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周末】教育部嚴禁強制學生買平板電腦或教育APP;「適老化設計標準」發布

2022-09-18     芥末堆看教育

原標題:【懶人周末】教育部嚴禁強制學生買平板電腦或教育APP;「適老化設計標準」發布

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注】芥末堆周末特刊,集結本周最新消息,帶你洞悉本周行業動態,快速縱覽行業新觀點。

【芥末堆注】芥末堆周末特刊,集結本周最新消息,帶你洞悉本周行業動態,快速縱覽行業新觀點。

教育

教育部:嚴禁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平板電腦或教育APP

9月15日,教育部發布《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專項督辦以教育信息化為名亂收費事項》。國務院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自願」的幌子,通過設立「智慧班」「未來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學習軟體,有的學校甚至為相關企業「搭台唱戲」推介學習軟體,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影響教育公平。

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決定對山西、內蒙古、浙江、河南、廣東、雲南等地以教育信息化為名亂收費事項實行專項督辦,要求有關省份逐一核查亂收費事項,並進一步查處亂收費背後的利益輸送和權力尋租。

北京市印發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關注跨學科主題學習

日前,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自2022—2023學年度開始施行。

在課程類別上,文件明確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補充。

科目設置上,義務教育課程九年一貫設置,按「六三」學制或「五四」學制安排。其中,體育與健康在一至九年級開設,每天1學時,每學期至少安排室內課4學時。優先統籌使用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不足的在學校兩周機動時間安排;勞動在一至九年級開設,每周1學時。

銀髮經濟

京津冀老齡化超全國均值,協同養老面臨諸多痛點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為了解決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積極推進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養老一體化體系。京津冀三地「十四五」規劃對養老產業發展路徑做出了明確規劃,推動養老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養老服務資源的有效配置。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的「首都經濟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下屬的11個地級市和2個省直管市。隨著國家大力推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經濟持續增長,大量人口湧入,使城市化進程加快。同時,京津冀地區人口激增,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天津及河北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別為19.63%、21.66%和19.85%,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70%)。其中,天津的老齡化程度超過20%。

北京:鼓勵發展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機構

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北京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本市將增加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鼓勵發展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服務機構。

方案要求,各區要加強老年護理服務醫療機構和床位建設,支持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類醫院等醫療機構開設老年醫學科,引導轄區部分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為護理院、護理中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護理院、護理中心、護理站等長期護理服務機構。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設置和增加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床位。

增加多層次老年醫療護理服務供給,三級醫院重點為急難危重的老年患者提供醫療護理服務,二級及以下醫院、延續性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主要為病情穩定或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醫療護理服務。護理站等醫療機構要積極為老年人提供社區和居家醫療護理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機構開設專科護理門診或護理專家工作室。

智慧農業

農業農村部:力爭用3到5年建成一批智慧農業先行樣板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日前印發《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數字化建設指南》。《建設指南》要求,力爭用3到5年,示範區數字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大數據應用場景豐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農業先行樣板。

《建設指南》明確,各地應在充分把握示範區數字化建設總體要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本地發展實際,重點選取符合本地資源稟賦條件、數字化發展基礎和產業發展水平的建設內容,因地制宜推進示範區數字化建設。

行業熱點

教育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出爐,普惠性幼兒園占比83%

9月14日,教育部發布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1億人,專任教師1844.37萬人。

十年來專任教師總量增幅達26%,教師教育向「專科、本科、研究生」躍升

9月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效。任友群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年來,我國專任教師人數增長較快,專任教師總量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增幅達到26%。

同時,各級各類教師的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小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從十年前的32.6%增加到去年的70.3%。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超過50%,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從22.9萬人增加到42.4萬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從6.9萬人增加到13.2萬人。

銀髮經濟

中保協:2040年我國城鎮地區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將達近7萬億元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機遇——中國城鎮地區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作為保險行業在量化研究我國長期護理服務保障規模方面的首次嘗試,《報告》聚焦我國城鎮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對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開展了三方面研究:

一是梳理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商業護理保險以及護理服務行業的發展情情況;二是定量評估我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程度及其發展趨勢;三是從制度建設、監管環境、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面,為推動建立多層次護理服務保障體系提出意見建議。

公益志願者行動藍馬甲發布「適老化設計標準」,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近日,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指導下的公益志願者行動「藍馬甲」開啟2022廣東公益行,同時發布了《適老化設計與服務參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從頁面設計、圖標表達、文字闡述等多方面研究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旨在讓數字適老化「有標準可依」。

調查顯示,如今一些慣用的網際網路語言,並不符合老年人的期待。不少老年人反映:「希望能用老年人聽得懂的話教我們。」比如,不要說「出行」,而是說「要出門」;不要說「手機充值」,要說「充話費」;不要說「倍速」,要說「播放速度」;不要說「0.75x 1.0x 1.5x」,而是說「慢速/常速/快速」。

此外,仍有6.2%的老年人對於所有列出來的手機圖標「都不熟悉」。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更能理解貼近實物形象和生活認知,需要App介面設計者們考慮到這一特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309b87809e06ea55faaa7d6c808dc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