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bug級人物,預判了美國的預判,卻低估了印度這件事

2022-01-17     朕說

原標題:中國這個bug級人物,預判了美國的預判,卻低估了印度這件事

在我們國家研製原子彈氫彈的過程中

據說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結果

一年

兩年

三年

……

十幾年過去了

印度人開掛各位愛卿懂的

但對於新中國來說

研製原子彈、氫彈那才是有無數

真正意義上的開掛

這其中,還有這樣一位

于敏逝世3年

各位愛卿可能知道

於老是「兩彈一星」元勛的獲得者

但各位愛卿可能不知道

為什麼於老是強大得像bug一樣的存在

那個時候的中國備受欺辱

日本軍人可以隨意殺害中國的百姓

新中國成立之後

中國面對的國際形勢依舊嚴峻

而其中,要說最恐怖的

就是來自美國跟蘇聯的

核威脅

*當量:核武器的威力指爆炸時釋放的總能量,通常用TNT當量(梯恩梯當量)度量。它表示產生同樣能量所需的TNT炸藥的重量;常用噸、千噸或百萬噸TNT當量表示,有時簡稱「當量」,1噸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約為4183MJ

不僅如此,美國在2015年還爆出

一份《1959年原子彈需求研究》

他們曾計劃在中國117座城市

至少投下870枚原子彈

實際上,在中國抗美援朝的時候

美軍頂不住

他們就開始有使用原子彈的打算了

「將來採取必要的步驟應付軍事局勢,為使我們的代價(韓戰)不至於高昂,我們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美國總統艾森豪
「不排除在朝鮮使用原子彈的可能」
——美國總統杜魯門
「共產黨(中國)的艦隊可能是原子彈攻擊的一個好目標」——美國總統艾森豪

中國搞核武器是勢在必行

那麼,中國在核科學

這一塊的理論知識有多少呢?

兩個字

空白

於是,考上北大的于敏

是怎樣努力的呢?

我不笨,我自己認為我也不聰明,但是我方才說過,我是很勤奮的,每年夏天暑假回不了家,也沒有路費,常常跑到景山頂上去,拿著課本,拿著習題,在那乘景山的涼風,勤奮得很,所以我覺得我也許有點天賦,不過我想我不是很(聰明)——于敏

於老就是這樣

原子核理論的發展上

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他把原子核理論分為

實驗現象和規律、唯象理論和理論基礎三個層次

並且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

《原子核理論講義》

這本講義成了後來我國

理論物理學講學的重要教材

這氣得於老直接決定

1964年11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周總理立即部署

五年內研製出氫彈太慢了

一定力爭在1968年進行氫彈裝置爆炸實驗

原子彈利用的是原子的裂變反應

氫彈利用的是原子的聚變反應

(太陽里的反應就是聚變反應)

聚變需要外界提供更多能量才能發生

而這能量,正好原子彈就能提供

也就是說可以用原子彈去引爆氫彈

但是怎樣才能安全引爆氫彈呢?

於老的團隊不僅知道

他們還理出了不止一種實現氫彈的思路

這些選擇究竟哪種才是最好的?

還得靠計算機來算

那個時候全中國只有一台計算機

為了先保證原子彈順利研製

於老團隊只有5%的運算時間可以利用

其餘的就只能手算

奮鬥了很久,於老團隊終於有了突破

為了保密,於老給鄧稼先打了

這樣一個電話

在於老團隊的攻克下

中國終於有了一套

氫彈原理到構型的基本完整方案

當時我們知道法國也在研究氫彈,而法國的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又比我們早好幾年,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趕在法國人前面突破氫彈的話,這對中國人的志氣,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賀賢士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當初於老設計的是百萬噸左右的當量

實際上出來是330萬噸

從突破原子彈到突破氫彈

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

前蘇聯用了6年零3個月

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

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

而中國僅用了

2年零8個月

按道理,氫彈爆炸成功後

於老已經可以功成身退了

錢三強也曾經問過於老

要不要回去搞他熱愛的理論研究

但是當時還奮戰在核武器研製前線的骨幹專家

只剩三人

「小型化」的研究

更難更艱辛

於老的團隊不僅要深藏在大山里

他們的身體還要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傷害

在這期間,于敏曾三次休克

有一次,如果不是妻子及時發現

恐怕於老就挺不過去……

1977年8月起

于敏領導的核武器理論組

又開始探索更牛的核武器中子彈——

爆炸波效應減弱,輻射增強

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物和設施破壞很小

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污染

1984年冬天,在一次會議上

由於團隊壓力極大

他們背起了諸葛亮的《後出師表》

1986年,在301病房裡

於老,跟進入到直腸癌晚期

病情極度惡化的鄧稼先

還在擔憂著中國國防的未來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

1988年,中國的中子彈實驗成功

1996年,我國簽署了全國禁核試驗條約

正是鄧稼先、于敏跟黨中央的先見

為我國爭取了寶貴的10年核武器發展時間

1996年,全面禁核試驗後

於老等人建議,加速發展我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

將它作為禁核試驗對策工程

在禁止核試驗的情況下,如何發展中國的核武器,一方面就是通過實驗室的手段,如何發展中國的核武器,這就是剛才說的,發展雷射核武器聚變這樣一些東西,另一方面又如何通過高技術計劃,通過發展提高中國的核心技術,讓中國從戰略上走到前面去……對整個國防科技的頂層設計,從核到非核,他(于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杜祥琬

氫彈有多強?

南非曾經研製過六七件核武器

後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視下拆除了

如果它有氫彈,沒人能這麼要求它

于敏構型的氫彈有多強?

在5個擁有氫彈的國家中

只有中國保持了氫彈的戰備狀態

它體積小、結構穩定,易於長期保存

中國的核武器有多強?

曾經中國被侵略

到現在

其他國家不敢輕易冒犯

題外話

參考文獻

紀錄片

《大家:願將一生獻宏謀:于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d5ff5406fd59dfe926a60082d8179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