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逐夢,從校園跑道邁向北馬賽場

2024-11-03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青年逐夢,從校園跑道邁向北馬賽場

新華社記者李春宇

秋日暖陽映照在「鳥巢」和「水立方」之間的景觀大道上,北京大學大四學生宮子卓在3日的北京馬拉松賽場上奮力衝線,實現首馬「破三」。

「跑完立刻看了一下時間,跑進三小時就是完成目標,圓夢北馬!」宮子卓在收到2小時56分43秒的成績確認簡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群和朋友們分享這份喜悅,群里大多都是高校的「青年跑友」。

《2023中國路跑賽事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馬拉松賽事的參賽人群中,40歲到55歲的中年人被認為是主力;例如2023年廈門馬拉松的參賽選手平均年齡為42.4歲。而隨著近年來馬拉松熱度的持續升溫,跑馬人群也正在「年輕化」。

宮子卓在三年前剛入學時就感受到了大學校園的運動熱潮,愛運動的他起初只是到田徑場鍛鍊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跟著同學一起跑了53圈,相當於半馬的長度,讓他覺得跑馬並非遙不可及。此後,跑步訓練幾乎貫穿了他的大學生活,並參加了三次半馬賽事,而這次完成從半馬到全馬的突破讓他很有成就感。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年輕人勇於突破舒適區,迎接挑戰、奔跑向前。」宮子卓說。

同樣在北馬「破三」的還有25歲的清華大學博士生曹佳鑫。「校園跑道蓄力,北馬賽場圓夢,這是在科研之外的一個小小成就。」他說。

馬拉松是一段漫長而又孤獨的旅程,與科研有相似之處。在曹佳鑫看來,跑馬和科研需要前期規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情況,需要自己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

「學習生活中,有老師和朋友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給我鼓勵。馬拉松賽上,沿途有熱情的觀眾和志願者給我們加油。但無論如何,科研路都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全馬42.195公里要一步步跑完。」曹佳鑫說,「這是一個積累經驗、獲得勇氣、增長信心的過程。」

中學時期,曹佳鑫喜歡踢足球,體能是他的優勢。到了大學,進入文科院系,踢球經常湊不齊人,跑步成為他的另一大愛好。特別是在碩士階段,他經常活躍在學校健身房和田徑場上。

今年北馬參賽規模為3萬人,有超過18萬名跑者提交報名信息,創歷史紀錄,也吸引了來自復旦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青年選手參賽。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讓人受益終身。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相關機構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運動健身、強健體魄。」北京馬拉松協會會長趙福明表示,大學生青春年少,相對容易在長跑項目中跑出好成績,持續促進他們參與馬拉松運動的熱情。(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47e6aa23f8e473b9199c206b9f1a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