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市民撿到奇怪動物,像大老鼠,卻長著一個豬鼻,還有利爪

2022-08-10   動物速遞

原標題:江西一市民撿到奇怪動物,像大老鼠,卻長著一個豬鼻,還有利爪

得益於這些多年的生態環境建設和動物保護,我國的野生動物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這點人們切身都能夠感受到。

就拿野豬來說,在過去,即便是農村的一些山林裡面,也很少能夠見到它們的蹤跡。但是在近些年,它們不僅在農村頻繁出沒,毀壞農作物,而且頻頻闖入城市,在全國多個省份里,都有不少的野豬滋擾報告。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野生動物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現象也更加頻繁。

江西撫州的市民杜先生近日在市區西湖綠洲散步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隻長相怪異的動物。只見它渾身毛茸茸,臉部毛髮有黑白色斑,整體像只「大老鼠」。

但與老鼠不同的是,這隻傢伙竟然長了一個跟豬一樣的鼻子,就是比豬鼻子小一圈。而且它的四肢腳趾上還長有利爪。杜先生覺得很有趣,於是就把它撿回了家。

後來他的女兒經過網站查找資料,再三對比,確認了這是一隻鼬獾,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於是便報警。

經過工作人員檢查,這隻鼬獾關在籠子裡上躥下跳,很活潑,也非常兇猛,沒有受傷的跡象,符合放生條件,之後便帶到野外放生了。

民間俗稱白額狸,花臉長豬鼻

鼬獾是鼬科、鼬獾屬的動物,主要分布在我國、印度及一些東南亞國家裡面。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鼬獾的瀕危程度是「無危」,種群發展趨勢趨於穩定,棲息地比較連貫,在其主要分布國裡面比較常見。

鼬獾在我國南方很常見,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安徽、江西、福建等很多個省份裡面都有,但是需要將它們跟豬獾做一個區分,因為二者外形看起來差不多,且都有一個豬鼻子。

不過豬獾臉上的臉上的黑白毛髮呈條帶狀間隔分布,與鼬獾明顯不同。

鼬獾的體型介於貂屬和獾屬之間,成年之後為1-1.5千克,頸部粗短,尾巴很長,身上的毛髮較雜。體背、頸部、四肢、頭部等的毛色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主要呈淡灰褐色或棕褐色。

鼬獾的前爪特別發達,非常適合挖掘,所以可想而知,在其日常生活中,挖洞會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鼬獾最大的特點就是鼻吻部發達,看起來像長了一個豬鼻子似的,也因為這個特徵,讓很多人將其與豬獾弄混。

相對於豬獾,鼬獾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前額、眼後、耳前、頰部有形狀不規則的白斑,因此在我國民間,也將它們稱為「白額狸」

行動比較遲鈍,大鼻子有妙用

鼬科動物,素來以兇猛善戰出名,比如「金剛狼」狼獾、「平頭哥」蜜獾,都是典型的代表性動物。其他類似於黃鼬、漁貂等,也是靈活異常,身體結構十分適合戰鬥。

不過在鼬科家族裡面,也有一些「吊車尾」,鼬獾毫無疑問就是墊底的那種。

鼬獾雖然看上去挺厲害的,逼急了的時候也很兇猛,但大多數時候,它膽子都比較小,而且戰鬥力不強,連普通的小狗都能輕易趕走它們,更別那些自然界裡面強悍的猛獸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體型嬌小的動物,一般都比較靈活敏捷,而鼬科動物更是出了名的迅捷,比如黃喉貂這一類,行動往往迅雷不及掩耳,如閃電般迅猛。

但是鼬獾卻是個比較遲鈍的動物,行走時的速度不快,肚子幾乎貼著地面上走。

它那巨大的「豬」鼻子有妙用,除了能夠拱開泥土翻找食物之外,在走路的時候還會常常貼近地面搜索前進。作為一種名聲在外的鼬科動物,能做到這種程度上,也是沒誰了。

住在石頭縫或洞穴里,喜歡在夜間出沒

鼬獾通常棲息在溝谷、河谷、丘陵及山地森林、灌木叢等一些環境里,有時候也會在農田區的土丘、木頭堆裡面發現它的身影。

鼬獾對洞穴的依賴程度很大,一般住在石頭縫或者自己挖掘的洞穴裡面。鼬獾雖然擅長挖掘,但卻不會「設計」,它挖出來的洞穴簡單,就一個彎曲或者筆直的洞道,而且只有一個開口。

同樣是擅長挖掘洞穴的動物,旱獺挖出來的洞穴,堪稱「豪華別墅」級別,洞道深而複雜。

鼬獾是一種夜行性動物,而且它們經常在夜間「約會」,成對出來活動。它們的覓食和活動時間較長,有些個體甚至是通宵達旦覓食,直到拂曉才返回洞中休息。

鼬獾呈雜食性,但受限於自己實力的問題,它幾乎無法捕捉到一些稍微有點強大的獵物,只能以蚯蚓、蝦蟹、泥鰍、昆蟲、魚蛙及一些鼠類為食。

同時也會進食一些植物的根莖、果實,整體上來說,動物性食物的占比更大一些。

別看鼬獾長得挺可愛的,也招人喜歡,可一旦你跟它長時間接觸的話,肯定會煩,因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不愛乾淨」。幾乎只要是鼬獾住過的洞穴,無一例外都是臭烘烘的,味道非常濃烈。

在野外,如果找到了鼬獾的洞穴,你會發現發現洞口兩側有一些長條狀、黑乎乎的東西,可千萬不要好奇撿起來看,因為那就是它拉的糞便,就直接堆在它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