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自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以來的一年多時間內,全球已經發現該毒株進化出750多種進化分支。截至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資料庫中,在全球流行前兩位的毒株是BA.2.75和BQ.1.1。截至1月10日,全球已經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重組體有72種,其中主要流行的是XBB及其亞分支,該變異株在部分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人群中,占比較高。XBB.1.5是XBB的一個亞分支,它的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加。截至1月12日,已經在至少40個國家和地區中監測發現XBB.1.5。
陳操說,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我國從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感染病例中,已經監測發現19種奧密克戎進化分支,其中BA.5.2和BF.7占據絕對優勢,兩者加起來相當於這19種進化分支的97%。
自2022年10月份至今,我國累計報告了XBB本土病例16例,均為XBB.1的進化分支。截至目前,暫沒有監測發現XBB.1.5的本土病例。
陳操說,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我國僅監測到1例本土XBB感染病例。就輸入病例而言,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監測到XBB及其亞分支的輸入病例有33例,他們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從輸入風險來看,未來或後續一段時間,我國面臨輸入XBB及其亞分支的風險,引起本土關聯病例風險較大。但就目前我們國家監測的數據來看,XBB並沒有形成本土流行。就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雖然XBB傳播力較強,但是感染了XBB以後,產生的症狀跟其他奧密克戎毒株相似,致病力並沒有出現明顯增加。
自2022年10月份至今,我國監測到本土BQ.1的病例為56例,包括BQ.1、BQ.1.1、BQ.1.2等6個進化亞分支。此外,自2022年12月1日至今,全國輸入病例監測數據顯示,已經有79種奧密克戎進化分支輸入到我國,其中比例比較高的前三位是BA.5.2、BF.7和BQ.1.1。
BQ.1、XBB變異株傳入國內
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疫情流行?
BQ.1、XBB變異株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優勢毒株,一旦傳入國內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流行?陳操說,很多人剛剛經歷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都出現了咽痛、發熱、咳嗽,甚至全身不適的情況。其實這些都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應答反應。在短期內或者說在相當長的時間範圍內,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感染是有免疫記憶的,這種記憶體現在人體可以產生高水平的中和抗體、免疫記憶細胞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出現了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本土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極低。但對於一些脆弱人群、高風險人群(如65歲以上的老人),有基礎病的患者,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員,則可能會出現由於新的奧密克戎毒株的輸入而造成感染,甚至二次感染。
陳操提醒公眾:既不要輕視也不要恐慌。現階段仍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是有老人同住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好環境衛生,做好手消毒、勤通風、慎聚集。另外,一定要注意作息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在對自己負責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護身邊的人。」陳操說。
我國已在多口岸設立監測哨點
監測國際流行新冠病毒進化分支
陳操介紹,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我國雖然已經取消入境後集中隔離等措施,但疾控部門會同海關部門仍對新毒株的輸入進行監測,入境人員的監測仍然是病毒變異監測的第一道關口。我國已經在全國多個口岸設立監測哨點,尤其對國際流行的重要進化分支進行監測,實時開展風險評估。如發現毒株輸入出現時空和人群聚集性,將會及時發出預警,經過風險評估後,採取一定的防控措施。
除了口岸監測以外,哨點醫院的監測是避免新毒株輸入後造成大範圍傳播的第二道關口。根據全國新冠病毒變異株監測方案,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設立了一定數量的哨點醫院,每周要求哨點醫院採集新冠病毒患者樣本,送至當地疾控中心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將數據及時發送到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中國疾控中心會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反饋。如果發現新毒株、重要的變異株,尤其是能夠引起較多重症和死亡的毒株時,中國疾控中心將及時發出預警,採取措施。
春節將至,入境返鄉人員逐漸增多。陳操提醒近期入境人員,入境時如果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時申報,配合海關人員積極開展採樣;如果入境後出現身體不適,尤其出現發熱症狀,一定要及時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及時就診。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