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2023-11-14     河南都市頻道

原標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11月14日,「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教育專場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召開,介紹和解讀我省教育部門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成果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1

基礎教育促優質

今年擴充學前教育公辦學位11.81萬個

01學前教育

在學前教育方面,我省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擴容工程和幼兒園領航共建「1235」工程,今年擴充公辦學位11.81萬個,完成一輪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推動學前教育更加優質普惠。

02義務教育

在義務教育方面,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計劃,啟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監測和督導評估,採取名校+「薄弱校、鄉村校、新建校」等模式深化集團化辦學,創建集團學校2554所,覆蓋7110所學校,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03普通高中

在普通高中方面,深入實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重點培育100所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省級示範校、200所普通高中省級示範性教學創新基地學校、500個普通高中省級示範性學科,設立600項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課題),遴選28所省級多樣化發展示範校、省級學科基地,對口幫扶32所薄弱縣中;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促進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整體聯動,引領高中育人方式變革

04特殊教育

在特殊教育方面,出台實施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動態監測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情況,「一個也不能少」確保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應入盡入。

2

職業教育建高地

一線新增從業人員超7成來自職業院校

河南是教育大省、人力資源大省,也是擁有521所職業院校、300萬在校生、辦學規模長期居全國首位的職業教育大省。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相伴而行,實現了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由政府主導向社會多元辦學、由單打獨鬥向產教深度融合的重大轉變,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聚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省深入推進職教體系建設11項重點任務,重點推動組建16個市域產教聯合體。

調整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圍繞全省7大產業集群和28個重點產業鏈,明確了35個急需緊缺專業,對率先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給予政策項目支持。

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推動建立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今年全省教育系統已完成培訓67.65萬人次、取證47.42萬人。

目前全省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超過70%。

明年起,我省將啟動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師資、金基地」的職業教育新基建,讓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通道、發展有優勢,推動職教大省向職教強省轉變,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撐。

3

高等教育起高峰

河南成為全國高校數量、在校生人數最多的省份

河南把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進一步發揮高等教育在教育強省建設中的「龍頭」作用。

加快「雙一流」建設和創建,組建專家指導組,成立創建高校聯盟,在全力打造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航母」的基礎上,推動河南農業大學等7所高校的11個優勢學科實施「雙一流」創建,產出了阿茲夫定特效藥等標誌性成果,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河南農業大學 潘建勛 攝

持續擴大高等教育資源,積極推進本科學校設置工作,信陽師範大學和鄭州美術學院獲教育部批准成立,全省高校總數達到168所,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將突破300萬人,我省成為全國高校數量、在校生人數最多的省份

加快高校內涵建設,推進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以質量為導向的重塑性和重構性改革;加強一流專業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達408個。

持續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堅持頂尖人才引育「一人一策」,先後聘任李蓬、張鎖江等院士和知名專家學者擔任高校校長。

4

科技創新挑大樑

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我省聚焦科技創新,持續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我省高校牽頭或深度參與16家河南省實驗室建設,目前全省高校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37個,省部級科研平台近1000個。

加快科技創新平台(機構)建設,教育系統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實施方案》,協調推進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建設。

目前,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已經落地運行、產生一些成果,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一流大學的鄭州研究院建設已完成簽約揭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已經明確表示設立鄭州研究院

河南師範大學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獲批建設的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為我省高校牽頭建設的第一個學科類全國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 資料圖

在增強高校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方面,2023年我省對接區域產業需求,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未來產業謀篇布局,立項建設35所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和54個特色行業學院。持續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目前全省共有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503個,把高校和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緊密聯繫在一起。

5

「一加一減」見成效

教育經費穩定增長,「雙減」工作紮實推進

聚焦教育條件保障,我省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先規劃、優先投入、優先資源配置

加大教育經費籌措力度,2023年積極爭取中央對我省轉移支付資金366.2億元,較2022年增長8.1%,保障教育經費穩定增長;今年已完成學生資助774.2萬人次,促進教育公平。

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省委、省政府將「開工150所寄宿制小學」列為省十大重點民生實事,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協調29.3億元進行重點支持,目前全省鄉鎮寄宿制小學已全部開工。

多舉措提升教師待遇保障,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提標擴面」、實施地方教齡津貼、調整班主任津貼標準等「一補兩貼」等惠師政策,推動農村教師「周轉房」和「安置房」建設,高質量打造農村教師暖心工程,累計投入資金63億元,建成周轉宿舍9.86萬套。

持續推動「雙減」工作,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評價改革逐步深化。校外培訓明顯降溫,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幅壓減,在實現「營改非」、預收費資金、政府指導價、市縣建立監管機構、全流程監管等五個「全覆蓋」的基礎上,治理成果不斷鞏固深化;非學科類培訓按照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實施分類規範管理,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來源:鄭州發布

編輯:劉婉如 李熠(實習)

主編:韓曉丹

主管:馬曉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ee16a12b2323f4938f21759309ad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