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臨終前囑託他照顧好妻兒,不料,他竟和妻子離婚,娶好友遺孀

2023-06-17     瀾風說

原標題:好友臨終前囑託他照顧好妻兒,不料,他竟和妻子離婚,娶好友遺孀

對於人情味道濃郁的國人來說,「朋友妻不可欺」是朋友交往最基本的操守之一,若是有人違背了這一普世價值,不知會被多少人戳脊梁背。

但是,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深受學生和文人敬仰的教育家,卻為了娶好友的遺孀,不惜休妻。

1928年,北大教育系主任高仁山被張作霖殺害,臨終前,高仁山拜託好友蔣夢麟照顧妻兒。5年後,蔣夢麟休妻另娶,而新娘正是好友高仁山的遺孀陶曾谷!

最出人意料的是,面對來賀喜的親友,蔣夢麟竟然在婚禮上公然這樣宣稱,驚呆來賓。

高仁山,江蘇江陰人,曾就讀天津南開附中,先後負笈日本、美國求學,1923年應北大邀請回國授學,與胡適、蔣夢麟等人交情莫逆。1926年,北洋政府製造了震驚中外的「3.18」慘案,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帶頭抗議,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暴行。高仁山熱血澎湃,慷慨隨行!1927年,張作霖派人抓捕李大釗等革命志士,將其殺害。隨後,高仁山也被捕入獄,並於1928年1月遇害,終年僅34歲。臨終前,高仁山囑託來看望他的好友蔣夢麟,照顧好他的妻兒,慨然赴死。蔣夢麟不愧是可託付之人,自好友去世後,他便擔起照顧好友妻兒的重任。

送錢送糧、安排工作、噓寒問暖,還十分關心好友兒女的學業,可謂貼心至極,不負好友生前的囑託。

可是,就在所有人交口稱讚他急公好義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他卻突然宣布離婚再娶,而新娘正是陶曾谷。

原來,自高仁山離世後,時任民國教育部長的蔣夢麟便安排陶曾谷做自己的秘書。蔣夢麟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才子,且為人隨和,哲學思維濃厚,談吐十分風趣。工作上的頻繁接觸,再加上生活上的親密照顧,漸漸地,讓兩個人的心走到了一起。此時的蔣夢麟早已結婚多年,但他的原配妻子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對於接受了西方教育的蔣夢麟來說,這種夫妻之間無話可談的痛苦,讓他十分鬱悶,也無可奈何。因此,他和胡適二人就成了難兄難弟,常常一起喝酒解悶。當人生的春天到來,蔣夢麟決定為自己的愛情拼一把,好友胡適也暗地支持。於是,幾乎沒費什麼周折,原配妻子孫玉書就同意了和蔣夢麟離婚。不過,孫玉書離開北京後,並沒有回自己家,而是回到蔣家老家,照顧蔣夢麟的父母。

至於蔣夢麟,則如願以償,和陶曾谷喜結連理。眾所周知,當時的胡適是最喜歡當證婚人的,他的文采、幽默和隨機應變能力,深受教育界一群友人的推崇。因此,蔣夢麟便邀請胡適,做他與陶曾谷的證婚人。胡適聽說好友如願以償,心中大喜,接到請帖後便要赴宴。

可是,胡適的妻子江冬秀得知原委後,頓時大怒,說什麼都不讓他去,甚至還拿出一把大鎖,鎖住了房門,自己在門外親眼看著。江冬秀這麼做,其實是出於同理之心。因為,她也是大字不識的舊時婦人,對蔣夢麟休掉原配妻子的做法,讓她擔憂起自己的未來。而要想消除這種擔憂,就是不讓丈夫胡適接觸這類人。不過,胡適自有妙計,趁著妻子不注意,跳窗而出,一瘸一拐地跑到了婚禮現場。在婚禮現場,蔣夢麟這樣介紹他與陶莫谷的結合:「我熱愛仁山兄,也熱愛他熱愛的,因此娶陶曾谷為妻。」當有人追問他是不是真愛時,蔣夢麟老臉一紅,竟然脫口而出:「我與她結婚,也是盡朋友的義務。」一語驚呆來賓。文人薄麵皮,易傷枕邊人。

對於丈夫的慌不擇言,嫻靜秀美的陶曾谷卻抿嘴一笑,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因此,她通過多年來兩人的接觸、了解,已經知道蔣夢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婚宴上,證婚人胡適大讚老友敢於和舊習俗做鬥爭,追求婚姻自由,是大家的楷模。

觥籌交錯中,當有人調侃胡適為何不效仿時,他卻端起酒杯一個勁地招呼大家「喝酒,喝酒」。眾人皆知他嚮往移風易俗,但卻有心沒膽,鬨笑著作罷。不過,胡適回家後到底會遭遇怎樣的「河東獅吼」,估計只有他自知了。

再說蔣夢麟與陶曾谷婚後,兩人一起廝守了25年,相濡以沫,寧靜度日。1958年,陶曾谷突然病逝,蔣夢麟傷心欲絕,久久不能釋懷。實際上,蔣夢麟是那種慢熱型的人,在遇到陶曾谷之前,一心都撲在教育事業上,對自身的安適、情感幾乎是漠不關心。也正是因為他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蔡元培才會幾度邀請他在最艱難的時期代理北大校長。蔣夢麟一直都主張:民國時期的高等教育不應走古人「牧民教育」的老路,而應關注「平民教育」,尊重每個人的價值。

他自己也一力踐行,深受學生、學者和文人的敬佩。葉公超先生評價他說:「這是一位脾氣很好的人,他對於僕役都非常客氣。同時,蔣夢麟還有著醇厚、同情、寬容的本性。」

正是因為蔣夢麟的這一性情,在陶曾谷做其秘書期間,為了不讓流言蜚語傷害她,也為了順應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蔣夢麟才做出休妻再娶的決定。

其實,他一定知道「休妻再娶」將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聲譽損失,但是,他卻毫不猶豫地做了。

我們不能因此而讚揚蔣夢麟個性中的某些「犧牲」精神,也不應單純地指責其「喜新厭舊」的行為,而是應結合當時的社會、習俗和思維局限看待這一問題。如此,才不失公允,才對蔣夢麟先生和陶曾谷女士公平。

其實,蔣夢麟的好脾氣,就連毛澤東都曾親身體會到。在晚年的時候,蔣夢麟曾回憶說:

有一天,李守常跑來告訴我說毛澤東沒有飯吃,怎麼辦?我說圖書館有沒有事?給他一個位置就好啦。於是,我拿起筆來寫了一張條子,『派毛澤東為圖書館書記,月薪十七元。』--摘自蔣夢麟《談中國新文藝運動》

由此可見,蔣夢麟確實是一位博懷、寬容且有淳樸本性的教育家。

遺憾的是,在休妻再娶這件事上,蔣夢麟卻越來越被一些人所詬病,認為他違背了「朋友妻不可欺」的普世觀,甚至為此而休妻,是其人生最大的污點。

其實,在這個世上,人無完人不是嘛!

而更重要的是,隨著時代進步帶來的對女性權益的關注,蔣夢麟原配妻子孫玉書受到的傷害更被同情弱者的人所重視,也因此,更覺得應該為她打抱不平。

據蔣夢麟之子蔣仁淵後來公開的家書說:

父親採用「離婚不離家」的方式,為母親妥善安排了離異後的生活,即蔣家宗族內保持母親的地位和一切人際關係,繼承父親分到的祖業。而我們兄妹四人的教育費用,則由父親繼承承擔。父母離異,自是家庭之不幸,但父母在生活、文化和習慣上的差異懸殊,特別是父親的社會地位逐年上升,母親實難與之適應,離異終至不滿,我們做子女的同情母親,也學會了漸漸諒解父親。

從這裡可以看出,蔣夢麟並非絕情休妻,而是在兩難之間做出的認為對彼此傷害最小的選擇。可惜的是,儘管他如此用心良苦,仍免不了被後人非議。畢竟,他當時確實做錯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3559d710d75953d6d334194fd0a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