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大模型,才是茅台的跨界之道?

2023-09-27     AI狐頭條

原標題:白酒+大模型,才是茅台的跨界之道?

原創 | 科技新知
kejixinzhi

真正的「醬香科技」不遠了。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樟稻 編輯丨伊頁

這是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家某個領域的傳奇公司,也可能因為慢人一步而迅速衰落。貴州茅台無疑在白酒領域已達巔峰,但從其最近一系列跨界動作中,不難看出這家企業對未來的擔憂以及對多元化發展的渴望。

新論據已經浮現。茅台這位釀酒高手,繼拿咖啡、巧克力「開涮」後,又盯上了高新科技。

9月18日,茅台科創(北京)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茅台(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為2億元。據統計,今年以來,茅台先後共參與設立了4隻基金,投資方向除了消費以外,還延伸至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科技領域。

此前,茅台被戲稱為「醬香科技」,主要是由於其股價上漲趨勢,甚至超越了市場上備受歡迎的科技股。而現在,茅台的最新決策,似乎是想讓這一稱號實至名歸。

但茅台不妨步子再大一些,何不直接闖入那個諸侯鏖戰,無人不想分一杯羹的大模型舞台?

早在今年七月,我國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超80個,「百模大戰」一觸即發。

「目前大模型的能力還遠沒有達到頂峰。但我認為,大家不要等大模型無所不能才開始干,不要在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到來之際袖手旁觀。」剛舉辦的2023亞布力智能製造論壇上,360創始人周鴻禕就在演講中表示,只要想清楚場景,現在就可以開始乾了,套用耐克的廣告語就是「Just do it」。

茅台與瑞幸、德芙的合作已經收穫反饋強烈的市場響應,倘若進軍大模型領域,誰敢說不會再現這樣的奇蹟呢?

01

左手元宇宙,右手大模型

大模型之前,茅台也跟風過元宇宙這個科技圈「棄子」。

此前,元宇宙的興起,使數字空間和數字藏品成為各大頂級品牌青睞的新型營銷策略。作為酒業的領軍者,茅台同樣展開了對元宇宙的探索。

2023年伊始,茅台與網易合作上線了一個數字世界APP巽風,上線僅2天,官方就宣布註冊用戶突破了100萬。巽風與網遊的玩法類似,玩家們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獎勵,如茅台酒兌換券、茅台發布會主會場門票、數字藏品等。

不過其中最大的玄機在於,巽風為用戶提供了數字藏品的實物兌換機會。用戶在APP中通過完成任務,便有機會「釀造」出「貴州茅台酒之二十四節氣」的數字藏品,並憑此在全國茅台的數千家線下門店中提取實體酒。

這一策略為茅台帶來了顯著效果。今年6月13日的貴州茅台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副總經理塗華彬透露:「自巽風上線以來的短短半年時間,其用戶數已達到370萬,日均活躍用戶為50萬,同時帶來了21億元的營收。」

董事長丁雄軍更是豪言,「巽風是要把千億茅台在數字世界裡再做一遍。」

巽風的玩法卻引來不少用戶吐槽,稱這是茅台披著元宇宙的外殼「割韭菜」。但無可否認,茅台在這波科技風潮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因此,有著元宇宙珠玉在前,茅台擁抱大模型也不是沒有可能。

大模型的最大價值,在於其數據處理能力,通過深度學習可以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想像一下,當茅台擁有這樣的大模型後,將如何改變其產品、營銷策略和整體商業模式?

以營銷為例。對於白酒廠商而言,營銷策略的制定與執行尤為關鍵,而大模型技術的加入將使茅台的市場營銷更為智能。傳統的市場調查和消費者分析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而憑藉深度學習的能力,茅台大模型可以實時了解市場動態,迅速調整其廣告策略和促銷活動,確保每一分廣告費用都能產生最大的回報。

同樣,大模型可以預測原材料的需求量、價格波動和供應中斷的風險,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其供應鏈,確保生產的穩定性。這些都已經有相應的實例可以借鑑。

另一方面,大模型技術作為眼下的風口,投資風險雖然不小,但其潛在的回報更為巨大。如果茅台能夠成功實現從白酒製造商到科技企業的轉型,並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出新的價值,那麼無疑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會。

更重要的是,它將徹底改變茅台的品牌形象,甚至開創一個全新的市場模式,為其他傳統企業提供轉型的典範。試想,從傳統白酒製造商轉型為高新科技企業,這種跨界的勇氣和視野,將使茅台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巨大的關注和讚譽。

02

「醬香大模型」,門檻有多高?

隨著最初的光環漸漸退去,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大模型並非高不可攀,而茅台的入門門檻也在逐漸降低。

目前整個大模型領域主要有三大類「玩家」:

第一類負責從零開始建造「基礎大模型」,這無疑是個「資源密集型」的項目,無論是對數據、算力還是人才的要求都非常高。

第二類負責做「行業大模型」,門檻相比第一類大大降低。行業大模型主要是在「基礎大模型」之上,通過注入特定行業、領域或企業數據,進行針對性地定製化,讓它能更好地服務特定場景。

第三類負責在上述兩類大模型之上開發應用,服務最終用戶,門檻較低。

簡而言之,建立基礎大模型的難度最大,行業特定模型的複雜度稍低,而基於大模型的應用開發相對簡單。

眼下,大模型的競爭,已經開始從通用大模型迅速擴展至面向垂直領域的行業大模型,甚至專屬大模型。既然通用模型這麼多,茅台不妨從行業模型入手,比如白酒大模型。

縱向來看,大模型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結合的產物。

算法是AI解決問題的核心,決定了如何從輸入數據中學習並生成有用的輸出。不同的算法可以看作解決問題的不同路徑,因此在解決特定問題時,算法之間存在優劣之分。

例如,GPT(即生成式預訓練Transformer)就是一種基於Transformer模型的自然語言處理(NLP)算法。

這倒難不倒茅台。眼下,大模型們紛紛開源,算法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模型結構和訓練方法,都有對應的源碼。更何況,大模型核心技術人才早已不稀缺,茅台要麼與專業的技術團隊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獲得技術支持,要麼可以選擇進行人才引進和培養。

數據是另一個關鍵因素,不僅是訓練算法的基本要素,而且對模型的理解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模型訓練的早期階段,人工智慧企業需要提供大量的數據來幫助模型建立起理解能力。而在訓練的中後期,數據質量則直接影響到模型的準確性和精確度。

憑藉茅台在白酒行業多年的經驗積累,擁有豐富的行業語料,應當能夠為培訓達到專家級別的行業認知大模型,提供寶貴的文本語料及用戶反饋。

最後的算力是AI發展的基礎設施,算力的大小代表著對數據處理能力的強弱。

對於茅台而言,可以毫不猶豫動用「鈔能力」。即便買不到英偉達的大量高性能GPU晶片,國內眾多雲廠商提供的高性能計算集群產品,正眼巴巴的等著賣鏟子,也夠茅台訓練行業大模型了。

以上,進入大模型領域,躲不過資金和資源投入。茅台在這一點上恰好具有優勢。與其將資金拿來做那些可能只是短暫熱鬧的品牌聯名,不如投入到真正有前景的大模型領域。

當一切準備就緒,唯一缺少的只是一個良機。此時只需舉辦一場發布會,邀請用戶、媒體、各大供應商及社會各界代表,展示權威機構的評測報告,證明該大模型在評測標準中的領先地位。第二天,再發出一張宣稱「上線首日用戶數突破xx萬」的海報。如此這般,茅台這個白酒大模型便可以說是成功地推向了市場。

03

「醬香科技」正名,全靠大模型

近年來,茅台一直想要與「科技」標籤緊密關聯,網絡上也不乏「醬香科技」「飛天科技」之類的戲稱。

今年4月3日,丁雄軍在2023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上表示,做白酒的人是有科技含量的,這個話要大膽地講,要經常講。白酒企業既是傳承性企業也是現代性企業,「一定要樹立科技的形象」。

這番言論給白酒行業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茅台這樣的老牌酒企對於科技的追求也並非一時之氣。在白酒生產、存儲、物流等多個環節,科技的介入都可以顯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保障產品質量。

不過,外在的一系列表現,讓茅台與「科技」標籤產生了不小的落差。不論是2021年的「白酒院士」選拔中茅台落選,或是茅台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資格被撤銷,以及其研發費用在總收入中所占比例低於0.1%。

所有這些都在指向一個事實:茅台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或成果並不如其宣稱的那樣顯著。社會輿論存有質疑也讓茅台在科技形象建設上面臨不小的壓力。

此刻,為茅台挽回口碑的好機會已經到來:只要瞄準大模型並全力以赴,藉助這一全新的技術工具,便能重新定義白酒行業的邊界。

至於「大模型」是否能為茅台帶來科技領域的轉機,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作為白酒行業的佼佼者,茅台有著足夠的資源和實力,去追尋與科技結合的最佳路徑。那麼,真正的「醬香科技」,還會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45f78e1ffd77427425a1e6c037788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