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遵義會議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中共高層政壇的決策格局,變成了「毛主周輔」——中共決策以毛澤東為主、周恩來為輔。這種格局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
有人說,這是中共乃至全球政壇最美的風景,並且,它深深地影響和改變了全世界。
此言不差。
在「毛主周輔」的格局中,周恩來是毛澤東的主要助手,並且成為中共高層最忙的人。他有多忙?
且看看長征時期吧。
周恩來的工作是特別忙碌的。在中央辦公廳負責的楊尚昆回憶說;
「長征中的恩來同志,也和在中央蘇區一樣,軍委的主要重任都落在他身上。他每到駐地,就叫人架起電線,接收各軍團的電報;同時,掛起地圖,以便觀察和抉擇行軍、作戰的路線,然後他才坐到椅子上稍事休息。等情況來齊後,經過分析、研究和請示毛主席,就起草作戰命令,下達行軍路線,直到向各軍團的電報都發出後,他才睡覺。這時天已快黎明,一天戰鬥生活又要開始了。本來伯承同志是總參謀長,但他眼睛不好。晚上工作不方便.所以恩來同志不要他起草作戰命令,而由自己承擔起來。」
事實上,這段話還看不出周恩來有多忙碌。其實,在長征中,周恩來由於工作了一個晚上,白天和部隊一起行軍。因為睡眠不足,騎馬時常常瞌睡,多次摔下來,最後只能改為步行。一到駐地,他又顧不上得休息,可一忙完,又是下半夜了。剛睡下,來了情況,又得把他叫醒處理。一次,參謀有事向他請示,周恩來在睡夢中「嗯」了一聲,參謀以為他已經同意,就退出來,第二天,周恩來說他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就規定:以後必須把他喊得坐起來,才算叫醒。
在長征的那些日子裡,周恩來整夜不睡,實在支持不住了,就伏在桌上眯一會,抬起頭來接著工作。到毛兒蓋前他已有病。到毛兒蓋後,由於糧食缺乏,他和大家一起吃野菜和青稞。他的身體終於支持不住了,病倒了。
周恩來在戰爭年代是如此,到了新中國也是如此。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周恩來與毛澤東之間鮮為人知的個人關係以及這對黃金搭檔的工作秘密,銷量已過百萬冊,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
(友情提示:本書已出現盜版,謹防低價盜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