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有10萬女兵,卻從不上戰場,她們在軍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2023-11-16     歷來現實

原標題:太平天國有10萬女兵,卻從不上戰場,她們在軍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太平天國有10萬女兵,卻從不上戰場,她們在軍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有一句名言叫「戰爭讓女人走開」,意思是說戰爭是糙老爺們的事,女人只管在家歲月靜好就是。

二戰中各國都有女兵,但是除了蘇聯的女兵需要參戰,其他各國的女兵大都是醫護兵,不上戰場。

在我國歷史上,太平軍中也有一支規模很大的女兵隊伍,人數據說多達10萬,占到了總兵力的十分之一。

然而,在史料中卻罕有她們的名字,從沒有看到她們參與戰爭的記錄,就是說,這些女兵幾乎不上戰場。

養這麼多女兵,又要浪費糧食,又影響行軍速度,那麼洪秀全要這麼多女兵做什麼?

天王之所以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實踐自己的理論。

洪秀全創立了一個拜上帝教,跟代表中國傳統的孔孟和儒教對著干,他起義之前,先砸了文廟中孔夫子的像。

儒教講究「男尊女卑」,千百年來,女子一直被踩在腳下,苦無社會地位,在家聽父母的,出嫁後聽丈夫的,丈夫死了聽兒子的,反正一輩子自己不能做主。

洪秀全則在《原道醒世訓》中提出,男女是平等的,「天下男人,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

儒教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女孩子5歲之後手就不能被別人碰,有的女子因為手被碰了,回家竟然厭棄到想拿刀砍掉。

而洪秀全說,男女不應該保持距離,應該親密無間——「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

洪秀全說到做到,太平軍起義之後,還搞過科考,允許女子參加,誕生了女進士和女狀元。

南京女子傅善祥,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只不過她並沒有機會在政壇閃亮,而是被東王楊秀清金屋藏嬌,成為東王的花瓶,到八尺大床上施展才華了。

除了舉辦科考讓女子參加,洪秀全還廢除一夫多妻制,以及萬惡的女子纏足惡習。最值得稱讚的時候,他提倡婚姻自由,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對買賣婚姻和彩禮(「凡天下婚姻不論財」),最後一點在現今社會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市場。更有甚者,他還在軍中破天荒地建立了女兵營。

封建社會一千多年,女子都是被奴役的對象,一直圍著鍋台轉,被夫家的婆婆和小姑子欺負。如今,突然有人說男女平等了,女子們思想很快解放,太平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女性踴躍加入,就像小鳥飛出牢籠,擋都擋不住,勸都勸不走。如此一來,女兵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那麼,女兵在太平軍中到底扮演是什麼角色?

是用來進行戰場救護嗎?

彼時西醫還沒有在中國普及,戰場救護缺乏意義。再說,那時候也沒有《日內瓦公約》,交戰時也沒有保護傷員和醫護兵的概念。

是讓她們隨軍去滿足士兵們的生理需求嗎?想歪了,洪秀全是不允許那樣的。為了保持軍隊戰鬥力,洪秀全甚至建立了男女隔離的制度,他說「邪淫儘是惡之魁」,想女人的都是「妖」,動機不純。

他還說,「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

不得不說,他的舉措有一定道理。

試想,太平軍的士兵都是血氣方剛的小伙,他們如果晚上抱著女人睡,白天起床的時候肯定頭昏腦漲。一旦有了敵情,哪還有力氣上戰場跟敵人廝殺?

再說了,有了女人牽掛,上戰場之後他們怎麼還會奮不顧身?

太平天國軍隊不是絕對不允許軍人擁有女人,而是有嚴格規定,不到一定級別,不可以擁有女人。

太平軍將士擇偶的原則是,「聽師論功擇配」,即上級根據級別和軍功分配給你妻子,不許自由戀愛。

如果是夫妻參軍,到了太平軍不夠級別也不能在一起,哪怕是有事見面,也要提出申請。得到批准之後,夫妻可以相會,但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身邊還有人監督。相會的時候也不能說情意綿綿的肉麻話,要說話就高聲說,讓監督的人聽見。

太平軍的高級將領則少有限制,不僅可以娶妻,而且還可以多妻。

天王以及各級王侯大開娶妻之門,「東王、西王十一妻,從南王到豫王各六妻,高級官員三妻,中級官員二妻」。級別較低的將領和官員,只能有一個妻子。

規定歸規定,事實上官長們擁有的妻子數目無法落實,各王的府中有不少侍女和丫鬟,都是經過選秀那樣的精心挑選的,姿色出眾。各王想要擁有她們,簡直如探囊取物。

史書上記載,洪秀全有80多位妃子。

《江南春夢筆記》記載,洪秀全的天王府里有愛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個名位,一共有208人,24個王妃名下又有奼女、元女等7個名位共960人。這屬於野史,真偽無法考證,但是天王的女人絕對不止十一人。而且太平軍將領身邊的女人,已經不是起義時的粗笨姐妹,他們更看好江南女子。

身邊的女子沒讀過書,舉止粗俗,而且嘴臭皮膚黃,身材粗胖,還不會刷牙。——「面突烏騷身腥臭,嘴餓臭化燒硫磺!」(太平軍內部詩)

反觀江南的女子修養極佳,身材曼妙,皮膚白皙——:"耕田婆有耕田樣,天堂(蘇杭)人物好威儀」(太平軍內部詩)。

進入王府的女子們,是沒有尊嚴的,更不會平等。相反,她們在王府有很多規矩,必須小心翼翼遵守。

「服事不虔誠」,「硬頸不聽教」,「起眼看丈夫」,還有「問王不虔誠」、「躁氣不純靜」,這都屬於該打的範疇。

說話聲音高了,喊話的時候沒有及時回應,也會被打。甚至「面情不歡喜」,服務的時候東張西望,說話的語速較快,也要挨揍。

總之,這時候的天王似乎已經忘了初衷,把主張的一切都拋在腦後,所謂的男女平等,已經成為傳說。

當然,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女兵確實是一股正能量,為太平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貢獻。

太平軍最多的時候,兵力達到一百萬,這麼多人的軍裝需要人縫製,女兵就能解決這個需求。即使軍裝向民間徵用,他們的衣服髒了總要有人洗,總不能長年累月穿在身上不換洗,那樣會虱子滿身爬,還怎麼能專心打仗?

一旦出現傷兵,女兵們也可以進行包紮,康復階段她們能進行護理。

只不過,這都是前期的事了。到了後期,高層不許男女接觸,女兵做貢獻的機會大大減少。

同時,女兵在戰場上的作用也不能低估。

太平軍的骨幹是廣西人,那裡的兵號稱「狼兵」,勇猛彪悍。那裡的女子也英姿颯爽,打仗不怕死。太平軍中誕生了不少女將和政治家,為太平軍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洪宣嬌,跟洪秀全沒有血緣關係,但是被稱為天王妹妹,是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的妻子。她武藝高強,是太平天國第一女將,官至太平天國丞相。

在天京失陷時,這個太平軍的第一美女不向清軍妥協,以身殉國。

前面說到的傅善祥,是太平天國女狀元,在東王身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包括草擬太平天國的制度綱領。

天京事變後她下落不明,有人說她在事變中被殺;有人說她跟了洪秀全,幫助天王打理朝政。

蘇三娘,太平天國早期女將,她參加了金田起義,也算是「開國元勛」。

此女武藝超群,打仗捨生忘死,所向無敵,被老百姓封為「戰神」。甚至清朝的當朝狀元龍啟瑞都寫詩讚頌,說她「兩臂曾經百餘戰,一槍不落千人後」。洪秀全建都南京後,她被調入天王府,能夠參與高層決策。

據說,她跟太平軍將領羅大綱是情侶,在對方犧牲後,她跳入深坑,殉情而亡。

曾婉妹,老將曾天養的孫女,太平天國著名戰將,後來跟英王陳玉成產生情愫。陳玉成當時已經有了妻子,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曾婉妹不肯屈就,二人始終沒有能在一起。

天京陷落後,她下落不明,去向成謎。

綜上所述,10萬女兵為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沒有她們操持後勤,穩定軍心,太平軍就不可能一鼓作氣打到南京,洪秀全建都天京也只能是個夢想。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 羅爾綱 著 中華書局 《太平天國興亡史》茅家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 羅爾綱 著 中華書局 《太平天國興亡史》茅家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fe687da794f0b5fb4408f918645ca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