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東台人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

2023-11-22     幸福東台

原標題:70後東台人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

關於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規定,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予公布。

中國科學院

2023年11月22日

具體名單如下:

東台籍青年學者

時松海

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成為繼周俊院士之後,第二位東台籍科學家

時松海,江蘇東台人,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院長。

研究概要:大腦尤其是新皮層是高等動物高級認知功能的結構基礎。時松海將建立高等實驗動物模型,運用多層次、跨物種系統深入研究正常和病理情況下哺乳動物大腦的發育組裝和功能運行機制,啟發新型腦疾病診療技術和類腦系統的研發。

簡介

時松海,1974年出生於東台五烈鎮(原廣山鎮)廣山村。

1991年時堰中學高中畢業,同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6年畢業後前往美國從事博士學位課題研究,2000年12月取得博士學位,後到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事博士後課題研究。

2001年,時松海的論文《AMPA受體動力學與神經元突觸的可塑性》榮獲美國《科學》雜誌和阿默舍姆生物科學公司聯合設立的「全球青年科學家獎」,這是自1995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點擊查看詳情)

2019年全職加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院長。

時松海教授長期從事哺乳動物大腦發育和功能研究,其研究團隊運用神經生物學(如電生理和成像)、遺傳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等方法研究大腦的有序組裝和有效運行機制,主要集中於活體神經幹細胞的調控、神經細胞的產生分化、神經環路的精準組裝和運行以及動物行為的神經基礎;同時致力於與神經發育相關的重大疾病如小腦症和自閉症的致病機制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曾獲美國科學雜誌全球青年生命科學家大獎、美國Blavatnik青年科學家獎、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學者獎、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等榮譽。

時松海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早年就讀於本村小學和本村初級中學,後來在臨近的時堰中學讀高中,繼而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朝著實現他成為科學家的少年夢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系學習的5年里,他不僅學習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還學了被引入作為實驗科學的生命科學,接受了生物科學實驗的系統訓練,拓展了在生物科學領域「如何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證明假設」的研究能力。

時松海回憶自己的少年生活時,感慨萬千,他說,我確實很幸運,其實我當年的學習成績並不很突出,只是感到老師教的我基本都能記住,考試不感到太緊張,小時候我有時也貪玩,星期日常和夥伴們一起捉迷藏。不過,我父母一直對我很寬容,即使有時闖禍了頂多挨父親訓幾句,從沒挨過巴掌。在一旁的時松海母親笑著接過話茬說:「其實松海小時候沒有別的孩子調皮,再說他爸爸當時在村裡當幹部,一天忙到夜,我呢,要下地幹活,要忙家務,對孩子管不過來,有點放縱。」時松海接著說,也許正是這种放縱,使我從小心理上不受任何壓抑,我所以說幸運,也包含這一層意思,我不僅在家裡,在學校也是這樣。說真的,我所以能有今天,與我所在學校長期擁有的輕鬆而熱氣騰騰的生活分不開。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幾乎每一個老師都認為我不調皮,待我非常好,也許他們看出我有某種長處,一般都很注重鼓勵我異想天開,標新立異。所以,早在讀初中時我當科學家的夢想就這樣朦朧出現了。後來這種夢想又在時堰中學讀高中時變得更清晰了。(節錄自《當代東台人》)

@幸福東台 姊妹號集合,長按二維碼關注。

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小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f6e38646727f51dead86d98da99c0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