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一個人、一個家走得長遠的從來不是精明算計,而是拙誠樸實

2022-05-23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能讓一個人、一個家走得長遠的從來不是精明算計,而是拙誠樸實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個家族積德行善,常常做利於他人的事情。慢慢積累,積少成多,福報會越來越厚,不僅自己能享有福報,這個福報還會延續給子孫後代,福澤子孫。所謂:「一人做善,全家得福」。‍

我們在道賀致喜之際,愛把「五福臨門」一類的吉祥話掛在口頭。但要問起「五福」的具體所指,很多人都不懂。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的《洪範》。

第一福「長壽」,是指命不夭折而且壽數綿長;

第二福「富貴」是指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第三福「康寧」是指身體健康而且內心安寧;

第四福是「好德」是指第五福是「善終」;

第五福是「善終」是指晚年安詳離世沒有痛苦。

這五福是我們每個人都想獲得的,那要如何獲得呢?那就是要修善積德。

故事中楊榮,他的家庭以擺渡為生。擺渡就是把人從河的這一岸渡到另一岸,以此謀生。有一年,連綿大雨後,發大水,洪水沖毀了人們的房屋,水裡到處是被洪水衝下來的財物和人。當地以渡口為生的船隻,都撈取財物,只有楊榮的祖父和曾祖父,用船救人,不去撈取一件財物,大家都嘲笑他們太愚蠢。可是後來楊榮家到了楊榮的父親出生之後,他家的家業就逐漸興旺起來了。等到楊榮長大,年紀輕輕二十歲就考取了進士,後來位至三公,當了明朝的少師,後來楊家還有許多賢德的後裔,楊家依然非常興旺發達。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有人說,利益是人性的照妖鏡,是檢驗人性最好的試金石。

確實如此。看一個人能否深交,從利益上就能知曉。

母親曾經和一個阿姨走得很近,阿姨很會說話,我也喜歡。

可後來她們幾乎不來往了。

我問母親,那個阿姨人那麼好,怎麼不見來往了?

母親說,她和那個阿姨有幾次合夥購買水果,拿回來分時,阿姨總是先一步把好的全部分給了自己,一些小的次的全給了母親。

她以為母親不會發覺,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

後來,母親又通過幾件事情發現,只要是別人和阿姨有利益相交,阿姨就會想各種辦法讓自己得利。

不得不承認,利益真的就像是一面鏡子,很多人在它面前原形畢露。

眼界足夠寬的人,不會貪圖蠅頭小利;為人厚道的人,不會因利把人算計。

莎士比亞說:「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棍,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

曾經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出國留學很有水平,寫論文得了很多獎,講了很多課,聽眾也很多,就是這樣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教授,在面對巨額的錢財時,被金錢慾望沖昏了頭腦,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一生的成就,努力毀於一旦。

是啊,利益面前,最能看清人心黑白,分出人格高低。

所以,想要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就要去觀察他面對利益時的態度和做法。

曾國藩曾言: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誠勝偽,拙勝巧。能讓一個人、一個家走得長遠的從來不是精明算計,而是拙誠樸實。

想起清朝時期,曾經仕途順風的和珅。他原本只是一名小小的侍衛,因為天資聰穎,在乾隆皇帝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學之後,被提拔為軍機大臣。然而,被提拔之後的和珅變得利慾薰心,他並沒有安守本分,而是一直耍權弄奸,賺取不義之財。

和珅以為,做人精明一點,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舒服,卻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被嘉慶皇帝抄沒家產,還因此丟了性命。

俗話說:刻薄者福益薄,寬厚者則福宜厚也。

厚道,才是一個人最好的運勢,最大的福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ef5c731d862a03f3780b1495db792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