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學霸不顧父母反對,退學北大讀技校,7年後才知他的高明之處

2024-10-02     蘑菇大王

北大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想要踏入的學府,但周浩卻覺得在北大讀書非常「煎熬」。

因此,他選擇從北大退學,轉入技校學數控技術。

這樣的決定,在人們眼裡無異於是「腦子壞掉」了。

但當幾年後,他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時,卻令人刮目相看。

「北大很好,只是不適合我。」

這是周浩對北大的評價。

他當初進入北大,也並非自願,而是「無奈之舉」。

「考上清華北大就是光宗耀祖。」

這是不少人心中的刻板印象,仿佛考上這兩所院校就什麼都不是事了。

家裡如果能出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那就是天大的榮耀,走到哪裡都有「面子」。

而周浩在高考那年,以660多分的高分位列青海省理科前5名。

當年北京大學在青海的理科最低錄取線為634分,他足足超出錄取線20多分。

因此父母在得知周浩的分數後,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可以上北大了!

但周浩卻不是這樣想的。

周浩從小就喜歡拆機械,還把家裡的電器都重新組裝了一遍。

所以他的理想學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因為這所院校有很多動手實踐的課程。

他喜歡實踐,不喜歡「紙上談兵」。

因此,即使在看到自己的高分後,他也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心意。

可他身邊的人都在勸他,高分就應該去更好的院校!

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可惜」了這麼好的分數。

「即使是孫悟空,也會被唐僧的緊箍咒給煩死的。」

對於周浩來說,身邊的那些看似為他好的話,無異於緊箍咒。

儘管他心中有百般不願,他還是「妥協」了。

在父母和老師的建議下,他選擇了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

「也許北大會更適合自己呢?」

周浩這樣安慰著自己。

一開始,他也抱著非常高的興致去學習,盡力地讓自己融入理論更多的課堂。

可是他無論怎樣逼迫自己,都始終對所學的課程提不起興趣。

心中的興致也一點點地消耗殆盡。

最讓他崩潰的是,他居然會在上課的時候走神,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況。

由此可見,北大的課程真的不適合他。

這也讓他意識到,現狀是需要自己改變的,

如果這麼一直「拖下去」,那麼浪費掉的都是自己寶貴的時間。

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在大二那年決定休學,想要利用這個空隙讓自己喘一口氣,並找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之後,周浩到了深圳參加工作。

他想要試試,如果只用自己的那些理論知識,在這個社會中能不能有一席之地。

在這段時間,他去了工廠做流水線工人,還干過接線員的工作。

可是他發現,自己曾經學過的理論知識並沒有派上多大的用場。

而且,人們也不會因為他是名校的學生,就對他有不一樣的態度。

唯一能讓人刮目相看的,就是自己的實踐技能非常過硬。

也正是這次的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

他想要通過足夠強的實踐技能,來實現自我價值,並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

就這樣,他做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決定。

周浩頓悟後,就立刻回到了北大,並直接找到了系裡的領導,提出了退學。

之後,他就毅然決然地去到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

在招生辦老師得知他是北大的學生後,驚訝地都合不攏嘴巴。

甚至還懷疑,周浩是因為在北大「犯了事」,所以才選擇轉學。

招生辦老師還聯繫到了北大的學生處進行詢問。

「驗證清白」後,周浩才進入到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數控專業。

這所學院有著國內最先進的設備,一切都可以直接上手親自操作。

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累」、「麻煩」,但對於周浩來說,卻是自己非常渴望的機會。

之後,他每天都痴迷地趴在工具機前,手上的活幾乎就沒有停下來過。

他就像一個感覺不到累的「機器」,片刻不停。

沒用多長時間,他就成為了小班中的「尖子生」。

當同學和老師望向他的眼神變成讚賞後,他心中的動力更是多了好幾倍。

而在2014的那場數控技能大賽中,他更是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他從北大退學的選擇,並不是「腦子壞了」。

那年,周浩用絕對的實力從八百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了高級組第一名。

2018年,他又在首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代表學校獲得了機械類一等獎。

這樣的成就,也足以證明周浩這顆金子有多麼閃耀,

他並沒有因為退出高等學府就被埋沒,反而活得更加精彩。

畢業後,周浩選擇留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做一名老師。

他想要將自己這一身技能,傳授給更多的人。

因為想要讓中國工業變得更加強大,光靠他一個人的能力是不行的。

而他當初之所以會下定決心轉學,也並非全為自己考慮。

在那些工作經歷中,他親眼看到了中國製造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

他想要改變這一切,即使自己的力量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他也要邁出那一步。

周浩曾慷慨激昂地說過:

「如果不想承受民族的苦難,我們必須在工業革命的大生產中奮然崛起。」

他心中不僅懷有自己的夢想,還有對國家的大愛。

他從不奢求能通過「高學歷」、「高技能」來獲取更好的物質條件。

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是想要為提升中國製造獻一份力。

這也就是他為什麼不選擇那些高薪的工作,而是留在學校教書育人。

當他站在講台上說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後,曾經那些質疑和嘲笑的聲音,全都沉默了下來,只留下經久不息的掌聲為他響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bd7a0f72f4261a90806c9a5eb2862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