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學網球7年後打進市運會:「我付出的真不比谷愛凌媽媽少!」

2023-06-25     外灘教育

原標題:兒子學網球7年後打進市運會:「我付出的真不比谷愛凌媽媽少!」

看點 隨著張之臻、吳易昺、 商竣程等中國新生代網球手逐一亮相國際球壇,網球運動在國內也開始火熱起來。那麼對於想要從事這項專業運動的孩子來說,網球特長可以如何培養?練網球還有啥其他的好處呢?來看下文這份獨特的體驗。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花生網 (ID: xiaohuasheng99)

文丨T 小花生網花友編丨Lulu

今天,我們來看一個「 非常認真地培養孩子在運動上一技之長」的故事。這種培養,目的不是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投入與付出,基本上已經達到「專業標準」。

故事的主人公是魔都一位13歲的男孩,在網球訓練這條路上已經走了七年之久。每周的練習時間,達14小時之久。

而媽媽的付出,在時間上也「一分也不少」,她說:

冬奧會時,谷愛凌勇奪金牌,她媽媽優秀的教育模式也衝上熱搜。雖然比不上谷媽媽的優秀,但我付出的真不比她少,包括金錢上的、身體上、精力上的。

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付出和收穫各自有多少?下文這位媽媽就將這些年的經驗,包括 網球訓練,體育特長和升學的相關建議傾囊而出 。

*以下由孩子媽媽以第一人稱講述。

也不是在最開始

就選定了網球

坐標上海,兒子目前在國際學校就讀,新學期升初二。

我曾經是同聲傳譯,後來放棄了,全職在家帶娃;隊友從金融業辭職後,目前自己創業,每天8點出門,11、12點回家。

所以兒子的平時的生活、運動、教育啥的,基本都是我總包。

包括他一直堅持的運動——網球,也是我一直在陪著。

說起網球,從他5歲多開始接觸,到現在已有7年多。

總結下來,兒子是真喜歡,但堅持下來也是真「費媽」。

首先,他網球上每年要花的錢是不得了的,下文會提到。

其次,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夏天四十度的天,我都會陪他去打球,在邊上幫他錄像記錄……

另外,還要記一些筆記,記錄教練說的東西...有時候還會幫他撿撿球啊,買買飲料。

冬天也是,零下幾度,我也這樣站著(上海的冬天,透骨冷)。

所以,冬奧會時,谷愛凌勇奪金牌,她媽媽優秀的教育模式也衝上熱搜。

我心裡苦笑: 雖然比不上谷媽媽的優秀,金錢上的、身體上、精力上的付出還真不比她少!當然,愛凌為國爭光,我們家只作為一個普通人,努力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吧...

雖然一直都有在堅持打網球,但在最開始,它只是娃眾多運動中的一個。

兒子小時候十分瘦弱,當時希望他可以多吃一點飯,於是就「攛掇」他去運動。

這些年,我們嘗試並堅持過游泳、網球、足球和騎行。寒暑假還會迎合娃的喜好,去徒步、皮划艇、滑冰、滑雪...

但是,其他的運動,或多或少都不足以,或不能夠成為特長。

首先是騎行,運動量超出了媽媽可以承受的範圍,只能由爸爸陪同,時間就限制在周末和假期了。

兒子在參加騎行比賽

再說足球、籃球,國際賽場上的球手,哪一個不是人高馬大或者非常強壯的?

而游泳呢,要出成績就要像葉詩文這樣,手大腳大的,划水會比較有力,但我家兒子的手腳確實說不上優勢...

小學低年級時,娃在聯合游泳比賽中拿過獎

另一方面, 我覺得娃在網球上也多少有點天賦。

記得第一堂課,我們報了團體課,球場規模比較大,當時大概有近百來個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網球。

一般在首次課上,小朋友會很難接到教練打過來的球。但兒子是全場唯一一個除了第一個球落空外,整堂課所有的球都能夠擊回去的孩子。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覺得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的 手腳協調能力和球感還是不錯的,至少在這100個孩子裡面他還是不錯的。

對比起來,他第一次接觸西洋棋的時候,當時班上只有六個小朋友,整堂課老師的提問兒子回答得都不太好,我們就沒有在這個項目上深耕。

而在後來的訓練中,教練也會時常和我反映他爆發力很好, 折返跑的能力比較強,腳步比較快,是個打網球的好苗子,我聽了也十分驚喜。

所以儘管我們嘗試了很多運動,最後只選了網球作為特長發展……

不考慮職業路線

希望對升學有幫助

有人說,孩子網球打得這麼好,未來會不會考慮職業方向?

說實話,我們 真的沒考慮過讓他往職業路上走,主要還是因為身體因素,比如身高的事情還不確定。

兒子不是那種早發育的小朋友,相對發育還晚一些,他現在13歲,165普通身高,父母也是175、165的普通身高,不確定他最終身高會有多少。

後期如果沒有長到185身高的話,打職業是沒有意思的;這個就像你沒有兩米高,打籃球是沒有意思的一樣。作為父母,這點上我們還是需要頭腦清醒的。

所以,在網球運動上,我 更希望它的成績能夠對升學有幫助,比如:作為體育特長生被海外大學錄取。

孩子在和教練對打

我和孩子爸爸曾經帶著夢想,遠渡重洋學習、工作、奮鬥。

兒子在幼兒園大班時也在美國當地讀過一年,於他而言,更喜歡美國的環境:運動啊什麼的,會感覺氛圍更適合些。

所以對於未來升學的打算,我們就初定在了美本申請。

與國內大學不同,美國大學非常看重你在某項運動中有什麼亮點,而這也是我希望他通過打網球能夠收穫的, 即你在某件事上與眾不同的體驗

了解下來,美國大學 通過體育特長錄取的標準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是絕對成績,也就是你要有比較優異的比賽成績。比如在國內網球比賽中至少拿全國前四,或者在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的青少年比賽中,亦或是美國橘子碗網球賽中,至少進決賽圈(前16),這都會是升學中很大的亮點。

溫布爾頓網球青少年公開賽,

國際最知名的青少年網球賽事

另一方面則是相對成績,美國升學很看重你在運動中的自我突破。如果說你在以上比賽中並沒有拿到好名次,但對自己而言有很大的突破,也是有可能被錄取的。

比如你克服了自己的天生缺陷,且打得也不差,第一年入圍,第二年前八,第三年前四...一步一步走下來,非常勵志,這些也會非常打動面試官。

而這些,就是我和娃要努力的方向。

除了家和學校, 網球場是兒子最常待的地方

最困難的時候

我真的想過放棄

兒子開始接觸網球是5歲半時,那一年我們 以小團體課為主,畢竟最初也只是想讓乾瘦的他能多吃點飯,強身健體。

在一年多的學習之後,我發現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球感都比較好,而且他很能跑,橫向移動速度很快。因此老母親有了「非分之想」,覺得可以稍微培養一下,於是我開始增加到 一周2次的教練一對一訓練

5歲多剛接觸網球時,也不比網球拍高多少

大約7歲時,通過他人介紹,我們開始跟隨一位專業教練進行學習訓練。訓練量也從 每周2次、每次2小時,逐步增加到每周4次、每次2小時。

9歲後,兒子選入了少體校,跟隨體校長訓。那時候他的訓練量都維持在 每周6天,周一到周四2小時「一對一」,周五、周六3小時跟隨少體校訓練。

前面這個階段一直都挺順利的,直到2020年上海疫情,停了幾個月後再恢復訓練,這時孩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打得很糟糕。

他的正手狀態突然下滑,根本打不出原先的力量和速度,也根本沒有辦法比賽,一比賽就「一輪游」。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因為訓練停了太久,失去了狀態。但是訓練一個月後依舊如此。

我又猜想是不是因為身體太疲勞,於是我把訓練量又降到了最低:每周2次,每次1小時。我們甚至去了好幾個醫院的康復科問診,結果都是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當年大多數比賽都停辦或大幅度延期,但是自行約賽的 UTR(青少年網球認證賽)依舊可以進行。於是我們報名參賽,但比賽狀態也是非常糟糕,大半年一場球都不能贏,UTR(國際公認的網球水平評級系統)的分值也不斷降低。

那段日子是真的煎熬,每一次莫名的出界、下網,這球就像砸在我心頭,捅出一個個窟窿。

有一次教練對我說,「我也沒見過狀態持續下滑這麼久的事例,要麼你們再找找更好的教練吧。」這話里的意思,我聽懂了。

這是打網球來第一次,我想放棄了。

某天晚上我拉著兒子談心,問他對網球是什麼想法。兒子說,他不想放棄,想再往前走一些。

我說,競技體育是殘酷的,很多運動員一輩子也出不來成績,可能最後所有的付出換來一場空。

想了很久,他問我:「媽媽,如果一場空,你會心疼花出去的錢嗎?」。我告訴他, 錢雖然會心疼,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期待產生的失望,才是最讓人感到崩潰的。

沒想到的是,兒子回房間拿出了這些年他收到的所有過年紅包,他說:「 就把這些錢打完,如果再沒有改變,那我們就放棄。至於失落,那我們就先不抱希望。」

那時候真的十分煎熬,但好在我們都咬咬牙堅持下來了,我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終於恢復到了19年的水平。

22年又遇疫情封控

這次我們沒有落下

走出停滯期後,我們堅持 一周6次訓練:3次體校的團體課,3次個人教練一對一,直到上海2022這次疫情前。

吸取了前年的教訓,這次封控期間,兒子被「困在小區里」也不忘訓練。

他會根據需求,參考 莫拉托格魯網球學院的訓練內容,自己設計動作。

註:莫拉托格魯網球學院是全球最著名的網球培訓學校,曾培養出小威、巴格達蒂斯、迪米特洛夫、西西帕斯、高芙等著名球星。其訓練方法科學而富有創造力。

比如,小區跑一圈大約800米,他會每天跑2圈來訓練耐力,外加30米短沖5組。

另外他會通過室內無氧訓練來強化核心、臀肌和下肢力量。

說起來,我和兒子為了不讓網球練習停滯,還真干過一些「尷尬」事兒。

小區一解封,我們就連夜在網上找了一圈附近的網球場,打電話加微信聊了幾家球場,開車去的半路還被攔截警告。那時的球場理論上不准營業,所屬園區大門禁閉。

根據球場員工指示,把車停好後,找到圍牆最容易攀爬的某處,兒子先爬上去,我在下面遞上一筐球,兒子把球用力拉上圍牆,再拉著我這個老母親爬上圍牆。

再飛崖走壁幾步後,兒子先找到最容易跳下的地點跳到地面,我再遞上那框球,再在兒子的攙扶下跳下,這感覺像極了海豹突擊隊執行秘密任務,我們就那樣一直打到天黑。

不懈的堅持和努力,又正好趕上他身體發育,這段時間, 兒子的球技、速度和力量上都有一個很高的突破,最終他成功挺進市運會,算是達成了一個階段性小目標了吧。

如圖是UTR國際網球積分體系,藍框處為兒子現在的水平,紅框處為目前國際最頂級網球選手的水平。兒子說,他希望自己能在一年內達到8,高中能達到10。

回首七年網球路

付出巨大,也收穫頗豐

於我而言, 這7年,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與精力。

簡單算筆金錢帳:我們現在教練一對一的費用是每小時500,場地費用另算。戶外場地60-100/h不等,如果遇到上海連日下雨的日子,室內球場就是180/h起。疫情前還有全國各地比賽的車費、住宿費...

每天,我都會在放學後接上孩子,開車從浦東穿越到浦西訓練場。訓練完,又馬上開車回家,如「打仗」一般地搶在7點前吃上晚飯。

無論酷暑寒冬,我都會在球場邊,錄下訓練或比賽視頻用於復盤,用筆記本記下教練說的重點,有時候還要去買瓶水,幫著他撿球等「後勤工資」。即使是遇到災害性的酷熱,我也一天沒有停息。

訓練量的提升也給兒子的身體加重了負擔,老母親還要學一點康復知識,回家後趁他學習的時候,幫他用筋膜槍放鬆肌肉。每周還要找一個專業按摩師按摩放鬆身體。

娃在做體能練習

對兒子而言,也同樣不容易。

學網球這些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比賽時,從小組賽達到半決賽、決賽要一整天 ,累到虛脫。

除去這些筋骨之勞,還有比賽的心理壓力,並要面對自己的狀態起伏的打擊。

另外就是,他的童年可能沒有其他小朋友那麼豐富,也沒有很多一起玩遊戲的時間,這倒是略有遺憾之處。

但說起收穫來,前面的付出多少還是挺值的。

首先,我們的「初心」已早早達成,堅持運動之後,兒子的食慾更好了,吃得比以前多多了。

而因為常年的體育鍛鍊,兒子健碩的大腿、小翹臀、健美的手臂肌肉已經頗具雛形,目前已經有6塊腹肌,進入青春期後,隨著激素水平變化,倒三角體型也指日可待啦。

另外,小區里的「碾壓全場」和公共球場的群眾圍觀讚揚, 既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非常強的自制能力和毅力,因為他知道成功來之不易。

比如,平時他吃飯也會拒絕吃多油的,他說,「不是我不愛吃,只是我覺得作為運動員而言,它對身體沒有好處,所以我就選擇一口都不碰。」

這全是他自發的行為,我並沒有push他。

每天回家後,會很自覺去鍛鍊核心

練球回家後的時間就2個小時,而他想做的事又那麼多, 他也慢慢懂得更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

若早點做完作業就多一分自由時間,他甚至會做完作業後自己設定15分鐘鬧鈴去自由地玩會兒,鬧鈴一響就放下手裡的東西開始看喜歡的書。

所以,雖然我們在運動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學習上也並沒有拖後腿: 兒子數學科學成績一直都是A,英語寫作上會在AB間滑動。

他自己會在休息時,訓練等到時候儘量閱讀。睡前也會看看書。

最後,帶娃學網球

我的一些經驗分享...

說完了我家娃的網球故事,最後給想學網球的家長們一些經驗參考,希望能有所幫助。

首先, 網球目標不同,選擇和投入也是不同的,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1. 如果是純粹打醬油:

把網球當作興趣的話,我覺得只用找一個離家近的球場,可以享受運動的樂趣就行。對於容易曬黑,或者愛美的女孩子,儘量找室內的場地。

2. 但凡希望小孩子打的姿勢漂亮一點:

可以在球場上能夠吸引人的目光的,就應該去找一個好的教練,裝備等等倒是其次。

3. 如果希望有成績,最好在6歲前開始練習。

有人會說,那時候孩子能拿得起球拍擊到球嗎,但是以我對身邊的觀察:如果在5-6歲時完全沒力氣或不能打到球,那基本上是沒有天賦的,可以當做興趣愛好,再晚幾年學。

這些年帶娃學網球下來,我覺得裝備什麼的都不是特別重要;不過, 如果先天條件不錯,想要出成績,一定要找高水平教練,哪怕是在啟蒙階段。

沒有正確的擊球結構,往後糾正就會白花很多冤枉錢,還會浪費時間。

我覺得網球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教練的水平。水平高的教練並不多,很多教練我看下來自己的動作都不對,教的方法也不好,小朋友的動作錯誤時也不糾正,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

個人覺得,看教練,除了資質以外,還可以看一下他(她)帶的學生。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出的成績上能夠體現教練的水平。

此外,俱樂部自身也會給不同類型的孩子分配不同的教練。比如興趣類和天賦類等,會完全區別對待,這就 需要父母自己多多觀察

但凡是有所要求的,絕不能扔下孩子自己去逛街喝咖啡,必須從頭到尾陪著,自己也付出相同的時間精力,甚至你自己也要去精通網球。

像我一個運動渣,也必須去學習網球是什麼,運動學是什麼,網球的戰術是什麼等等相對來說比較專業的知識。

另外,對於 體育特招這件事,其實不僅是國外的大學申請會看重,國內很多大學,甚至高中也會有相關政策和途徑(曾遇到過不少走國內升學路線的家長,也在雞娃體育特長)。

這裡也給大家提供一些我了解到的信息,可能不全或者有變化,大家參考即可。

以前,只要是二級運動員,或者在省級類的比賽中稍有名次,就能獲得一些大學的特招名額。

比如浙江大學就會特招網球特長生,而復旦大學會特招排球特長生,同濟大學特招游泳特長生等,每所大學不一樣。

當時像300分左右可能就能進浙大、同濟...所以很多父母都因此來雞某些體育項目。

不過現在分數線是水漲船高了。要達到省級二級運動員或許並不難,但是像省級比賽,比如上海市比賽拿前四還是有點難度的,必須得像我家娃一樣付出超多的時間精力,這樣一來,學習時間減少,分數線又很高,靠這條路子升學就會更難。

所以現在家長們大多走第二條路——通過網球進一個好的高中,高中之後再抓學習。

目前在上海,上所好高中還是比較難的。像徐匯區的一些重點中學,就有網球特招,而它的中考特招的分又比較低,所以升學相對會更簡單一點。

總結一下, 不管怎麼說,升學也只是競技類體育運動的目的之一, 只有孩子真的熱愛且擅長,一切才更有價值和回報。

兒子的夢想是成為像張德培一樣的網球運動員。張德培被公認為網球史上最佳亞裔男子選手,至今仍為網球史上最年輕的大滿貫男單冠軍和唯一亞洲裔大滿貫男單冠軍。

本文轉載自小花生網(微信號:xiaohuasheng99),一個專注分享國內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微信公眾號。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4c8cae3b1545916b8c44812b8644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