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外文局啟用「中國國際傳播集團」對外名稱紀實

2022-02-23     中國網

原標題:​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外文局啟用「中國國際傳播集團」對外名稱紀實

1月19日,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國際傳播集團」揭牌儀式。馬耕平 攝

中國網2月23日訊(記者 段丹潔 吳佳潼)1月19日上午,隨著紅色綢布揭開,中國外文局門前響起熱烈掌聲。從這一天起,「中國國際傳播集團」正式取代此前的「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成為中國外文局組織國際傳播工作、開展國際交往的對外名稱。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並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的目標要求。近年來,中國外文局按照中央對國際傳播工作的部署,主動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工作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形成了高端外宣服務、對外出版發行、媒體國際傳播、中外人文交流、外宣研究諮詢和行業協同協作等業務領域協調發展的傳播格局,綜合性國際傳播的特色優勢進一步凸顯。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講話以及致中國外文局賀信精神,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經有關部門批准,中國外文局調整了對外名稱,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簡稱CIPG)變更為「中國國際傳播集團」(Chin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Group,簡稱CICG)。

中國國際傳播集團的亮相,標誌著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事業進入了新階段。

從對外出版到多元傳播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作為中國外文局的對外名稱,見證著中國外文局對外出版的榮光。每年秋天,法蘭克福書展都會迎來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亮相,這是來自遙遠中國的最大展團。通過旗下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最初的名字叫「國際書店」)搭建的海外渠道體系,中國外文局編輯出版的多語種圖書、期刊走向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海外讀者了解中國搭建了橋樑。

今天,中國外文局依然保持著對外出版的基因和優勢,承擔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領袖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獻、政府白皮書等重要對外出版任務,策劃出版當代中國、中國文化、漢語教學、少兒讀物等多語種主題讀物和各類出版物,編輯出版《北京周報》《今日中國》《人民畫報》《人民中國》《中國報道》等數十種中外文期刊,是優勢明顯的對外出版發行事業國家隊。

近年來,中國外文局舉全局之力、匯全局之智,持續深入推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總書記著作出版發行工作,建成「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時代中國外交」專題網站,組建治國理政研究中心,形成了包括圖書出版、網站建設、媒體傳播、人文交流、智庫研究的多元傳播格局。以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中國外文局不斷拓展國際傳播新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傳播,中國主題圖書、報道進入國外主流傳播渠道;充分利用社交媒體,打造了《中國3分鐘》(China Mosaic)等一批特色鮮明的中國主題多媒體品牌欄目,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傳播矩陣;深入探索視頻傳播業態,湧現出《柴米油鹽之上》等精品紀錄片和《新中國之歌》等優秀短視頻;多層次開展智庫傳播和對話交流,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主辦、承辦了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人文交流論壇以及中法文明對話會、「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北京-東京論壇等活動。特別是一批高端論壇、活動的舉辦,有力配合了多雙邊外交活動,全面闡釋了中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

由此可見,僅以「出版集團」之名,已不足以概括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業務的全貌。在啟用新的對外名稱之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將作為傳播集團的二級品牌,繼續用於國際出版交流合作,以保持品牌的延續性。

從生產文化產品到搭建傳播平台

除了生產圖書、期刊、視頻節目等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中國外文局也越來越發展成為綜合性的國際傳播平台和橋樑,一頭連接著國外受眾,一頭連接著生動的中國故事。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外文局開始發揮在外宣渠道和國際傳播能力上的優勢,服務各地區各領域的「走出去」需求。學術、體育、文藝、社會、生態文明……不同的主題和內容紛紛匯聚,讓中國外文局逐漸構建起一個共榮共生、不斷成長的國際傳播共同體。

2021年10月,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雲南大理召開。這是為了配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中國外文局聯合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共同策劃發起的國際論壇,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成就,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雲南樣本。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浙江、甘肅等地,中國外文局聯合當地策劃發起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論壇」和共商全球減貧大計的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外文局開展國際傳播協同協作的好夥伴,有關各方還聯合策劃了「與中國製造同行」項目,發起了「可持續品牌全球傳播計劃」。

從出版集團到傳播集團

從圖書出版到多業態傳播,這是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業務拓展的成果,也是新形勢下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必然要求和奮鬥方向。

瞄著「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的建設目標,2020年,中國外文局制定了未來十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了邁向宏偉目標的路線圖。2021年,根據中央賦予中國外文局的新職能,中國外文局以北京周報社等原有期刊社為基礎,整合成立了四大國際區域傳播中心和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文化傳播中心等成員單位。這些單位不再拘泥於產品載體或者傳播形態,將在國際傳播事業中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外文局的整體布局更加完善。

啟用全新對外名稱「中國國際傳播集團」的中國外文局,堅持以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國際傳播各項工作,持續抓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重要著作對外出版和宣介推廣,不斷拓展出版語種、發行覆蓋和宣傳推廣渠道。堅持圖書、期刊、新媒體、智庫研究等四大板塊聯合發力,堅持線上宣介與線下推廣並重、精英傳播與大眾傳播並重、學術闡釋與通俗解讀並重、發行數量與質量效果並重,生動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大國領袖、人民領袖的風範魅力。

聚焦提升國際傳播效能,中國外文局還將精心打造外國人講中國故事、國際交流對話平台、精準傳播聯合行動等三大品牌體系,綜合運用多元立體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滿足世界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不同需求,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從歷史到未來

從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對外出版發行體系,到新世紀跨入網際網路時代,再到新時代形成六大業務領域和豐富多元的傳播業態,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國外文局,始終堅持著「向世界說明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初心使命,也始終在不斷拓展國際傳播事業的空間。「中國國際傳播集團」這一名稱,既是對當下業務格局更加準確的描述,也是對未來更加壯闊事業的期許。

時鐘撥回70多年前。1949年10月1日,來自中國外文局前身——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的代表們,與首都歡慶的人群一起,在天安門廣場親歷了開國大典,見證了偉大的歷史時刻。從海內外奔赴而來的創業者們感奮於新中國的成立,從無到有建立起新中國的對外出版發行體系,新中國的第一本外文圖書《論人民民主專政》、第一本外文雜誌英文版《人民中國》就是在這一時期、在老一輩外文局人的共同奮鬥下相繼誕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海外從事嚴肅的中國研究特別是新中國研究,如果沒有來自中國外文局的出版物作為參考資料,是不可想像的。

2021年7月1日,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和30多名同事一起在天安門廣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大家都說,這是中國外文局開展國際傳播、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最大底氣!

2022年1月19日,杜占元在為「中國國際傳播集團」揭牌之後鄭重提出:「中國外文局對外名稱正式變更為『中國國際傳播集團』,彰顯了我們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這是中共外文局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我們的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光明遠大的事業前景和沉甸甸的責任擔當,一起呈現在全體外文局人面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b1c579a0a106544a596f0e4559fa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