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微軟「包下」一個退役核電站?

2024-10-09     海報新聞

近日,曾因嚴重核事故影響美國核電發展進程的核電站——三哩島核電站,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不久前,三哩島核電站業主星座能源公司與微軟達成重大合作協議,計劃重啟三哩島核電站,為微軟日益擴大的人工智慧產業提供必要的電力支持。

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河附近的三哩島核電站。圖源|星座能源公司

人工智慧能耗巨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核電站發電功率大、輸出穩定、經濟性好,讓眾多人工智慧公司將目光投向核電。可以說,人工智慧與核電結緣是大勢所趨。只是,美國擁有近百座核電機組,微軟為何偏偏青睞已經退役的三哩島核電站呢?

其實,這反映了美國核電的尷尬現狀。

1

不可遏制的趨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冷知識。2023年,美國年發電量為4.49萬億度,中國年發電量為9.45萬億度。中國年發電量是美國的2倍多。

而人工智慧的耗電巨大,曾經有人預測,「如果將10萬塊英偉達H00晶片部署在同一地區進行模型訓練,會導致電網崩潰」。美國的電網,如果沒有配套的更新,很難支持未來的人工智慧能源消耗。

再說核電,美國現在依然是世界上核電站數量最多,核電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截至目前,美國依然有94台在運行核電機組,貢獻了全美18.5%的發電量。

但是,美國核電的現狀是,核電規模快速萎縮。一方面,美國核電機組因為到了設計壽命,不斷關停,截至目前已經永久關閉了41台。其他在運行的核電機組,絕大部分都已經運行了40到50年,處於延壽運行狀態。

另一方面,美國核電機組已經處於零增長狀態。進入21世紀後,美國僅僅建成3台核電機組,目前沒有任何在建核電項目。這意味著,未來,美國核電機組規模縮減的趨勢,無法遏制。

美國歷屆政府都有過關於支持核電發展的政策,也制定過重振核電的計劃,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對於推動核電發展幾乎沒有效果。因此,面對巨大的能源需求,在無法擴大核電機組規模的情況下,只能打起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這種已經永久關閉的核電機組的主意。

2

數量到質量的轉折點

三哩島核事故,是人類核電史上的嚴重事故之一,也是我國核行業從業者核安全學習的必學案例。

1979年3月28日,因控制系統設計缺陷,加上工作人員操作失誤,三哩島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堆芯熔毀事故,導致放射性物質釋放,核電站周圍居民被緊急疏散。所幸反應堆最後一道屏障——安全殼發揮作用,熔毀的堆芯和放射性物質幾乎都被包容起來,未對環境產生影響。

三哩島核事故打破了核電站「絕對安全」的神話,成為了美國核電發展的轉折點。此後,美國核電產業急劇萎縮,核電建設能力急劇下降,乃至失去獨立建造核電站的能力。

不過,三哩島核事故後,美國開始重視人的因素對核安全的影響,逐漸形成核安全文化理念,並向世界推廣,核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斷提升,領先世界。即將給微軟供電的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在核事故後一直運行,業績優異,成為世界各國核安全文化培訓的典型正面案例。

實際上,發生核事故後,同一核電廠址內非事故機組繼續運行是常態。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在事故機組處理完事故後,廠址內其他機組一直正常運行到上世紀90年代。

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設計壽命為40年,1974年建成後一直正常運行。2009年,其被批准延壽20年,也就是說,它可以一直運行至2034年。只是,因為美國政府不願提供補貼,1號機組於2019年被永久關停。

三哩島核電站業主星座能源公司多次表示,1號機組狀態良好,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重啟。可以推測,星座能源公司一直想找一個穩定的大電力用戶,重啟1號機組。

3

重啟的困難

核電站的特點是前期投資特別大,但是運維和燃料成本相對比較小。一般來說,核電站的設計壽命為40年,一座核電機組在前15年的運營期內,就能收回建設成本,此後就進入長達數十年的高利潤期。

而且,核電站到了設計壽命,一般可以獲得20年的延壽許可。美國的一些核電站,已經獲得了兩次延壽許可,即核電機組最終可以運行80年,這給世界核電樹立了安全和經濟的標杆。目前,核電設計壽命到期後延壽運行,是世界通用做法。

但是,延壽運行,是指核電站持續運行後的延壽運行。像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這樣,在宣布永久關閉後又重啟,就沒那麼簡單了。

正常來說,核電站一旦宣布永久關閉,就將進入退役流程。原本為電站正常運行設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將解散,代之以退役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核電站的組織和管理體系的設置,受核安全法規的強制規定。為了滿足嚴苛的核安全法規要求,核電站組織和管理體系成本巨大,對於受財務因素影響而關停的三哩島1號機組,不可能在永久關閉階段維持複雜的組織體系。

體系的瓦解意味著專業人員的流失,也意味著核電廠設備不可能像運行時得到應有的維護和保養。核電站內設計的維護和保養也有相關法規要求,大部分設備的保養周期都較短。永久關停階段,三哩島1號機組的設備,尤其是成本頗高的核安全設備,很難得到正常保養。

三哩島1號機組如果重啟,意味著星座能源公司要重新招聘大量的專業人員,並進行培訓,還要重新向美國核管會申請啟動許可,同時花費大量資金用於設備的維護和測試。

星座能源公司宣布要投入16億美元,這相對於一座核電機組的利潤,是一筆極大的投入。以美國近10年的核電站建設財務情況來看,星座能源公司幾乎不可能在控制預算的情況下完成機組重啟。

4

輝煌與困窘

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折射了美國核電業的困境。

美國核電產業有著輝煌的歷史。美國是世界上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核電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自核電誕生以來,美國一直引領者世界核電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一直推動著核電管理水平的提升。

核電標準上,美國發布的核安全相關法規和標準直接被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引用,成為國際推薦標準,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部分核電法規,也是直接引用IAEA的相關法規。

核電技術上,美國西屋公司開發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是目前世界上主流三代核電技術之一。

核電運行業績上,美國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近年來,根據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組織)的統計,美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機組,其WANO綜合指數滿分,排名世界第一。

深厚的核電發展底蘊,本應讓美國繼續引領世界核電發展的潮流。但近年來,即便有補貼和支持,美國的核電發展前景,卻越來越暗淡。

美國核電發展困境之一,是再也回不去的基建能力。

美國西屋公司在研發出三代核電機組AP1000後,對重新引領世界核電發展信心十足。2008年,西屋公司和南加州電力公司計劃在VC summer核電站新建設2座AP1000機組。但是,2017年,在花費了近90億美元後,財務測算兩座核電機組在壽命期內都不能收回成本,兩台機組就此成為爛尾工程。

類似的事情持續發生,因為建設成本巨大,美國前期規劃的新的核電工程全部取消,這也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擁有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中,唯一沒有核電新建項目的國家。

美國核電發展的困境之二,是政治對於核電的干擾。

印第安角核電站位於美國紐約州哈德遜河畔,運行業績優異,這引起了天然氣電站業主的嫉妒。美國紐約州前州長為天然氣電站業主站台,多次以環保的名義,對核電站發起調查,並支持環保組織對核電站進行指控。

此後,印第安角核電站受到「殺死了數十億水生生物」的輿論指控,紐約州電力局也一度停止向其買電。2021年4月30日,其3號機組在連續運行達753天、創造了世界上商用核電站連續運行的最長紀錄後,宣布永久關閉。

一個產業的培育是艱難的,毀掉卻是簡單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國家強有力的支持,核電產業很難健康發展。而當一個產業走下坡路時,其慣性之大,也非幾項政令可以扭轉。(上觀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2b7092f4e30c75b9f1471c8cb5e10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