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令小米研發開支上浮22% 明年的小米汽車夠「尖端」嗎?

2023-11-21     道哥說車

原標題:造車令小米研發開支上浮22% 明年的小米汽車夠「尖端」嗎?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日前,小米集團公布三季度報告,其中就汽車業務而言,一個信息比較值得關注。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研發支出為50億元,同比增長22.0%,小米在報告中稱,主要是由於與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致。

另外,小米官方公眾號提到,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17億元。而這一數字在今年一季度是11億元,二季度是14億元,以此來看,小米為造車準備首期的100億元正在不斷「消耗」。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造車也到了「臨盆」之際,據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透露,小米汽車明年上半年的量產目標保持不變,並計劃進行第二次冬季測試。而在此前不久,小米旗下車型也在工信部新車目錄露面,甚至「生產企業」也敲定了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

按照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宣布造車之初的說法,小米的第一輛車,一定要代表那個時間點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不過,對於小米汽車最好的消息大概可能是:兜里有錢,不愁硬仗了。

量產在即 小米汽車能代表尖端嗎?

小米造車之路從當時雷軍聲情並茂的演講開始,在此之後,小米瘋狂投資產業鏈企業,並一步步加深對汽車業務的投入。據小米發布數據,2022年,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31億元,結合今年前三季度的投入來看,小米準備的首期100億元已經花了73%。

那么小米的首款車型能否代表當下時代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呢?自現身工信部目錄開始,小米旗下車型的部分相關信息逐漸清晰。從產品來看,小米首款車型型號為分別為SU7和SU7 Max,定位C級轎車。所謂「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方面,能看到的是三顆雷射雷達,同時包括一體式壓鑄車身、800V架構。

不過,無論是雷射雷達還是一體式壓鑄車身、800V架構,放在當前時代雖然夠「頂」,但或許還達不到「遙遙領先」的地步。當然,外界更多對小米汽車的期待也不在這些方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小米汽車的關鍵賣點應在於自動駕駛技術、軟體生態系統等方面。

自動駕駛技術目前難以評判,但就軟體生態系統而言,小米或許的確很「頂」。今年10月,小米發布小米澎湃OS,它是小米歷時7年打造的,以人為中心的人車家全生態作業系統。在此之前,憑藉生態的優勢,小米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銷售量正在快速提高,這其實也側面印證了「全家桶」的魅力,恰好小米汽車就是「全家桶」中的一員。

兜里有錢,心不慌 明年這場硬仗小米打得贏嗎?

小米汽車一直強調將在明年量產,而對與小米來說,明年大機率是競爭激烈的一年。前不久,被稱為「來年風向標」的廣州車展召開,一個明顯的信號是,車企們尤其是新能源車企們開始強化轎車陣容了。

僅就小米汽車將要進入的C級轎車市場而言,阿維塔12、智界S7、銀河E8等都不是泛泛之輩,此外還有定位相近的極氪007等。結合車企將新能源產品的布局側重點向轎車領域移動的變化,小米汽車面臨的競爭無疑是空前的。甚至,由於華為的日漸強勢,小米澎湃OS放在當前市場也算不得「獨家優勢」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小米汽車此時的背景,更強了。據小米今年三季度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總營收達人民幣70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60億元,同比增超180%,前三季度經調整凈利潤為去年全年的1.7倍,手機業務的毛利率也達到了16.6%,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時,這份業績是小米新經營策略的成果,即「規模與利潤並重」帶來的結果。

雷軍為造車準備了1080億元,當時也宣稱「賠得起」,不過任誰都知道「賠得起」也要有東西可賠,畢竟恆大汽車的例子是「血淋淋」的。在產品正式上市,開啟遙遙無期的燒錢造車遊戲之前,小米將「主業」拉回增長軌道,無疑能讓小米汽車更放得開手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e4b436a8c43132da9fecae80dc1fb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