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158篇 原 創 路 書-
眾所周知,青藏高原是座大水塔,雪山林立、湖泊眾多,許多大江大河都發源於此,最出名的就有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怒江。一提到怒江,我們可能會想到雲南的丙中洛、瀘水這段,但這是片面的理解,實際整個怒江流域,從地理概念上可分成三段。
怒江第一灣,@會員·行者007
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吉熱格帕峰南麓的怒江,流入昌都市的邊壩、洛隆、八宿和左貢等縣,經察瓦龍進入雲南,奔流在怒山(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深谷中,接著一路向南出國境,進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在仰光東側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怒江流域圖,@《中國自駕地理》
怒江全長3200千米,在中國境內長約2013千米。在上游地帶,它大體是東西向的,此時流經高原的平淺谷地、水流相對緩慢,後來到了鼎鼎有名的橫斷山區,就變成了南北向,水流驟急,深切出險峻的怒江大峽谷,一個「怒」字,完美展現了這一河段的性格特徵。
飛索橫渡怒江,@駱中華
怒江是一條神秘、野性的江,對自駕者而言,更是探險、旅行、攝影的樂園。
怒江及其兩岸的谷地、峽谷都串連著極具魅力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只要你順流而下或溯源而上,就可以看到不同區段的特色,從上游流域的薩普冰川、麥地卡濕地、易貢茶場、蘇毗文化,到中游核心段的怒江大峽谷、丙中洛、獨龍江、老姆登教堂、知子羅等等...
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駱中華
今天是怒江流域系列路書的開篇,簡單介紹怒江流域兩岸的風光景點,後面呢咱們就分出幾個旅遊區塊,給大家推薦一些小環線,更深入地玩轉怒江流域!還等什麼呢,你的旅程從現在開始~
由瀘水市區前往察瓦龍鄉,正是走在這條怒江大峽谷當中,抬頭是高高的雪山,低頭是深深的谷壑。越往北,江邊的公路便越來越細窄、彎曲,怒江像一把利劍劈開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迎面撲來。
怒江,@《中國自駕地理》
300多公里的怒江大峽谷,沿途人煙稀少,這一路上的山水景觀卻堪稱一絕。
距離福貢縣50公里的「廢城」知子羅是個有故事的傳奇地方,去看看也是不錯的。而去往知子羅的路上,還有一座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
老姆登教堂,@xywxh1950
怒江流經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受王期岩壁和丹拉大山的阻擋,在橫斷山脈中突然一個拐彎,撞擊出這個逼窄的峽谷,如刀刻一般,形成了怒江第一灣。
怒江第一灣,@會員·行者007
怒江第一灣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桶,在怒族語言里是和平、平安的意思,在怒江邊,凡稱「桶」的地方基本都是怒族、傈僳族的聚居地。
坎桶村,@VIP會員·軍子在野疆途
坎桶村三面環水,據說,過去島上曾是一個麻風病醫院,病人們在這裡治療,改革開放後,這裡的病人都康復了,他們捨不得離開這世外桃源,一部分人便留了下來。
怒江來到這裡,「脾氣」似乎變好了,在靠近丙中洛一帶的霧裡村,跟坎桶村差不多,也如世外桃源一般:怒江在村前緩緩流過,彷佛突然消失了脾氣,用溫柔的一面呵護著這裡的居民。
霧裡村,@北平趙雷
丙中洛被稱為是「人神共居」之地,除了怒江的這一地理特性,應該還跟這裡的宗教有關吧。
二十世紀初,國外傳教士們憑著信仰的力量,紛紛翻越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從內地與緬甸分別進入怒江峽谷里開始傳播福音。
如今,怒江流域基督教、天主教、藏傳佛教和諧相處。當你踏進丙中洛,無論走到哪一個村莊,都能見到教堂,丙中洛著名的便有重丁教堂、白漢洛教堂、迪麻洛教堂和雙拉教堂等。
重丁教堂,@VIP會員·波波
秋那桶是丙中洛位於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
走進秋那桶,就步入了一個沒有喧譁,沒有雜色的純凈世界。古樹、梯田、木屋、柵欄、溪水,色彩斑駁,錯落有致,隨曲徑通幽,把你引到一個與世無爭的寧靜的世界。
溪水白霧繚繞,林中山花點點,山上的村寨忽隱忽現,分不清在天上還是在人間,在這個人神共居的丙中洛,秋那桶就是眾神的後花園。
秋那桶,@野鶴雲煙
說到「三江併流」這個詞,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植物學家弗朗西斯·金頓·沃德(Francis KingdonWard)。沃德在20世紀初來到中國進入雲南探險,正是他發現和提出了「三江併流區域」的概念。
「三江併流」,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沃德在他《神秘的滇藏河流》一書中稱之為:「世界地理上的奇觀之一。」
在沃德提出這一概念90多年後的2003年,三江併流被認定為世界上生態最豐富和脆弱的地區之一,榮登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丙中洛—察瓦龍—左貢這條線路被稱為「丙察左」線,這是一條夾在伯舒拉嶺和他念他翁山之間的小道。
丙察左,@VIP會員·四季藏香
如你走過「丙察察」,會發現這條「丙察左」一點都遜色於它,基本延續了怒江大峽谷的風貌,山高谷深,峽谷中的是怒江的一條支流——偉曲。
丙察左,@VIP會員·大雄
出來左貢,便接上G318了,跟「丙察左」相比,這時你會覺得簡直就是行駛在一條「康莊大道」上嘛。
左邊就是萬丈懸崖,@VIP會員·四季藏香
邦達鎮正好位於G318和G214的交點上,因此也顯得熱鬧許多。邦達草原是這裡的主要牧場之一,每年的6~8月,牧民們都會在這裡舉行各種活動。
邦達草原,@VIP會員·張翔
怒江在洛隆縣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中時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橋以上為怒江上游,藏族人稱之為「那曲河」,意思是「黑色的河流」。因其江水深黑,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稱之為「黑水河」。
那曲河,@oy0033
怒江不僅造就了絕世的風景,也因巨大的落差,產生了豐富的水力資源。近十幾年隨著西部大開發,西南水電也在如火如荼的大開發中,但怒江卻是全國唯一一條幹流上沒有修建水壩的原生態河流。
也許人們考慮到,一旦怒江水電站建成,古樸的村落、峭壁峽谷、白雪皚皚的山巒和高山草甸,這一切怒江引以為榮的迷人景色,將消失在水底。
303省道,就是傳說中的川藏中線,準確來說,川藏中線不是一條路,它是夾在川藏南和川藏北之間、由鄉道縣道連起來的一條線,有些地方找不到路,需要繞行才能繼續往前。一路上土路和碎石路,難度遠大於川藏南線和北線。
夾在318和317中間的川藏中線,@《中國自駕地理》
從洛隆至邊壩,幾乎途經的每一個村鎮都有寺廟:
從馬利鎮的格魯寺、查根寺,洛隆的碩督寺、達金寺,到中亦鄉的波特寺,拉孜鄉的拉孜寺,再到邊壩鎮的邊巴寺。雖然這些寺廟名氣不大,但同樣都具有濃厚的藏傳佛教文化氣息。
達金寺
過拉孜鄉16公里,有一俄顯村,沿左邊路口進入584鄉道,經過普玉三村、普玉二村至普玉一村,便是三色湖所在位置了。
三色湖並非一個湖有三個顏色,而是緊鄰的三個不同的湖:黑湖、黃湖與白湖。每逢每年五月下旬,湖邊開滿高山杜鵑,與湖水相映,別具一格。
三色湖,@攝影師/於君倫
公元前4世紀,比如是女兒國之地,隸屬於蘇毗部落。曾經留下了蘇毗(孫波)女兒國的足跡與文成公主的足跡等。在羊秀鄉境內,有一座叫「加秀達巴嚓」的宮殿遺址。
蘇毗宮殿遺址
「加秀達巴嚓」翻成漢語就是「蘇毗(孫波女兒國的中心)」,遺址的周圍遺存著幾座古碉樓。這幾座古碉樓屹立在這裡,記載著歲月的痕跡,向人們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蘇毗古碉樓
比如,藏語意為「母氂牛群」。用動物作為部落的圖騰或部落的名稱,這是遠古時代人類普遍的一個做法,由此也可以看出比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是一塊尚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
比如縣風光,@TIBET西藏旅遊
除了怒江兩岸的險峻風光、彭盼鄉的原始林區和雄偉的參天古楊樹、夏曲卡鄉的三趾馬化石遺址,還有近幾年才聞名於藏區的薩普冰川以及達姆寺、骷髏牆、雙色湖、帕拉晶塔等一眾值得前往的地方。
骷髏牆就在達姆寺里,@TIBET西藏旅遊
帕拉晶塔,@TIBET西藏旅遊
薩普神山,在自駕圈裡早就紅透了半邊天。
千百年來,苯教神山薩普矗立在群峰之間巍峨挺立,主峰被尊為當地的神山之王,山下連綿的是薩普棍拉嘎布冰川...只有親臨現場,才能深切感受到什麼是「絕世秘境」!
@VIP會員·盧比肯
如你能耐心等待就可以欣賞到薩普日照金山,@VIP會員·盧比肯
薩普神山,不是一座,是一列群峰,薩普是群山中的最高峰,@攝影師/索以
天下的很多山峰,都有角峰,諸如梅里、貢嘎、南迦巴瓦,被人們用上了「三角形」、「金字塔」之類的形容詞...可是在薩普的二兒子面前,這些山峰都相形見絀。
薩普二兒子,標準的等腰三角形,@會員·小重
稍遠處的薩普妻子私生子的造型居然也與薩普二兒子毫不遜色,@攝影師/索以
跟薩普神山一樣美的,還有山下的薩普冰川。
薩普的冰川是山嶽冰川,但它那規模巨大的冰川,碎裂在山下的湖水之中,碩大冰川漂浮,外觀顯示出海洋冰川的模樣。
薩普冰川,@攝影師/舒小簡
從羊秀鄉出發前往薩普冰川,全是土路,溝溝坎坎,雖說涉水路段已經修建了幾座鐵橋,但開四驅越野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去年5月《中國自駕地理》小隊進薩普時的路況
今年7月,由政府邀請、我們帶隊的#自駕比如·探秘薩普#活動留影,請橫屏觀看
(PS.關於薩普景區,我們當時了解到的信息是:薩普的確在修景區,未來不一定收門票,但有藏民守在門口,不允許開車,需坐他們的摩托車並象徵性地給予費用,如想開車的話,費用在1000~3000說不準。薩普景區裡面,沿盤山路開往薩普冰川的路上,還有一道杆,估計是第二道限制。)
在比如,最為迷人的景觀要數薩普冰川了,而到了嘉黎,那麼最具挑戰性的莫過於穿越麥地卡濕地。
良曲鄉至林堤鄉,中間一段幾乎無路只有車轍,如遇雨天或是融雪期,泥濘道路連四驅越野車都不易通過。
麥地卡濕地,藏北地區最為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澤、草甸濕地,平均海拔4900米,核心區域45527公頃。
它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濕地,拉薩河的源頭,被譽為「高原綠肺」,也是當地牧民和牲畜的重要生活水源。
麥地卡濕地,@VIP會員·典典
2016年5月,麥地卡濕地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自駕地理》
穿越在這藏北高原的濕地,會令人感覺仿佛置身於一片「北方的空地」,此時,給你帶來的是一種「無人區」的獨特感受。
除了珍稀鳥類,在這裡你還能捕捉到藏原羚、岩羊、盤羊、狼、猞猁、棕熊等珍稀野生動物,如果你幸運地遇見了,請悄悄地拍照吧,不要驚擾了它們。
藏原羚,俗稱黃羊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行動敏捷,屁股上有塊心形的白色印記@《中國自駕地理》
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峰,要領略到這些美好,並不是件易事,如遇雨天或融雪期,自駕車在濕地里極易陷車。
去年5月,小分隊穿越時融雪期還沒過,@《中國自駕地理》
去年5月,小分隊穿越時融雪期還沒過,@《中國自駕地理》
今年7月,雨季穿越依然逃不過陷車的厄運..,@《中國自駕地理》
14台車在雨季的夾縫中成功穿越麥地卡濕地,@《中國自駕地理》
當然,對於開著小車或普通城市SUV的自駕客來說,或許從比如縣城沿省道303一路往西北,再走G317至那曲才是正確的選擇。
關於這條怒江流域兩岸的風光介紹是不是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由於篇幅原因,無法講述更多,敬請期待咱們下一期的分段介紹,深度小環線走起來~
被自駕者忽略已久的怒江流域其實不僅是地理概念上的空間走廊,也是充滿神奇美景的旅遊走廊,更是民俗風情濃郁的人文走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怒江流域旅遊將會在自駕圈打開新的局面!
怒江流域自駕路線手繪地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路線里程:約1480公里
行程節點:瀘水-丙中洛-邦達-洛隆-比如-那曲
旅程用時:推薦5-7天(線路分成四段,大家可按自己的節奏安排每天在哪落腳)
難度指數:
風光指數:
最佳出行時間:4月-11月
第一段線路圖:瀘水——丙中洛
瀘水——丙中洛線路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第二段線路圖:丙中洛——洛隆
丙中洛——洛隆線路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第三段線路圖:洛隆——比如
洛隆——比如線路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PS.此線路在已發路書「川藏中線—西藏段」里已有過詳細講解,為方便大家閱讀,上文中的川藏中線為往期發過的部分內容。另一條到達比如的路線,可在距洛隆縣西20公里處轉581鄉道,經桑多鄉穿越到丁青—巴青,再從扎拉鄉穿至比如縣。)
第四段線路圖:比如——那曲
比如——那曲線圖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本欄目堅持使用會員的原創攝影作品,給大家一個展示平台,也呈現更多元的視角,感謝兄弟姐妹對本文的供圖!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路況會變化,路書僅供參考-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駕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自駕地理,對話框回復「入群」
更多精彩內容/線路,歡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