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對於寶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快和他們一起保護小耳朵吧

2022-03-03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聽力對於寶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快和他們一起保護小耳朵吧

你知道嗎?我們的聽力不像視覺、運動、智力等發展是採取「漸進式」的模式,而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完全的。

聽力對於寶寶的健康來講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對於寶寶的小耳朵,要格外的關注哦!

小寶寶的聽力歷程

1、胎兒時期

胎兒學研究證明,胎寶寶從第8周開始神經系統初步形成,聽覺神經開始發育。胎寶寶發育進入5-7個月時,聽力完全形成,能夠在媽媽子宮中分辨出各種聲音,並作出相應的反應。

2、新生兒

新生寶寶能夠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調;在覺醒的狀態下聽到聲音能夠轉動眼睛和腦袋尋找聲源;對於突然發出的巨響,會有本能的反應,四肢抖動、眨眼睛等;聽到熟悉的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會停止哭泣……

3、1歲以內的寶寶

周歲內的寶寶,更喜歡聽輕柔的旋律,會讓他感到心安;對於熟悉的聲音會不由自主地微笑、大叫;喜歡四處尋找聲音的來源;逐漸跟著節奏明快的音樂手舞足蹈;還喜歡用不同的方式敲打、搖動物品,模仿聽到的聲音,並開始牙牙學語。

4、1-2歲的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聽懂簡單的指令要求,並且能夠簡單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能夠清晰地叫自己的爸爸媽媽;喜歡聽兒歌、聽故事、學唱歌等等……

孩子的語言發育和聽力發育密不可分,聽力正常,語言發育才跟得上。但是一個聽力正常的孩子,如果出生後就放在一個不與任何人接觸的環境中,就很難學會說話,比如「狼孩」。

5、2-3歲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簡單地表達自己的喜好、想法,並且有自己的觀點,能夠正常與父母交流溝通;喜歡聽語音、語調跌宕起伏的故事,並且對音樂表示出很大的樂趣。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珍惜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給予寶寶聽力足夠的關注,才更有利於寶寶的聽力發展和語言發展。

父母在家中可以操作的聽力檢測方法

1、搖鈴鐺

寶寶清醒的時候,父母在寶寶耳後10-15CM的上方搖動鈴鐺,觀察寶寶聽到鈴聲後,是否有一定的反應,比如停止自己的活動、眨眼睛等。如果對鈴聲沒有任何反應,就需要進一步檢查聽力了。

2、拍巴掌

操作方法和道理,與搖鈴鐺如出一轍,可以與寶寶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關鍵在於響聲之後,寶寶是否有反應。

3、呼喚名字

寶寶半歲之後,父母可以在寶寶身後輕輕呼喚他的乳名,觀察寶寶是否能夠立即轉頭尋找聲源。如果沒有反應,就需要去相關專業醫院做更為專業的檢查了。

需要注意的是,聽力障礙造成的語言發育緩慢和天生語言發育遲緩,是兩種不同的表現。

前者是因為不能聽到聲音從而無法交流;後者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但能夠理解大人表達的意思。

促進寶寶聽力發育的方法

1、讓寶寶多聽聽大自然界豐富的聲音

自然環境中的聲音對促進寶寶的聽力發育十分有益,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絲毫不假。

只不過太過於嘈雜的聲音,比如工地的施工聲、機器的噪音、突如而來的巨響等等,儘量讓寶寶遠離。

2、對寶寶進行有意識的聽力訓練

方法很簡單,比如在寶寶搖籃的四周系上不同音質、聲調的發聲玩具,刺激寶寶的聽力細胞,促進聽力發育;比如平日裡多和寶寶咿咿呀呀聊聊天,寶寶會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光;比如讓寶寶多聽聽舒緩的音樂,放鬆心情……

就在於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在舉手投足間就可以搞定的小訓練,不必特意為之。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玩具聲音的音量不要過大,擺放要注意距離,不要造成寶寶的聽力疲勞,比如床邊的風鈴,會讓寶寶不分晝夜的聽到聲音,很是影響。

今天是「愛耳日」,這些關於愛護小耳朵的小常識,爸爸媽媽也不可不知哦!

1、及時教育寶寶不要往耳朵里塞東西,比如豆子、小球等異物,小心塞入過深,引發感染。

2、不必過於糾結寶寶耳垢的清潔,耳垢可以保護外耳道,耳廓倒是可以經常進行清潔。不要經常挖耳朵,要保持耳道乾燥。

3、在洗澡的時候要格外保護寶寶的小耳朵不要進水,萬一的話可以用棉棒輕輕的拂拭,不要把棉棒往耳朵裡面塞。

另外,如果寶寶感冒需要擤鼻涕時,最好不要兩邊同時用力,避免對耳膜造成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