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區各駐村工作隊奮力續寫「春天的故事」

2022-04-02     港渝網HCM

原標題:奮進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區各駐村工作隊奮力續寫「春天的故事」

仙女山街道龍寶塘村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種茶苗。

駐村工作隊紮根「脆桃村」。

鳳山街道萬銀村駐村工作隊員展示紅果參。

通訊員 葉嬌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我區的田間地頭呈現出熱鬧繁忙的春耕景象,農戶們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春耕生產,男女老少齊上陣,耕地、播種、施肥、覆膜……一幅幅「春耕生產圖」在田野間徐徐展開。我區派駐的89支駐鄉駐村工作隊和產業指導組,按照「產業興、生態美、治理優、百姓富」的發展思路,主動作為、扎紮實實,盡心盡力為群眾解難題、謀福利、做好事、干實事,得到了全區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紮根「脆桃村」念好「脆桃經」

「可別小瞧這些『個頭』不大的桃子樹,這是我們筏子村最寶貝的『搖錢樹』呢!」見到火爐鎮筏子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郭守順時,他正滿頭大汗的組織村民搭建脆桃大棚,談及油綠綠的桃樹林,他難掩驕傲與自豪。

「不但要把桃子種出來,還要把桃子賣出去,不但要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格」。為了兌現入駐之初的承諾,駐村工作隊主動出擊,建起水廠解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又爭資鋪設油化路5.5公里,新建硬化路、產業路82公里,豐收時節,大卡車可以開到村裡的每一塊田邊地頭收購鮮桃。駐村工作隊還積極動員村裡的脆桃種植大戶、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申建忠同志擔任支部書記,建立起「黨員能人模範帶、黨員定責傳幫帶、產業大戶示範帶」的三級幫帶機制,致力於將黨員培養為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並設立「黨員責任林」,無償為村民提供種植託管、技術指導、修枝剪椏、銷售協助等服務。

駐紮近五年的時間,筏子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脆桃村」,全村脆桃年產量超500萬斤,產值逾3000萬元,成功培育「火爐脆桃」「仙女脆桃」2個脆桃品牌,不但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國家地理標識認證等諸多榮譽,還基本形成了脆桃產業產繁供體系,脆桃產業已逐步成為筏子村乃至周邊村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支柱產業。駐村工作隊也早把筏子村當成了「第二故鄉」,如今,工作隊又號召村民在桃樹下養起了「桃花雞」,賣起了土雞蛋,「雞糞作為有機肥埋於泥土下可作為桃樹天然的養分,土雞和土雞蛋也供不應求,一個大棚一年可以增收2000塊左右。」談起村裡的「桃樹經」,郭守順滔滔不絕,他說:「我們把支部建到桃園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筏子村的未來,將會有更多人來守護。」

以科技引領 促產業增收

「這個果子是個稀罕玩意兒,又好吃又養生,網上能賣到七八十塊錢一斤呢!」萬銀村村民口中的這個稀罕物,名叫紅果參,屬藥食兩用多年生草本漿果植物,其形如藍莓,富含粗多糖和花青素等,具有補虛益氣、祛痰止痛等多種功效。

說起這紅果參,萬銀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夏鷹就滔滔不絕。去年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入駐萬銀村後,圍繞村裡的主導產業等進行了深入調研,萬銀村的增收主導產業是黃蠟李,脆甜多汁,遠銷市內外,每年可為當地村民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但是李子下樹之後就是長達半年的閒置期。隊員夏鷹是區林業局工程師,同時也是武隆區科技特派員、重慶市森林經營專家團隊專家。憑藉自己的專業素養,他很快說服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決定組織群眾發展林下經濟。從最初的組培、育苗,夏鷹都親力親為,廢寢忘食。最終,從本地野生紅果參中培育出更適合本地氣候、花色更加紫紅、口感更為脆甜的紅果參品種。當年試栽5000株幼苗,當年即掛果,並在市場上以50元/斤價格試賣,上市就售罄。駐村工作隊成員各施所長,他們註冊了商標、設計了品牌logo,試釀了紅果參酒,葉可作茶,根可入藥.......萬銀村的紅果參事業,就這麼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3月,收完最後一茬紅果參,進行簡單的修枝、埋肥等管護後,萬銀村的黃蠟李又要漫山遍野的開滿,花葉不僅可為紅果參遮陽避暑,等9月份黃蠟李全部下樹,紅果參又開始壓茬開花、掛果,果期一直可持續到次年三月,一年四季,有花有果,錯季節收穫,填補了冬天觀雪經濟的空白,前來採摘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轉二版) (接一版)

「駐守一方,造福一方,我有信心帶領群眾把產業做起來!」夏鷹感慨道,「村裡留守老人多,除了紅果參,下一步我們還要大力發展『黃菇涼果』『青槓林下菌』『巴西人參』等適宜的庭院經濟苗木,引進科技公司進行種苗組培,落實科技人才開展技術指導,探索『農戶+集體經濟+公司』的合作模式,用科學技術服務鄉村振興,切切實實地為鄉親們的致富路添磚加瓦!」

春耕正當時 「梨」開振興路

3月6日,薄霧籠罩下的鴨江鎮顯靈村翠冠梨園內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梨園裡機器轟鳴,工人們井井有條地修剪、壓枝、整形、施肥……

翠冠梨,民間盛讚為「六月雪」,果皮細薄、肉脆汁多,有「百果之宗」的美譽。憑藉水量豐沛的天然稟賦,顯靈村已有十餘年翠冠梨栽培歷史,原有梨園400餘畝(其中示範片60畝)。2020年初因突如其來的暴雪天氣對梨園造成了巨大損失,承包人失去了管理信心,造成了梨園一直荒蕪,村民為了收回承包地,一度出現強烈要求砍樹的情況。

駐村工作隊入駐以後,面對連片荒廢的梨園,深感痛心疾首。他們會同顯靈村黨總支部,積極思索,主動出擊,向上要資源,向下做動員,四處謀出路。2022年初,顯靈村梨園承包儀式如期舉行,承包人與村民就60畝示範片的承包問題及前期的遺留問題達成了一致協議。村集體經濟和村民以土地入股,發展集體經濟,土地所有人參與一次分紅,沒有土地入股的村民,也可享受二次分紅。

「我是這個農場的長期用工,每天工資100塊,家門口就能掙錢,我很滿意了!」正在田間給果樹整形、已經60多歲的李大媽笑呵呵地說。

鴨江鎮顯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陶平介紹:「這個示範園,今年保守估計可收穫6萬斤左右,市場價5元/斤,可實現銷售30萬元。預計今年就可以實現村集體經濟的首次分紅。梨樹逐年將進入豐果期,周邊群眾發展翠冠梨產業的積極性也如春潮湧動,能再把這個產業做起來,咱們工作隊可算對老百姓有個交代啦!」

發展高山茶葉 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的時節,仙女山街道龍寶塘村,風輕氣爽,漫山遍野的幼嫩茶苗正在恣意生長,「今年以來,我們又新栽下了70萬株茶苗,包括5個品種,8萬株中茶108、7萬株梅占、45萬株福鼎大白茶、5萬株川黃1號、5萬株金牡丹……」龍寶塘村第一書記雷寬亮行走在田埂上,自豪地向筆者介紹著村裡的茶產業發展情況。

自選派入駐以來,駐村工作隊與龍寶塘村「兩委」共同發力,探索「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農戶」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成功流轉土地400餘畝,引進茶園、精品水果、藥材基地等項目,完成茶苗種植229畝,茶葉種植連片成形,產業步道蜿蜒相連,便於休閒觀光。通過帶動就業、土地流轉、「種植指導+採茶收購」等形式,實現了「生態茶園+共享果園+休閒旅遊+村民增收」良性循環。瓜果成熟之際,也是仙女山景區的避暑旺季,前來採摘休閒的市民絡繹不絕。目前,龍寶塘村通過產業帶動100餘人就業,幫助村民戶均增收2萬餘元。

「添柴燒旺火,把茶旅產業做成興村富民的支柱產業,是我們駐村工作隊最大的心愿!」雷寬亮說,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繼續按照「打生態牌,做茶文章,走農旅路」思路,依託身處仙女山景區的地理優勢,組織村民高水平發展農家樂、品茶游、採摘游、垂釣游等,努力把龍寶塘村打造成避暑旅遊首選地、茶旅休閒目的地。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高山茶葉、翠冠梨、脆桃、紅果參……越來越多因地制宜的產業正在武隆的村村寨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鄉村振興的追夢人既能夠登高望遠,更甘於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將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從規劃圖紙上落實到腳下的土地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4a64f9f4d7ea84ef3c4c88cb63ac0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