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歸來時,恰逢江南雪。
2月7日的這一天,整座城市雪花紛飛,銀裝素裹。相信每一個從睡夢中醒來的武漢人,都會發出讚嘆的聲音:武漢終於下了一場大雪。
沉澱了一夜的春雪覆蓋了整座城市,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許多不可想像的意境與詩情畫意。千里江山雪,天下江山第一樓,此刻黃鶴樓的意境劃破蒼穹,穿越時空。
枯樹雪花間掩映著重檐樓閣,淡遠、空靈、飄逸,仿佛是從古畫中走出來一般。倘若李白再一次於這裡揮袖落筆,「江城落雪」的畫卷何等美麗?李白與江城、與黃鶴樓的故事又將是何等浪漫?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武漢市著名的建築地標之一。
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 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
至唐朝,這座軍事樓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成為千古絕唱, 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前來打卡、切磋,其中就包括李白。
傳說李白為之擱筆,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黃鶴樓自此名聲大噪,並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美譽。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千百年來,黃鶴樓屢毀屢建,如今所見的黃鶴樓重建於1985年。
雖說建築與時空產生了隔閡,但白雲環繞其上,滾滾長江從他的腳下東流而去的畫卷仍是流傳千古,堪稱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整個武昌古城的春色意境便在腦海里展出了無限想像。
當遊人、市民趁著雪花紛飛走進黃鶴樓時,不由讚嘆,武漢人與黃鶴樓之間是一種日月共長存的情感,不論星輝燦爛,還是日月高照,抑或白雪紛飛,那份藏在心底的歷史敘舊自然地深入彼此,便知彼此安好。
如果想要認識武漢,登黃鶴樓是不可缺失的一個章程:浩蕩長江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偉姿。
在這一刻,你會發現,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是何等氣勢?看兩江分三鎮的壯闊畫卷,萬里長江第一橋猶如巨龍盤踞眼前,那份氣勢和度量,令人過目不忘。
這座屹立在長江之畔,矗立在蛇山之巔的江南名樓,既不掩飾自身風采,也不顯得高高在上。它將無盡壯闊全都留給了每一個到訪者。
人們循著前人的足跡,摸索著古人的詩篇,環顧著這座「天下江山第一樓」,一段1800年的歷史人文寶藏令人心生敬畏。
航拍之下,覆蓋了白雪的京廣線軌道不時往來火車,或駛向武漢長江大橋,或路過黃鶴樓腳下,不經意間就產生了時空交錯感。
黃鶴樓高51.4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於落雪紛飛中,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更顯脫塵。
這是2022年,立春後的第一場雪,武漢人對雪的期盼終於有了圓滿的讚嘆。
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瑞雪恰逢江城,意味著這一年,武漢、武漢人,我們所有人都將收穫美好,大有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