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不建議孩子「住校」?過來人:有3個原因成為主導因素

2022-07-28   羊駝媽媽

原標題:為啥不建議孩子「住校」?過來人:有3個原因成為主導因素

對於上學通勤不方便的學生來說,住校非常方便。

對於上學通勤不方便的學生來說,住校非常方便。

很多學生第一住校的經驗是上大學,因為離家過於遙遠,就只能選擇住校。但自此之前,有很多學生已經有了住校的經驗,或是在初中,或是在高中。

雖然一提到住校,我們說出好幾條優點來,但是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充滿質疑的,只要是有一點缺點存在,都是一種隱患。

為啥不建議孩子「住校」?過來人:有3個原因成為主導因素

非常考驗孩子的自律性

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就像是孟母三遷所表現出來的深層含義一樣,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是很容易被周圍環境中的誘惑所困擾的,做出讓家長失望的行為。

還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嗎?面對誘惑和外界干擾的時候,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還說什麼對未來成長的影響,不更是痴人說夢嗎?很多家長都控制不好,更別說是孩子了。

這樣一來,當孩子在住校期間,不學習的孩子對他進行鼓動,帶著他不學無術,整日貪圖享樂,父母還不在孩子身邊時刻監督著,出現問題不也是遲早的事情嗎?

等到家長發現之後,很可能錯過了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最佳時機,壞習慣已經養成了,可不是說改正過來就改正過來的。更何況有很多家長始終都沒有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呢!

考驗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有些孩子被送去住校,根本不是自己的自發行為,而是迫於家長的壓力,沒有其他的選擇和退路了。試問一下,哪個孩子不想在父母身邊享受被照顧的安逸呢?

當到住校之後,衣服、襪子都要自己清洗,一日三餐也要自己照顧自己,要是和寢室同學相處得融洽的話,互相幫助還不算什麼困難,要是始終不能融為一體的話,不僅分散自己學習的注意力,對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是一種透支。

如果是內心強大的孩子能夠化解自己所面對的困難,就還算幸運,雖然也會生活得艱苦一些,但起碼不會受到更多莫須有的傷害和牽連。反之,那些玻璃心的孩子,很容易因此產生自卑感而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

考驗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需求是很大的,就算是他們表現出一副自己已經長大的感覺和神態,但他們內心還是離不開父母的,表面嫌棄父母嘮叨,內心會慶幸父母在陪著自己。

就算是進入中學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等到住校之後就知道當初的自己有多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要是偏激的孩子還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一定要讓我住校,難道父母真的這麼不喜歡我嗎?

這個時候,家裡要是有其他的孩子的話,情況就更加嚴重了。住校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遷移自己的想法,胡思亂想,曲解父母的好意。要是他們不甘於和父母溝通表達,深深地隱藏在內心,會非常影響和父母親子關係的建立和保持的。

上學不方便,也不只是住校這一種選擇吧!

如果家長執意讓孩子住校是因為上學通勤不方便的話,為什麼不選擇父母陪同孩子到學校附近住呢?這樣有父母在的地方,孩子就會有家的感覺,學習時也會少分散一些注意力。

如果父母實在不方便,完全可以找一個其他的家裡人,只要是孩子熟悉的人就可以。只有這樣做才會讓孩子免除那些不必要的顧慮,雖然花銷會直線上升,但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還是值得投資的。對孩子對父母都是利大於弊的。

今日小結:

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讓你的孩子住校呢?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