主流的今天,足不出戶也可以有小驚喜。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作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得到國內外電視界專業人士頗多肯定[1] ,它帶領觀眾回溯精神的故鄉,從實景出發,在歌曲演繹的過程中儘可能淡化舞台感,讓傳唱者一步一景、移情換景,道出自然底色和人文印記,於不同的空間意象里感受詩詞的純粹,歌聲的曼妙。

許嵩化用宋代詞人汪莘的《沁園春·憶黃山》與助演嘉賓程皓如一同演繹出了高山流水、雲霧繚繞的奇秀壯美,如夢的音色搭配渾厚的琴聲,兼具輕盈曼妙和瀟洒自然,唱出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曠達,並且融入了一絲神話色彩;鑑賞團嘉賓康震說「用藝術的方式去表現黃山的人其實都是美的」,欣賞這首歌曲的觀眾自然也將這番美感立於心中,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要前去黃山打卡,將雲遊落地變成線下游。

當這首歌走紅於社交平台後,「東道主」黃山風景區通過官微向歌者發去了在黃山之巔實地演繹這番絕美之聲的誠摯邀請,引髮網友們的熱烈互動與回應,大家紛紛讚嘆《經典詠流傳》不僅傳唱經典,更呈現給了大家一番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大美鏡頭。

錦繡華夏,萬里山河,值得歌頌的良辰美景浩如煙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鳳凰傳奇組合以張養浩《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為背景,共同演唱的《雲山》。正如兩位傳唱人在微博發出的唱後感一樣,這首歌並沒有點名道姓某個山水具象,但是卻能讓人浮想聯翩,也許是養育自己的山水小城,亦或者是能夠給予治癒感的的理想之地,「我愛山無價」「雲山也愛咱」道出了人與自然山水之間和諧共生的濃厚情感;許多觀眾在互動中也直言已經深深地沉浸在那抹如夢如幻的雲霞里,試圖找尋著獨屬個人的寧靜[2] 。

可以說,《經典詠流傳》運用詩意的姿態把景致和意境有機融合,巧用虛實結合,依託地理風貌的宏大載體,又不完全拘泥於此,給予觀者、聽者更多的想像空間,

暖心力:滿面正春風,溫潤浸人心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兩年前以一曲《草》感動網友的馮家妹和陳果毅今年再次來到了舞台之上,唱響詩人李嶠的《風》。這個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小朋友如今每天仍在堅持練歌、積極鍛鍊,與病魔作鬥爭,正如歌詞里的那句「它輕輕吹過帶來一陣陣歌,看看天氣也還是如昨,但春天悄悄來了,開出花幾朵」,歌曲里的童真童趣,如春風拂面般給人溫柔。天籟旋律傳遞出的強大信念讓人動容,大家紛紛在歌曲評論區祝福「被天使吻過的嗓音」能早日戰勝病魔。

與此相呼應的是雙腿截肢登頂珠峰的登山家夏伯渝老人與譚維維合唱《山高路遠》,「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的執著力量激勵著每一名力爭上遊的普通人。

暖心之力不僅存在於微觀處,盛世繁華的奉獻堅守,也能讓人豁然開朗。[3] 第五季中,在冬奧會上驚艷世界的河北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暖心亮相《經典詠流傳》。楊柳依依,微笑合唱,鄧小嵐跟孩子們一起學音樂的場景仿佛出現在了大家眼前。

當孩子們講起和鄧奶奶的故事,筆者也跟台上的鄧奶奶一樣眼眶濕潤了。原來,孩子中許多人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北京,第一次學音樂,第一次去奧體,都是跟這位奶奶一起的。聽他們娓娓道來,你會感慨音樂真的有種神奇的魔力,門檻不是很高,包容性極強,音樂是改變命運的魔法,也是山里孩子的希望,而鄧奶奶則是改變命運的那一把鑰匙[4] 。

可惜的是,天籟之音竟是她留給這個世界的絕唱。鄧奶奶給孩子們留下的祝福樸素卻又最飽含深情,希望他們繼續快樂地生活、健康,為家鄉建設做出更多貢獻;當彼此回憶起了18年里的點點滴滴,一個清澈的鄉村音樂家園在觀眾面前徐徐呈現,鄧奶奶18年的忘我堅持,奉獻精神將永流傳。「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當《春夜洛城聞笛》響起,我們永遠會懷念笑意盈盈的鄧奶奶。

詩歌可以是柔和溫潤的,也可以是堅韌有力的。張傑的《少年中國說》將詩詞與誦讀有力結合,在深情中演繹出了時代擔當,振奮人心;陳彼得怒放的《青玉案》用藝術手法彰顯出對民族復興的嚮往,豪情萬丈間卻不失深沉,網友說,這些歌真切地「戳到心窩子」,盪氣迴腸的情愫,或正是因為情真意切的演唱變得可親可感。

萬物復甦,如沐春風。2020年《經典詠流傳》第三季接連邀請了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奮戰的醫護人員和武漢人民;武漢協和醫院的傳唱者們真情唱響《和你在一起》,將《詩經·秦風·無衣》中的「與子同袍」賦予新時代意義;武漢鋼花小學的傳唱者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來了《小池》;北京協和醫院的傳唱者們用《彭通伯衛和堂》以樂傳情,致敬白衣天使的無私付出……用溫度和力度為共同抗疫的全國人民留下了富含東方浪漫美學的特別音樂記憶,令人精神振奮。

團圓力:佳節思親人,天涯共鄉愁

作為一個高度重視親情鄉誼的民族,團圓團聚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別具意義。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母體的基礎上進行了獨具匠心的升華: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令人耳目一新。

離家半生的歌手陳彼得念念不忘鄉土的生活氣息,於是想以歌訴情。當七旬老人眼含熱淚在台上吟唱,滿是遊子情思的《成都府》幽幽道來,「我行山川異 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那種不知歸期的悵然若失,或許就是離鄉遊子最真實的寫照吧。

音樂人鮑比達將「認祖歸宗」的情感流露,將一生中所熱愛和發揚的中華文化融於歌曲《遊子吟》;楊宗緯直抒胸臆地唱出蘇軾筆下的月光,牢牢霸屏微博、抖音等平台熱搜熱榜前列,這首《念奴嬌·中秋》以象徵團圓的傳統節日作為切入點,勾勒出連結無數中華兒女情感紐帶;曹軒賓結合弦樂等樂器,巧用戲曲等形式帶來了長篇古風《遙念詞》,「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穿越時空的兩代人,因家國情懷相連。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特屬自己的鄉愁故事,這些遊子們「讓歸家的夢如願」的濃濃情愫深深感染了節目內外的觀眾。《經典詠流傳》將這些生生不息的思念情感串聯,或吟或唱,某種程度上來說,思鄉眷戀升華為了對中華大地的摯愛。

「文字是有限的,想像卻是無限的」。一個節目究竟能帶給人們多少力量,每個人也許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答案;《經典詠流傳》所傳承的是時代新意、人文雅意、生活寫意。一個個作品接力用現代的表達方式激活古老且浪漫的人間煙火,讓聽眾在與先賢在一次次志趣遇見里獲得心靈滋潤。

作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

少句號

第五季中,

開啟命運齒輪 不準確,她是改變命運不是開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8873a5962e44213751f7ff5a07cf7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