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的回饋

2024-07-29     鄭州日報

桑成富

仲夏時節,鄭東新區金匯東街的荷花正值花期,開得熱烈、炫目、奔放。倚立水中,如翩翩仙子,驚鴻一瞥便讓人魂牽夢繞。放眼望去,大片碧綠的荷葉之中,淡粉色的荷花悠然地盛開著,遺世獨立,清雅絕塵。

花香四溢,滿河錦繡,成為金匯東街夏季開放連片最多的「迎夏」花卉。白的素雅清淡,紅的艷而不俗,粉的嬌而不媚。站在河邊,看著風吹荷動,香氣襲人,瞬時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想這蓮必是天生高潔之物,天生君子之德,貴族之氣,集天地之靈氣於一身,在一河之內,展露風姿,非合萬物之美不能及也。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荷花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歷來也是文人墨客歌詠繪畫的經典題材。荷花又名蓮花、芙蕖、水芙蓉等,屬睡蓮目,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全身是寶,蓮子、葉片、藕節等均可藥食兩用,在中醫藥寶庫中也屬難得。

荷花向來讓人流連忘返,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離騷》中寫:「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蘇軾《江神子·江景》:「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杜甫《為農》:「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李商隱《贈荷花》:「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荷之美言不盡,它美在外表,更美在品質和精神。古往今來,滄海桑田,它靜靜開在每一個高潔雅士的心中,不爭時光,不語流年,不嘆芳華,不惜情緣。人們還常用佳偶天成、七竅玲瓏、藕斷絲連等成語來讚美蓮藕,可見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清晨當這座城市醒來,當第一縷陽光升起,荷葉上的露珠被照得晶瑩剔透,可謂大珠小珠落玉盤。每一滴露珠都能折射出一個世界,空曠無涯,萬籟俱寂。

荷花本身就有著超然脫俗的品質。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污濁的生長環境,也改變不了它純凈高潔的姿態,清水的洗滌,又讓它美麗而內斂。一枝根莖,筆直地立著,一端連接著它紮實的根系,一端連接著它素雅的花朵。

人生,也應如此。以謙卑的姿態,努力紮根。在蓮景中感受「廉」教育,「以蓮為伴、與廉同行」,以「蓮」悟「廉」,以「蓮」傳「廉」,見「蓮」思「廉」,廉守初心。任世俗的河流如何動盪,也要遵循自己的內心,保持獨立的精神,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此前,尚沒有這金匯東街的荷的時候,這裡是金水河與東風渠的交匯處,也是兩水流向的痛點難點堵點。7年前,這裡有了金匯東街的荷,而且一年比一年茂盛,由一邊蓮成兩邊,花開並蒂,河渠一體。現實生活中,人們需要車子和房子,更需要詩和遠方,怪不得每一個獨愛蓮的人,都不會錯過這人間六月天,去荷花網紅地金匯東街觀賞那碧葉連天花容似錦的荷花啊!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季羨林老先生80多歲時,有人從湖北洪湖帶了幾顆蓮子送他,黑色外殼,十分堅硬,送的人說,就算埋在淤泥里,這蓮子仍可千年不腐,季老將五六粒敲破,投入樓前的清塘。三年過去,湖中才稀稀拉拉地長出五六個葉片,但到了第四年春,奇蹟發生了:「在去年漂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荷花定律」:池塘里的荷花,每日以前一天的兩倍數量開放,到第30天開滿池塘。那麼,當荷花遮蔽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不是第15天,而是第29天。最後一天的圓滿,等於此前所有努力的總和。沒有積累和沉澱,就沒有最後鋪天蓋地的成功。

花和人一樣,有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只要肯相信、肯堅持,這個夏天就是你的主場,夏日將盡的時候,滿池的蓮蓬和肥美的藕,都是時光最好的回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2f2188e778b1e25d9e523ccf835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