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認為,陳布雷去南昌見蔣介石,是由陳訓正推薦、張靜江推動、蔣介石努力爭取的,但據陳布雷的外甥翁澤永在《我的舅父陳布雷》中卻披露,陳布雷的這次南昌之行,實際上是由共產黨員推動的。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1926年前後,蔣介石在國民黨中迅速崛起此時,他背棄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蔣介石的這種變化,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李一氓。李一氓於1903年出生於四川,1925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曾經擔任過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科長。
早在北伐初期,李一氓就認為,蔣介石是獨斷專行的梟雄式人物,壯大之後必然會損害共產黨人的革命。
但當時正處於國共合作時期而且蔣介石推動的北伐確實符合了中國廣大民眾的利益,因此,當時的中國還是非常需要蔣介石這個「總司令」的。
不僅從形勢需要的角度出發,不能阻止蔣介石的崛起。從現實角度來看,李一氓也沒有能力阻止蔣介石的崛起。於是,李一氓只能憂心忡忡地看著蔣介石一步步飛黃騰達,而又不能採取任何措施。
就在這時,社會上有傳聞蔣介石打算物色一位長於文字工作的秘書。
在上海的李一氓等共產黨人,開始考慮找一位正直、愛國、富有正義感而又長於文字工作的人,到蔣介石身邊工作,了解蔣介石的動向。影響蔣介石的決策,以服務於國共合作和民主革命之需要。
這樣的人選是不太好找的,如果找一個共產黨員,蔣介石生性多疑,絕對不能接受身邊有共產黨員存在。要找國民黨員,又很難指望他完成我黨交給的任務,所以李一氓認為應該挑選一個可靠的中間人士。
按照這個要求,郭沫若很快成為了李一氓等共產黨人看好的對象。但經過認真研究之後,大家認為郭沫若詩人氣質太濃,太過於浪漫,謹慎不足,明顯不適合在蔣介石身邊擔任秘書工作。
幾經權衡之後,李一氓等人選中了陳布雷。這是因為陳布雷具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陳布雷文筆流暢,能夠被蔣介石接受;二是陳布雷和蔣介石都是浙江人,和蔣介石信任的戴季陶,邵力子私交其好,容易得到蔣介石信任;三是陳布雷為人正直,有愛國心,有正義感。
人選確定了,如何把蔣介石、陳布雷「撮合」到一起,也是一件麻煩事。李一氓等人商量之後,決定請陳明仁出面。
陳明仁畢業於黃埔一期時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與共產黨人有著較好的關係。此外,陳明仁還是張靜江的女婿,而張靜江則被蔣介石視為「導師」,關係非同一般。
「東床嬌客」出馬,效果果然不同凡響。聽了陳明仁的一段遊說之後,張靜江立即從廣州來到南昌,勸說蔣介石請陳布雷當秘書。就這樣在張靜江的推動下,才有了陳布雷的南昌之行。
共產黨推薦陳布雷的這個說法,是由陳布雷外甥翁澤永說的;陳訓正向蔣介石推薦陳布雷的這個說法,是陳訓正的孫女陳明楞說的。至於哪種說法為真,後人難以考證。
也許兩個說法都是正確的,因為這兩種說法是可以包容的。陳訓正的推薦,讓蔣介石給陳布雷送了「玉照」,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共產黨人的努力,請出了張靜江,加快了蔣介石請陳布雷「出山」的步伐。
事情的發展總是難盡如人意。李一氓「撮合」陳布雷和蔣介石在一起確實是成功了,但陳布雷後來並沒有為共產黨所用,相反陳布雷以其卓越的才華輔佐蔣介石,寫下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蔣介石來對付共產黨。
對於共產黨來說,推薦陳布雷,是福耶?禍耶?這就難以說得清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42a242f5158173e294f0a021366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