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滑雪儼然已經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項目。
朋友圈裡,時常有人曬出滑雪的小視頻,即使摔得「四仰八叉」,依然樂此不疲。臨近年底,不少企業甚至在滑雪場搞起了團建,雖然動作、姿勢算不上專業,但氣氛歡樂,團建的目的圓滿達成。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的冰場上,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穿戴價值不菲的裝備,接受嚴格而又專業的冰球、花樣滑冰訓練。
儘管與足球、籃球、桌球等球類運動相比,冰雪運動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及,但曾經被視為「小眾」項目的冰雪運動也正在走向大眾化和全民化。
花滑名將打卡什剎海冰場
冰雪運動繁榮背後的原因,既有人均消費力提升的因素,也有國家政策的推動和資本的助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當下資本紛紛瞄準「冰雪」相關產業,就連教培行業也入局滑雪尋找新生機。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以來,已有奧雪文化、SNOW51、極限之路、滑唄、GOSKI等滑雪創業公司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累計涉及融資額近3億元。
年輕人追捧,消費者熱情,資本看好……借冬奧會東風,冰雪經濟有望滑出萬億元賽道。
現象:
超3億人參與
正成年輕人潮流「標配」
每年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7攝氏度左右的四川省阿壩州便會迎來眾多滑雪愛好者,剛剛放假的李暖便是其中的一員。
這是李暖愛上滑雪的第三年。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這位四川姑娘正和朋友在前往滑雪場的路上。
「我現在已經在汶川了,明天去雪場。」每年都開車來滑雪的她,這次選擇的是位於阿壩州茂縣九鼎山風景區的太子嶺滑雪場。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除了著名的西嶺雪山,阿壩州的幾大雪場也成為四川滑雪愛好者們的另一個選擇。
李暖告訴每經記者:「平常滑雪都來阿壩州,這邊有好幾個雪場,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太子嶺滑雪場,這裡的高級道很長。之前也去過鷓鴣山滑雪場、西嶺雪山滑雪場。」
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正在越來越多地將滑雪、滑冰等運動視為冬季娛樂「標配」。以往,傳統印象中,主要是北方人更愛滑雪,但如今,隨著滑雪運動的大眾化、常態化,南方人也愈發愛上了滑雪。
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遺產報告(2022)》顯示,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24.56%。
滑雪的人正在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多位滑雪愛好者對這一變化深有體會。在小紅書平台上,「冰雪熱潮」被評為2021年生活方式趨勢關鍵詞。
王波從2013年就接觸了滑雪,彼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因為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所以自然而然地接觸了滑雪。這幾年,他感覺到身邊滑雪的人越來越多。平常生活在北京的他,常常和朋友開車去北京南山滑雪場、懷北滑雪場或是河北崇禮滑雪場。「這幾年,崇禮滑雪場的人每年都是翻倍增長。」
在他看來,滑雪不僅僅是一項運動,單板滑雪實際上是潮流玩物,和雙板不一樣,從滑板到單板滑雪,是一個連貫的文化。而李暖,最開始想要嘗試學習滑雪,也是「覺得別人滑得很酷」,愛上滑雪後,她還認識了很多雪友。
一次滑雪的花銷主要在交通、吃住和滑雪體驗上。其中,多位滑雪愛好者表示,交通和吃住相對比較常規,會更注重滑雪體驗。「滑雪成本其實挺高的,尤其是在北京,一個人交通成本特別高。」王波稱。
另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開發景區也推出了滑雪項目。前不久,陝西女生李夢琪去安康市嵐皋縣一個新開發的景區體驗了一把滑雪。因為是新開業的滑雪項目,收費相對較低,「50元一小時」。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目前全國各地滑雪場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例如四川太子嶺滑雪場門票是288元/天,河北崇禮雲頂滑雪場門票(自帶板)是570元/天。雪票之外,滑雪教學也是很多初學者最易「燒錢」的地方。據悉,成都滑雪場一位高級教練400元/時;一線城市有的高級教練則高達千元/小時。
模式:
國內滑雪場數量超800家
已成文商旅融合新形式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國已有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覆蓋29個省區市,較2015年增幅達41%。《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室內滑雪場已有36家,數量全球第一,雪區面積6.5萬平方米的哈爾濱融創雪世界居全球室內滑雪場面積第一。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大大小小的滑雪場都迎來了消費旺季。
成都融創雪世界總經理萬志恆告訴記者,自2020年6月營業以來,成都融創雪世界客流量與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今年我們的總客流較去年大幅增加,單日最高客流可達6500人次~7000人次。」據萬志恆透露,隨著冬奧進入倒計時,遊客的滑雪熱情也明顯提升,「剛剛過去的元旦,雪世界的客流增幅明顯」。
西嶺雪山景區運營總監李瀟則表示,由於疫情等原因,西嶺雪山總遊客人數並未呈現增長趨勢,但滑雪愛好者和發燒友數量持續增長。「比較明顯的感受是以前上高級道的遊客還比較稀少,這兩年人數逐漸增多。」為此,西嶺雪山專門開闢了一條雪道,打造了更具專業水準的單板滑雪公園。
圖片來源:西嶺雪山官網
「以前,95%以上的初級體驗者會選擇雙板,只有5%左右會滑單板,但現在有20%會選擇單板滑雪。而滑雪發燒友和會員中,選擇單板的占到了80%以上。」李瀟說。
不管室內還是室外滑雪場,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接受系統的滑雪訓練。
「以往淡季,我們的滑雪教練有90餘人,現在已經增加到了近200人。」萬志恆說,這背後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客群願意系統學習滑雪,參與滑雪冬令營、青訓滑雪進階課程等。不僅如此,成都融創雪世界已經與成都大學等10所知名高校、17所中小學進行深度合作,幫助學校組建校園滑雪競賽隊,提供專項課程培訓,打造校園賽事。
圖片來源:成都融創雪世界官方微信
「我們也留意到,參加滑雪項目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很多家長也願意讓孩子參加滑雪冬令營,讓孩子從小接觸冰雪運動。」李瀟表示。
不僅如此,滑雪也成為各地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以西嶺雪山為例,春節期間,除了常規與遊客現場互動的表演外,景區繼續推出夜遊西嶺服務,「夜間滑雪」「夜間冰雪項目」「燈光秀」「配套夜間商業服務」,景區延遲運營時間,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夜間遊玩。
消費:
學員年花費不低於10萬
正從小眾走向大眾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加了3倍還多。漲幅如此巨大自然與基數較低有關。
與雪上運動相比,冰上運動的普及程度遠遠落後。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冰球、冰舞、花樣滑冰等冰上運動,既需要更專業的技術,也需要更高昂的花費。
2019年12月之前,成都市只有零散分布在商場中、僅供休閒娛樂的非標準冰場。當年12月,四川加中體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獨資的四川加中冰上運動中心在成都建設落成,這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符合國際冰聯標準、可長期提供訓練和比賽服務的室內冰球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四川加中體育綜合部經理王炯告訴記者,該中心總投資2000萬元,比賽場地冰面面積達1830平方米,符合冰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冰壺的訓練和國際級比賽要求。自建成以來,該中心就開始承接四川省花滑隊和青年女子冰球隊等專業隊的訓練。
不僅如此,加中冰球運動中心還孵化了名叫「東方猛獸」的俱樂部,主要開展冰球和花樣滑冰兩項冰上運動的青訓。王炯介紹,兩年多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熱衷於冰上運動。
「目前,按照俱樂部訓練節奏進行長期訓練的冰球學員有200餘名,花樣滑冰學員有150餘名。」王炯說。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但與球類和滑雪運動相比,冰上運動的參與人數明顯較少。因此,業內人士也將冰球、花樣滑冰等冰上運動定義為「小眾」運動。阻礙冰上運動走向大眾的原因之一在於這項運動高昂的花費。
「冰球訓練對訓練頻次有要求,每周個人訓練不低於三次,隊訓不低於一次,相應的費用就比其他運動高。」王炯介紹,按照最低要求,一個學員一年的花費不低於10萬元。
再加上冰球運動所需的冰鞋、冰刀、護具等,以及頻繁到外地參加比賽的差旅費用,普通家庭更難承受。
不過,隨著冬奧會的舉辦,以及國家積極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冰上運動正在從小眾走向大眾。有冰上運動從業者介紹,以冰球培訓為例,「2009年,北京市僅有40個孩子在系統性地進行冰球訓練。12年後,北京冰球登記註冊的球員接近萬人」。
在成都,加中冰上運動中心也走進多所學校,對中小學體育老師進行初級培訓,並以冰上運動夏令營的形式,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並喜歡冰球。「僅2021年,我們的公益活動受眾就接近4000人次。」
在王炯看來,有了政府主管部門推動,以及行業企業參與,冰上運動一定會成為更加大眾的運動項目。
經營:
單靠滑雪難盈利
市場平衡和四季運營是關鍵
雖然乘著冬奧會這股「東風」,冰雪「賽道」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但「滑雪盈利難」依舊是眾多行業人士的心聲。由於大型滑雪場受資金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等因素,整個滑雪場行業曾處於微利的狀態。
據頭豹研究院數據,國內滑雪場地利潤率約為15%。據悉,國內雪場頭部企業之一的河北崇禮萬龍滑雪場在2015年實現盈利之前,其創始人羅力曾多次坦言,萬龍滑雪場虧損已有17個年頭。
「我不認為單一的滑雪場本身一定能賺大錢,滑雪場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滑雪場』,而必須是一個文旅項目,帶動整體生態形成文化體系,以此盤活商業模式。」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
一位滑雪場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國內800家左右滑雪場,具有纜車和魔毯提升運力裝置的只有一半;其中有架空式纜車的又只有一半,也就是200家左右。「有兩條以上架空式纜車的滑雪場,還要再減一半,也就80家左右;有4條以上架空式纜車的滑雪場,只有28家。」 從數據可以看出,儘管滑雪產業看起來欣欣向榮,但規模化發展速度並不快。
圖片來源:西嶺雪山官網
當前,國內相當一部分大型滑雪場,採取地產模式支撐文旅項目運營。「一個大的文旅項目硬體投入可能十幾、二十個億,回收成本更慢,因此只能靠地產模式支撐文旅項目的虧損,這類滑雪場核心還是靠地產變現。」李瀟說,但地產畢竟是有限資源,最終還是需要靠文旅產業不斷輸血,才能保持項目良性發展。
小型滑雪場的優勢在於,投入少,資產可控,可以利用當地獨特資源,靠文旅迅速變現。但這類小型滑雪場需要解決市場培育問題,「如果當地市場沒有那麼好,又吸引不到其他省份地區的客群,就只能依靠本地客群,而本地客群的規模和消費能力能否支撐和滿足滑雪場運營需求,又考驗著滑雪場規模和市場平衡的問題」。
另一方面,不管大型滑雪場還是小型滑雪場,都有著一個突出的矛盾點——如何做到四季運營。
「所有景區,只要涉及文旅項目,就一定有淡旺季,冬季一般是傳統文旅項目的淡季,春夏秋是旺季,我們這個行業是反過來的,春夏秋是淡季,只有冬季是我們的旺季。」李瀟說,因此,不管大小滑雪場,都需要解決四季運營這個矛盾點。
在李瀟看來,對於滑雪場投資而言,最忌諱的就是「為了做滑雪場而做滑雪場」。簡單說,如果沒有四季運營做支撐,只開展滑雪單一業務,雪季過後,春夏秋三季都只能關門歇業。「光靠一個雪季,不論是支撐地產,還是支撐文旅,都是不夠的。」
圖片來源:西嶺雪山官網
因此,是否具備良好的四季資源,成為衡量一個滑雪場的核心要素之一,也就是說,除了滑雪之外,在其他季節還能做什麼?
「從一開始,西嶺雪山就致力於四季運營。」李瀟透露,從2017年起,西嶺雪山開始打造體育旅遊的概念。簡單說,核心就是構建讓客戶從體驗到愛上的產品體系,因為觀光只有一次,體育賦能旅遊是重複多次,找到拉開傳統體驗式到此一游的差異化經營思路。
趨勢:
教培等行業紛紛入局
冬奧經濟將拉動大產業鏈
年輕人追捧,消費者熱情,資本也瞄準與「冰雪」相關的諸多產業,紛紛入局。
桔子IT數據顯示,2015年~2022年,「冰雪項目」領域累計共完成38起投資。其中,在投資數量上,2016年和2021年是投資高峰期,這兩年分別完成10起和9起投資;而從投資金額來看,2015年和2019年的投資額最多,分別為7.37億元和7.03億元。
每經記者注意到,僅2021年,與冰雪相關的領域就已實現多筆融資。2021年2月,滑雪社交平台GOSKI獲得了2000萬元A+輪融資;隨後,雪鴞科技、單板滑雪品牌奧雪文化和滑雪培訓機構SNOW51在2021年均獲得了兩輪融資。今年1月,雪鴞科技再次完成新一輪融資。
投資機構之外,教培行業也入局滑雪賽道尋找新生機。2021年,新東方投資做冰上培訓的萬域芳菲;火花思維與中國冰雪大會達成戰略合作等。
「資本近幾年對冰雪產業的關注還是比較大的,直接投入也在持續增加。」據張毅觀察,無論是對滑雪產業本身的直接投資還是對周邊相關產業的間接投資,資本的推動作用都很大。
不過,在張毅看來,資本在冰雪產業領域的投資不太可能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一方面,滑雪場領域的投資相對周期長,投資整體布局較大;另一方面,滑雪相關關聯產業增長更多伴隨滑雪消費增長。「所以整體看,與大部分實體經濟一樣,冰雪產業投資是相對穩健的中長期投資,不適合『炒短線』。」
當下,以冬奧會為契機,我國冰雪產業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冰雪產業將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冰雪產業的發展還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發現,冰雪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交通、住宿、餐飲等相關行業增收超過4元。
「滑雪產業未來將催生出一條包含多種產業經濟形態的大產業鏈條,這次冬奧會帶來的『冬奧經濟』是一個非常大的、新的經濟引擎,有望將冰雪經濟的產業鏈條拉動起來,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和發展空間。」張毅認為。
(文中受訪者李暖、王波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3億人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
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中國掀起一股「冰雪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日前,在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我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它帶動了冰雪經濟的發展。」
當下,冰雪運動新消費從小眾走向大眾,帶動中國冰雪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也點燃萬億資金對冰雪產業的投資熱情。從滑雪培訓到裝備、從冰雪旅遊到食宿消費、從線下購買到線上營銷,圍繞「冰雪經濟」展開的龐大產業鏈和巨大潛力正在不斷延伸。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未來,「3億人參與冰雪」將帶動冰雪產業體系不斷做大做強,創新更多產業場景。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的冰雪產業有望成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記者|董興生 溫夢華 編輯|梁梟 李佳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a7a107407b1ebfcb4ae12e759b2edbe.html