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女兒派
ID|nverpai
播音|武冰潔
視覺設計|王榮佳、樊薇
欄目主持|杜潤楠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來向心理諮詢師求助。
她發現女兒寫作業時經常心不在焉,一個小時也寫不完一頁,還總是錯漏百出。
在諮詢師的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女孩從小被送到爺爺奶奶身邊。
她長年缺少父母的關愛,內心缺乏安全感,再加上成績比較差,一直很自卑。
等到10歲那年,母親把她接回身邊,可也並沒有關注到她的情感,漸漸地,她一學習就渾身提不起勁來,不自覺地發獃。
諮詢師了解完女孩的情況後,對女孩的媽媽說:「孩子的能量太低了,如今當務之急不是逼她學習,而是提高她的能量。」
並且開出了一張「藥方」:
孩子作業寫得慢時,不要催也不要逼;每天認真陪伴孩子一個小時,可以去散步、玩耍,但一定要是孩子喜歡的事情;每天都跟孩子真誠地說一聲「你真棒」......
2個月之後,這位媽媽激動地給諮詢師打來電話,說女兒現在已經可以自覺完成作業了。
其實女孩之所以改變,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她的能量提升了。
能量層級低的孩子,就像是一輛拉不動的火車,幹什麼都覺得無聊乏味;
而能量層級高的孩子,就像是一顆小太陽,做什麼事都精力充沛。
當一個孩子能量低,也就是電量不足時,是根本沒有精力談上進、談自制力的。
很多時候,你的孩子不是懶,而是能量太低了。
在一檔教育類型綜藝中 ,一個15歲少年沉迷遊戲,他每天醒了就打遊戲,累了就睡覺,每天至少玩16個小時。
父母實在看不下去,只能狠心斷網、沒收手機,沒想到孩子就像一頭髮瘋的小獅子,把家裡的電腦、電視全都砸了。
隨著節目組深入了解,我們這才了解到孩子行為的根源。
這麼多年,他的父母一直在鬧離婚,家裡的氣氛永遠是冷冰冰的。
慢慢地,少年做什麼事都感覺沒意思,只有打遊戲的時候,才能感到一絲快樂。
長期低能量的狀態下,他變得萎靡不振、情緒暴躁、叛逆厭學......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較低的能量層級之中,就會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
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會出現抑鬱、焦慮、狂躁、叛逆等現象。
長期處於低能量的孩子就猶如慢性中毒——輕則情緒低迷,萎靡不振;重則生命力被慢慢磨滅,徹底失去光芒。
想要幫助孩子提高能量,不妨試試以下幾種做法:
1. 用充沛的愛滋養孩子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只有心中有愛是不夠的,一定要經常表達出來,落實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經常陪伴他、鼓勵他、給他製造驚喜,他才會感覺到愛的真實存在。
清晨,孩子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微笑著親吻孩子的額頭,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下班回家後,聽孩子講講白天發生的趣事;
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並互道晚安......
只有真正感受到愛的流動,孩子的內心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渾身散發著滿滿的能量。
2. 多讚美孩子
人的言語,是有能量的。讚美的語言天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力量,而貶低的話語則讓人垂頭喪氣。
父母的每一句鼓勵和讚美,都是激勵孩子向上生長的力量。
3. 鼓勵孩子進行戶外運動
研究顯示,運動時,人體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等,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提升孩子的生命狀態。
讓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奔跑、去運動,孩子才能感受生命的陽光。
4. 幫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
興趣愛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讓他在枯燥平淡的生活中得到療愈。
父母可以從小就多留意,幫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予以支持。
有句話說得很好:「當你的人生有一個愛好,你永遠不會孤單,不會絕望,這真的很寶貴。」
一項可以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能給孩子的內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5. 父母提升自己的能量
在一個家裡,能量是會傳染的。
什麼樣的家長,就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心理能量。
如果父母經常低落、懶惰、情緒化,那麼孩子也不可能擁有積極、喜悅、自律的高能量狀態。
所以,父母平常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能量:不要因為一些瑣碎小事消耗自己;平常多去做一些自己熱愛的事情;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父母之於子女,就像土壤之於植物的根莖。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斷地給植物的根莖補充能量,讓植物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能量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情緒和狀態,也影響著他一生的命運走向。
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無條件的愛、接納、鼓勵、讚揚滋養著孩子,這才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
本文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責任編輯|王佳實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