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又出問題了!發黃、干尖...... 什麼原因?有辦法防治嗎?

2022-04-26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小麥又出問題了!發黃、干尖...... 什麼原因?有辦法防治嗎?

當前,不少農民發現田間小麥出現了干尖、發黃的現象,不清楚原因的同時,也十分擔心會對小麥的產量的造成影響。

其實在栽培小麥的過程中,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十分常見,這與種植戶的管理粗狂、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不科學,和小麥發生病蟲害等因素關係密切。

因此我們需要綜合了解小麥干尖、發黃的原因,才能在提高種植水平的基礎之上,針對特定的原因進行較好的防治。

小麥干尖、發黃的原因

造成小麥干尖發黃的原因很多,其中病蟲害屬於直接原因,管理不當屬於間接原因。

缺少水分

農諺說「有收無收在於水」,形象的說明的水對於農作物的至關重要性,返青、拔節期處於小麥加速生長的過程,對於水分的需求不斷加大,此時田間處於乾旱的情況下,小麥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就會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冬前播種晚、長勢弱、分櫱不足或遭受過冷凍害的麥苗,更為容易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

肥料不足

小麥對於肥料的需求主要為氮、磷、鉀,其次為鋅、鐵、硒、銅等微量元素,隨著生長發育的不斷變化,小麥內部乾物質積累量不斷加大,對於肥料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起身以後的小麥,生長速度迅速,養分的消耗較大,若此時氮、磷、鉀三種肥料的供給出現不足的情況,小麥就會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鋅、鐵、硒、銅等微量元素,也會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其中小麥缺少銅元素時,會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造成田間微量元素缺少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種植戶只看重速效化肥的作用,田間施入有機肥過少或不施用有機肥料。

施肥不當

起身後的小麥通過施肥,能夠有效的促進小麥的生長,但是在施肥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依據小麥的生長情況,採用科學的施肥方式進行施肥,不少種植戶知道施肥的重要性,但在施肥的過程中,單一使用氮肥、或大量肥料集中在麥苗葉片部位,或田間乾旱而又施肥過多的情況,容易出現肥害而導致小麥干尖、發黃。

對於長勢較好、冬前施肥過多的小麥苗,仍然過早或過多施肥的情況下,容易形狀旺苗,這些麥苗抵禦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容易因病蟲害而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

藥害

在栽培小麥的過程中,為了防治病蟲害和除草,經常需要使用農藥,這些農藥在特定的濃度下,對小麥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若濃度過高就會造成藥害,種植戶在配置藥液的過程中,不按照說明書要求的濃度進行配置,是造成藥害的主要原因。

病蟲害

春季溫度回暖,小麥開始進入返青、拔節期,田間的害蟲,病害也逐漸進入活躍期,當害蟲達成一定數量時,或病害發生較為嚴重時,小麥可能會出現干尖、發黃的現象,一些病蟲害的主要特徵也表現為干尖、發黃,例如小麥黃矮病、鏽病、麥蚜蟲等。

根部懸空

小麥為鬚根系,主要由初生根和次生根兩部分組成,主要分布在土層中0-40厘米處,當下很多農田都採取了秸稈還田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若秸稈分散的不均勻、或埋藏的過淺,容易導致小麥的根系接觸不到土壤,而出現根部懸空的現象,此時的小麥根系生長弱、吸收肥水的能力的差,就會出現麥苗干尖、發黃的現象。

預防小麥干尖、發黃的方法

預防小麥干尖、發黃主要分為加強田間管理、科學用藥和防治病蟲害3個方面。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土壤是小麥賴以生存的主要環境,耕作是土壤的整理技術,在選擇土層深厚、結構良好的地段栽培小麥的基礎之上,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才能保證小麥一直在較好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因此在整地的過程中,要做到早、深、凈、透、實、平、細、足,才能讓土壤一直處於較好的水平。

尤其是在秸稈還田的過程中,要控制好秸稈還田的數量、深度和保證秸稈均勻分布於田間,還田後及時的進行鎮壓,才能避免出現根部懸空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對於田間殘留的上茬農作物,較大體積的土塊要及時處理,對於地邊地帶也要耕作到位。

科學施肥、合理澆水

小麥的一生有其固定的生長發育過程,也離不開肥料、水分等資源的供給,但是在不同的生育周期,小麥對於肥水的需求不盡相同,在不同肥力的地段,需要施入的肥料和澆水量也盡相同,因此在施肥、澆水的過程中,需要綜合田間小麥的生長情況,土壤的肥沃的程度來進行施肥和澆水。

小麥施肥技術主要包括底肥、種肥和追肥的施入:底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入氮磷鉀肥;種肥以少量尿素等化肥為主;追肥分為冬肥和春肥兩種方式,其中冬前以氮肥為主,越冬季節有機肥為宜,春季小麥返青根據麥苗的生長情況,依次分別進行追肥。

小麥的澆水技術主要包括底墒水、冬灌、返青水、拔節水和孕穗水,主要依據小麥的生長發育階段、溫度和麥苗的生長情況進行。在保證水分供給的情況下,還需要做好排澇防漬,避免土壤積水過多,板結等情況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

防治病蟲害

小麥主要的病害有鏽病、赤霉病、黑穗病、紋枯病、叢矮病、黃矮病、土傳花葉病等,主要的蟲害有麥蚜、黏蟲、吸漿蟲、麥葉峰等,發生病蟲害後首先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危害,其次因為使用農藥會增加種植成本,而農藥處理不當又會造成藥害,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要嚴格參考藥品說明書的要求,來配置合理的濃度後再進行噴施。來源:北方農資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df7ef1d5978992f91ee95399d7722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