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原著直搖頭:孫悟空究竟哪裡比二郎神差,為什麼會被他生擒?

2022-05-28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讀完原著直搖頭:孫悟空究竟哪裡比二郎神差,為什麼會被他生擒?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後,逃到花果山,玉帝一怒之下派出了十萬天兵天將,除了幾個太上皇之外,整個天庭的武裝力量幾乎傾巢而出。

即使李天王在花果山布了十八架天羅地網,將花果山圍了個水泄不通,但初戰也並不順利。第二天觀音菩薩派出了惠岸行者前來助戰,也是敗下陣來,一時間李天王不敢再輕舉妄動,只能向玉帝再請增兵。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觀音菩薩向玉皇大帝舉薦了小聖二郎神,並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二郎神一到,必將手到擒來,一舉拿下孫悟空。

那麼觀音菩薩哪來的信心,敢這樣向玉皇大帝保證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264:觀音菩薩哪來的自信,為何敢向玉帝保證,二郎神定能擒住孫悟空?

一、

《西遊記》中的二郎神,跟其他神話演義版本的二郎神是有所不同的,至少有幾點不同!

確實,二郎神這個稱號是通用的,但是他的真實姓名卻不一定都是楊戩。事實上,書中只提到二郎神的母親嫁給了楊君,所以二郎神姓楊是不存疑的,但並沒有提到他名字叫楊戩。

其次,二郎神並沒有三隻眼,在書中他出場的時候,介紹容貌時,也沒有提到第三隻眼: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我們不要看央視西遊記中,他睜開第三隻眼來分辨變成動物的孫悟空,其實在書中也並沒有提到:

「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

再有,二郎神確實養了一條細犬,這隻狗平時也都跟他去打獵,只是它並不叫哮天犬。關於養狗這件事,村裡的老人曾經跟我說過一個俗語,其中就提到養狗之人: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

狗攆兔,其實就是指主人帶狗去賭博,哈哈,說跑題了,回歸正題,二郎神養狗,其實是為了打獵。比如他後來經過碧波潭,幫助孫悟空圍攻九頭蟲,這條狗還咬掉了九頭蟲的一顆頭,當時他就是打獵路過。

包括去花果山圍剿猴子,他也是帶著狗的,後來還咬住了孫悟空,立了大功,其實在他眼中,也是在打獵,獵猴嘛。

二、

觀音菩薩之所以舉薦二郎神前來獵猴,除了上期我們講到過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是體制外的神仙。

「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通過觀音菩薩的話,我們可以得知,二郎神跟玉帝有親屬關係,正所謂「舉賢不避親」,玉帝就算不想啟用這個外甥,也得同意。

其次,二郎神是有自己的屬地的,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且不用天庭財政支持,自己收稅,自己花,有獨立的香火來源。這也表明,他跟天庭其他吃俸祿的神仙不同,是脫離朝廷的地方割據勢力,俗稱藩鎮勢力。

再有,平時他是不用上朝的,也不接受玉帝的召見,就跟清初的吳三桂一樣,康熙帝真把他召到京城了,他還怎麼脫身回藩屬?

當然,名義上,二郎神還是玉帝的臣屬,若爆發戰事,他還是得聽從調令,去打仗。

不過在對二郎神的安排上,玉帝也確實非常為難,二郎神的母親確實違背了天條,被處罰理所當然。二郎神刀劈桃山,於情於理也說得過去,自古忠孝兩難全嘛,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天條: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三、

從二郎神出場的詩中也能看出來,是二郎神從情感上過不去,不願意認玉帝當舅舅,甘願住在灌江口。

不過二郎神此舉也算是幫了玉帝,要是將他弄到天庭當官,其他神仙必然說三道四,難以服眾。可是要繼續治二郎神的罪,玉帝又於心不忍,最終還是封了他為昭惠靈顯王,默許了他在灌江口居住。

關於這一點,二郎神還是親口對孫悟空說的:

「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

正因為二郎神跟玉帝這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當玉帝召喚他前往花果山降妖時。二郎神大喜,迅速帶著自己的武裝力量,還有那條細犬,出發獵猴:

「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

看到這個駕鷹牽犬,我又想起那個老人說的話了,其實那個「狗攆兔」的俗語還有下半句,叫:

「萬一有天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

看到了沒,二郎神多牛,又養狗又駕鷹的,既沒有踏上不歸路,也沒有含淚望天空,實力真不是蓋的。

二郎神跟巨靈神、哪吒、九耀星等神仙不同,他們對戰孫悟空,要麼輕敵,要麼一上來就放大招,毫無針對性。二郎神前來降服孫悟空,則是先打聽一下他的本事,並最終確定作戰方案:

「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

四、

二郎神很清楚,若論單打獨鬥,自己可能不是孫悟空的對手,但是若比變化,他還是胸有成竹的。

同樣,他也想好了若是打輸了,該怎麼辦,以及打贏了又該怎麼辦,可謂做足了預案。也表明,他其實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拿下孫悟空,畢竟他跟孫悟空比起來,其實是個小輩。

孫悟空剛遇見二郎神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

「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如果不是孫悟空故意貶低對方的話,那就說明,二郎神的年齡應該小於孫悟空。但即使這樣,二郎神一開始的計劃里,也並不想讓李天王的十萬天兵天將相助,還是想憑藉自己的武裝力量拿下孫悟空。

那麼,他們倆真正幹起來後,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首先我們看他們單純地比試武藝:

「兩個鋼刀有見機,一來一往無絲縫。金箍棒是海中珍,變化飛騰能取勝。」

從這個描述中,可以看出,二郎神的武器以防守為主,沒有防禦漏洞。而孫悟空的武器以進攻為主,看得出可以取勝,這也證明了我們前面的分析,二郎神要是跟孫悟空單打獨鬥的話,略遜一籌。

當然,這種情況,二郎真君也已經預料到了,所以在打了三百回合之後,他就知道不能取勝,於是迅速轉變了策略,開始跟孫悟空比變化之術。

當然,並不是說二郎神這時候感覺到要敗了,事實上他之前就對李天王說了,讓他的十八架天羅地網的頂部別防著,以免後面他跟孫悟空比試變化之術時,傷到天兵天將:

「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列公將天羅地網,不要幔了頂上。」

五、

這也說明,比試法天象地,本就在二郎神的計劃之中,所以在確定單打獨鬥無法取勝後,他改變了策略。

先是比法天象地,二郎神變成了個巨人,猴子也變成了只巨猴,倆人還是不分勝負。這時候,二郎神的安排就奏效了,他之前一直強調過,若是不能取勝,自然有列公會助他,這個列公,就是指他帶來的梅山兄弟,還有一千草頭神。

在孫悟空跟二郎神比試法天象地之時,正難解難分呢,結果後路被抄了:

「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

這句話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傳號令」,那麼是傳誰的號令呢,當然是二郎神的啊!

也就是說,不管是比武藝,還是比法天象地,二郎神都感覺有點吃力,不動用點策略,還真不行,於是下達了命令,派草頭神抄了孫悟空的老巢。

果然,在灌江口武裝力量的衝擊下,孫悟空的那群猴子兵一衝擊潰,被抓得抓,逃得逃,一片狼藉。

因為孫悟空有後顧之憂,他急於回水簾洞保護眾猴,這才收了法象,想逃:

「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這時,二郎神最引以為傲的變化之術派上用場了,若不是孫悟空先變,他還真不好施展。當然,有人說,二郎神有七十三變,比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多一變,所以才能略勝一籌。

六、

這其實是胡說八道,書中可沒有提到過二郎神比孫悟空多一變,其實他們的變化之術差不多。

唯一的差別在於,二郎神的眼睛有時候能識別出孫悟空的變化之術。當時梅山六兄弟找不到孫悟空了,二郎神卻能看出來,孫猴子跑哪去了:

「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

就變化之術來言,因為二郎神有後變的優勢,且屬於觀察方,孫悟空屬於變化方,自然也就落了下風。

當然,如果仔細讀原著的話,會發現,不管是二郎神,還是孫悟空,他們的變化之術都有缺陷。而他們識別對方的方法,也並非是全靠眼睛看,主要還是靠分析。

比如孫悟空識別二郎神變的魚鷹,靠的就是分析:

「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

同樣二郎神分辨孫悟空,雖然也用眼睛看,但主要還是靠分析:

「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

為什麼一開始二郎神都能識別孫悟空所變的動物啊,就是因為孫悟空當時一心想回花果山水簾洞,所以變成動物後,也是往那個方向跑。二郎神因為心中有數,自然也是多方注意那個方向上有沒有奇怪的動物或物件出現,這才能準確識別孫悟空。

七、

等到孫悟空發現此計不成之後,不再往水簾洞跑,而是走了反方向,直接去抄二郎神老巢去了,二郎神就沒有發現:

「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

他奇怪的不是孫悟空的變化之術強大,而是奇怪,這猴子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啊,我明明是盯著去水簾洞的路的。

到此為止,孫悟空跟二郎神的對戰其實是不分勝負的,也是他們倆單打獨鬥的階段。後續的戰鬥,二郎神已經是力不從心,開始尋求外援了,甚至連李天王都求上了:

「天王,曾見那猴王麼?」

如果大家仔細讀原著的話,二郎神一開始是稱呼孫悟空為「妖猴」、「猢猻」、「潑猴」、「弼馬溫」的。比如剛領了聖旨之後,他跟自己的梅山兄弟們講的便是去收服妖猴,到了花果山對李天王說的也是奉旨抓妖猴。

等到面對孫悟空的時候,他嘴裡喊得是「潑猴」、「猢猻」、「弼馬溫」,包括整個戰鬥過程中,也是以「潑猴」為主。

但是等打完上半場後,他就不這麼稱呼了,開始稱孫悟空為猴王,這也從側面證明,孫悟空的武藝是獲得了二郎神的肯定。

由於孫悟空想救小猴們,書中用了「真君見他敗走」這句話,這也就說明,在其他人看來,孫悟空敗逃了。

八、

因為二郎神之前有吩咐,不管是自己敗了,還是勝了,眾兄弟們都要出來相助,這在其他人看來,已經到了收網捉猴的階段了,這才有了群起而圍之:

「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

其他人負責圍,這跟打獵是很像的,將獵物圍到一個小小的圈子裡,然後二郎神前往獵殺或獵捕。

但在這種情況下,孫悟空並沒有落於下風,二郎神也並沒有真正拿住孫悟空,關於這個情況,觀音菩薩也對太上老君講了:

「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聖圍困,只是未得擒拿。」

畢竟二郎神是自己舉薦之人,觀音菩薩也早在心中定下了到時候幫一手的準備,這才有了她提議玉帝跟太上老君,他們三人去南天門觀戰:

「貧僧請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門外,親去看看虛實如何?」

因為早有準備,她才敢向玉帝保證,二郎神只要來了,肯定能擒住孫悟空。一方面她知道大力鬼王就是獨角鬼王,曾經跟孫悟空交往密切,也見識過孫悟空的本事,這些都會告知二郎神,讓二郎神提前定好獵猴方案。

另一方面,自己也會在二郎神有需要的時候,暗中下黑手,助力二郎神擒拿孫悟空。只是,當觀音菩薩打算丟玉凈瓶砸猴子的時候,太上老君看不過去,攔住後,扔了自己的金剛鐲。

九、

我們再看孫悟空被二郎神擒住的過程,也就是整個花果山獵猴的結局,究竟如何?

當時觀音菩薩提議用玉凈瓶,通過高空拋物的形勢削猴子,但太上老君不同意,說她這玩意是瓷兒的,扔下去碰到金箍棒就碎了,還是扔金剛鐲吧,這玩意不怕摔。

就這樣,金剛鐲砸到了孫悟空的頭上,將他砸了一個跟頭,正要爬起來,結果二郎神的細犬跟上來,一口咬住了孫悟空的大腿:

「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按理說,孫悟空刀槍不入的,為什麼會被一條狗咬住腿呢?

其實,孫悟空貌似銅頭鐵臂,但他也是有缺點的,這個缺點就在腿上,他的腿並非是刀槍不入的。在五莊觀的時候,鎮元子曾經用七星鞭抽他,他就怕自己的腿被抽壞,而變成了兩條鐵腿:

「原來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聲『變!』變作兩條熟鐵腿,看他怎麼打。」

而且在獅駝嶺的時候,孫悟空曾經被金翅大鵬鳥的陰陽二氣瓶裝進去,不一會兒大腿孤拐處就化了:

「說不了,孤拐上有些疼痛,急伸手摸摸,卻被火燒軟了,自己心焦道……」

看得出,二郎神這次捉拿孫悟空,確實做足了功課,這條細犬就是衝著腿肚子去的。當然,狗這種動物,確實喜歡咬人的腿肚子,或許也算是湊巧吧。

十、

因為狗咬住了孫悟空的弱點,導致他跌了一跤,這下子是站不起來,於是急了開口大罵:

「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

這句話咋理解呢?

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孫悟空覺得自己跟細犬是同類,畢竟都不是人嘛,一個是狗,一個是猴。而且,他們倆都是被欺壓的那種,狗嘛,被主人克制,不自由。意思就是說,你這個笨蛋,不去對抗你的主人,卻跑過來咬我老孫?

由此可見,孫悟空跟二郎神單打獨鬥,並沒有分出勝負。若不是冷不丁被太上老君的法寶砸了一下,又被細犬一口咬住了大腿,他也不至於被擒。

事實上,後來的取經路上,孫悟空分析這場戰鬥失利的原因,也在於此:

「兩家對敵分高下,他有梅山兄弟儕;老君丟了金鋼套,眾神擒我到金階。」

也就是,自己跟二郎神對戰失利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人家有兄弟們幫忙。而自己的那六個結拜兄弟卻不在,一方面他們並沒有來,另一方面就算他們來了,也沒辦法衝破李天王設下的十八架天羅地網。若是自己也有六兄弟助戰,不需要對戰二郎神,只需要防住水簾洞,自己就不會分心了,可以專心跟二郎神斗,勝敗未知。

另一個原因就是太上老君的金剛鐲丟得實在太准了,自己被砸了猴頭,腦袋瓜子嗡嗡的,一時不慎又被狗咬,才被眾神擒住。

這一點也從玉帝後來對二郎神的封賞中看得出來,本來他下的聖旨是,若是擒住了猴子,高升封賞。

可是等到後來卻只給了二郎神這麼點東西,升官的事隻字沒提:

「賞賜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教與義兄弟分享。」

二郎神也自知自己勝得不光彩,面對眾神的祝賀他一個小聖擒住了大聖,也只能苦笑著應酬:

「此乃天尊洪福,眾神威權,我何功之有?」

最終面對玉帝的賞賜,也只能謝恩撤退了……

至於為什麼後來取經路上,孫悟空再次見到二郎神,稱呼他為大哥,還說自己曾經被降服過。這個疑問啊,我楊角風之前解釋過,這裡就不重複了,感興趣的可以搜搜看。

那麼,被擒住的孫悟空,玉帝真就沒辦法弄死他嗎,還是說這背後又隱藏著有秘密,關於這些疑問,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e122beed0a15a6c06b6deafb63a82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